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雙雙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安徽 蕪湖 241000)
人的衰老是一個生理、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臟器的功能就開始衰退,往往老年人的很多疾病都是身心疾病,所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和康復,因此心理護理就尤為重要。老年患者在不同時期承受不同的心理壓力,通過對科室60例老年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收到良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60例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36例,平均65歲。
1.2 方法:主要采用交談的方式,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主動與患者交談,交流有關家庭、人際關系、性格、疾病相關知識,態度耐心細致,對需要了解的問題進行調查,對老年患者住院的心理進行調查[1]。
2.1 恐懼感、孤獨感:第1周最為明顯,由于患者缺乏醫學知識,又因病住院,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護,醫護人員又不能時刻在身邊,對周圍環境的陌生感,不同年齡、不同性格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和恐慌不安。
2.2 焦慮感:有的老年人早已經感到身體不舒服,考慮到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和醫療保障現狀[2],怕給兒女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耽誤了治療時間,使身體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焦慮感,不知何時治、不清楚能不能康復。
2.3 過分依賴、情緒不穩定:依賴家屬,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依賴醫護人員,要求更多的關注。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的單調,現在又處于相對陌生的環境當中,更容易產生依賴的情緒,或者是易激怒、性格急躁、愛挑剔。
3.1 創造良好的治療和休養環境:環境對老年人負性情緒的改善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所以護士要根據現有的住院條件,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和休養環境。在病房設置、病員安排、病房周圍環境等都應做到安靜、整潔、舒適。
3.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關鍵,護士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掌握方法和技巧,可通過言語、態度、表情和行為和患者多做溝通和交流,盡最大努力去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疏導患者負面心理。
3.3 疾病相關宣教:患者對疾病本身不清楚,護士應進行細致的疾病宣教,講解有關的疾病知識,使其對疾病有所了解。在各種治療中、護理操作及檢查前要做好解釋工作,講解時應注意聲音洪亮、語速宜慢、內容簡明扼要,宜根據患者的理解水平來講解,使其盡量清楚,以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心理狀況。
60例心內科老年患者的恐懼感、孤獨感,焦慮感,過分依賴、情緒不穩定等負性情緒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人群,由于年齡的增長,心內科老年患者各個臟器的功能已經開始衰退,發病后心理上出現焦慮不安、恐懼,這些特點使他們較其他患者更看護服務[3]。他們作為曾經的勞動者,他們對整個社會、對家庭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社會及家庭理應在他們喪失勞動能力,陷入困境時給他們以支持,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獲得最佳治療時機[4]這不僅時社會道德的需要,而且體現了人文關懷。心理護理是一種特殊的技能,他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必要的醫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和有一定的心理知識和修養,才能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以促進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1]張洪芬,陳首碧.老年患者住院的心理調查[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2):144.
[2]柳方芝,張純元.高齡老人的經濟和醫療保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思考[J].人口與經濟,2003,(1):12.
[3]鄧明之,宋之輝.人口老齡化對醫療需求與保健的影響和對策[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8,18(3):54.
[4]歷月玲.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特點[J].河北醫學,2001,7(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