王 新
(甘肅省臨洮縣辛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 臨洮 730500)
近幾年,臨洮縣辛店鎮大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是受市場作用影響,大蒜市場價格持續下跌,種植效益逐年下滑。為了提高大蒜生產效益,辛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冬季或早春外界氣溫低的時期,采用土暖炕進行了蒜黃栽培試驗,總結出了土暖炕蒜黃生產技術,該技術具有投資小、生產操作方便等優點,現介紹如下。
土暖炕以農家空閑土炕為主,也可建設專用土炕,長度不限,寬度以2.0~2.5m為宜,中間留寬70 cm過道,兩邊搭層高約80 cm雙層架,架上鋪底板,上面鋪塑料薄膜然后鋪床土。床土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好,厚度為10~12 cm,栽培畦面整平后鋪細沙土或砂壤土6 cm左右。整個房間要密閉不能有光線照入,房間4個頂角處各開1個放風口。栽蒜前2~5 d生火,使炕溫升至25℃左右。
蒜黃主要是利用大蒜鱗莖貯存的養分轉化形成鮮嫩的葉片供食用,因此蒜種應選用蒜瓣肥大、均勻、質地堅實的紫皮大蒜,一般要求蒜瓣百粒重在400 g以上。
栽種前15~20 d,將蒜種放在涼水中浸5~10 min,撈出瀝干后平攤在陰涼潮濕的地上,厚7~10 cm,3~5 d翻1次,溫度保持11~16℃,相對濕度83%,以打破休眠。栽前再用清水將蒜頭浸泡24 h,使種蒜充分吸水,然后撈出控干,除去基部莖盤,并保持蒜頭不松散。
從10月至次年3月初均可栽種。播期為上市前25~30 d,每年可進行3個周期的生產。盡量將蒜頭緊密地栽植于架面上,蒜瓣間盡可能不留空隙,若有空隙,可用散蒜瓣填緊,頂部要平、齊。播種后隨即覆蓋細沙土5 cm,然后澆透水1次,同時蓋好遮光覆蓋物,每個種植架都要覆蓋成一個獨立的空間。一般用種蒜15~20 kg/m2。
播種后3~7 d即可出苗。蒜黃生長適溫為15~25℃,夜間溫度不低于10℃,最高不超過30℃,前期適溫為25℃,后期15℃左右。蒜黃生長期管理的關鍵是適時適量澆水,控制好土壤濕度,促進葉片迅速生長,土壤過干則葉片生長緩慢影響產品品質和產量。但在密閉條件下,空氣濕度、土壤濕度過大易發生腐爛現象,因此應盡量減少澆水,一般種植后澆透水1次,以維持較高的濕度,保證種蒜迅速出苗。出苗后可根據外界氣溫、土壤濕度、蒜黃生長狀況靈活澆水,但不能使種植架內濕度過大。每隔1~2 d噴水1次,間隔7 d噴1次1 g/kg磷酸二氫鉀溶液,或40 g/kg尿素溶液。收獲前1 d再澆小水1次。進入“立冬”后,外界溫度明顯降低,如種植架內溫度過低,可在房內生火爐(可自制小土爐)提溫,使其保持正常生長。白天房間溫度超過20℃時要放風降溫,以防徒長。
定植后25 d左右,蒜黃高30~40 cm即可收獲。收割時要割齊,不要連根拔起。為了利于收獲第2茬,需在收割后澆透水,并隨水沖施尿素25 g/m2。頭茬收獲后20 d左右可收第2茬。第2茬收獲完畢后,將蒜種鏟出,一般不再生產第3茬。為在“國慶”、“元旦”、“春節”及時上市,要根據收割期靈活確定播種期。收割的蒜黃要扎成捆,在陽光下略曬,使蒜葉轉為金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