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萍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乳腺外科,江蘇 常州 213003)
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每年增長3% ~4%,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我院乳腺外科于2011年7月~2012年12月期間共收治8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均施行乳腺癌根治術并輔助化療,經(jīng)過精心醫(yī)治和護理,均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年齡25~44歲,平均38歲。術后病理最常見為浸潤性導管癌。根據(jù)國際性抗癌協(xié)會TNM分期標準,Ⅱ期22例,Ⅲ期53例,Ⅳ期11例,腋窩淋巴結轉移54例,免疫組化ER(+)62例。
1.2 方法:均在全身麻醉下施行乳腺癌根治術,術后2周病情穩(wěn)定,傷口愈合良好后開始化療,采用CAT方案,共6個周期,每周期為21 d(c為環(huán)磷酰胺,A為阿霉素,T為艾素或多帕菲)。
8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經(jīng)過精細護理全部痊愈,重返社會。
3.1 心理護理
3.1.1 焦慮心理:焦慮已成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礙,所造成的情緒影響對預后影響極大[2],嚴重的焦慮會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由于患者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刻,家中的負擔和生理上的缺失更易使她們產生羞于見人的想法。一旦面臨身患癌癥這一殘酷現(xiàn)實,心理落差較大,對人生充滿了悲觀和失望,容易產生情緒低落、焦慮、寢食難安等心理問題。術后第1次化療是各種侵入性治療的開始階段,患者要進行各方面的適應和轉變,身心處于強烈應激狀態(tài),無疑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在化療前護士應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給予患者安慰和解釋,提高患者對癌癥的認知水平,消除心中的疑慮。另外,良好和諧的家庭關系能夠給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幫助。其中配偶的支持尤其重要。配偶給予患者的情感上的支持會幫助其重新認識和評價現(xiàn)狀和結果,從而減輕應激反應[3]。
3.1.2 恐懼心理:患者在獲知患癌癥時均會產生強烈的恐懼心理,認為得了癌癥就等于是判了死刑或死緩,從而對隨后的手術和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更是擔心恐慌。因此,護士應設法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通過健康教育的實施,培養(yǎng)患者的良好情緒,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調整與穩(wěn)定各自的情緒,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預防或減少化療的不良反應,鼓勵病友間相互交流,介紹成功病例使其心情開朗、情緒穩(wěn)定、擁有信心,這樣患者才能處于疾病治療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
3.2 不良作用護理
3.2.1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化療最常見的也是較重要的限制性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白細胞減少。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根據(jù)醫(yī)囑予升白藥,如瑞白、潔欣等。同時囑患者多進食黃鱔骨湯、牛骨湯等以利于白細胞升高。護士在操作時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當WBC<1.0×109/L時,應遵醫(yī)囑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并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囑患者臥床休息,定時空氣消毒,減少探視,防止交叉感染。
3.2.2 胃腸道反應:化療中常見的消化道反應有厭食、惡心、嘔吐、便秘和黏膜炎,嚴重者可致電解質紊亂、不能進食、吸收障礙、營養(yǎng)不良,從而影響化療的進行。護士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根據(jù)醫(yī)囑予止吐藥止吐,便秘時可口服麻仁丸、蓖麻油,多進食質軟易消化的食物。有黏膜炎時,可用20%利多卡因15 ml在進食前含漱止痛,并服用Vit B2等多種維生素。另外,不宜在飽餐或空腹時行化療,在飯后2~3 h應用化療藥物最佳。飲食宜少量多餐,多吃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化療期間不宜食過飽和油膩的食物。
3.2.3 脫發(fā):由于脫發(fā)所致的化療特殊形象是影響患者自尊的嚴重問題。因此,化療前應告知患者,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告知患者脫發(fā)是暫時現(xiàn)象,隨著藥物在體內的代謝,一般在停藥后2個月左右,頭發(fā)又會開始重新生長。另外告知患者注意頭部防曬,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發(fā)液,讓患者佩戴合適的假發(fā),以減輕自卑心理。
3.3 飲食護理:化療期間需增加營養(yǎng),而有胃腸道反應的患者常有惡心、嘔吐、厭食等反應,護士需根據(jù)個人飲食需求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化療期間應多飲水,多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牛奶、瘦肉、雞蛋、魚蝦等,避免辛辣、油膩、煎炸和強烈氣味的食物,少食多餐,禁煙酒,進食后忌立即臥床,適當限制餐前餐后1 h飲水量,以免食物反流而引起惡心。
3.4 PICC置管護理:我科采用PICC置管輸注化療藥,因其留置時間長,能夠安全地輸注刺激性藥物,保護患者血管,減輕患者痛苦,并可由護士操作等優(yōu)點,已被臨床廣泛應用。在PICC留置過程中,要加強導管維護及清洗消毒。靜脈炎為其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如發(fā)現(xiàn)穿刺點上方靜脈走行方向出現(xiàn)紅、腫、熱、痛,呈索狀改變時,可能有靜脈炎發(fā)生。應暫緩輸液,并抬高患肢,用“喜療妥”軟膏涂擦或50%MgSO4濕敷,一般均可緩解。若穿刺局部有膿性分泌物,可用乙醇濕敷,每天換藥并用抗生素治療,癥狀控制后可繼續(xù)化療。如局部感染嚴重,甚至發(fā)熱,應拔出導管。在置管過程中,要加強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教會患者觀察留置導管肢體的異常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癥狀體征,指導患者正確帶管清洗,不能按摩置管肢體,避免導管脫出,脫出的導管不能再送入血管。注意保持導管通暢,每次輸液時應明確留置管內無回血再輸液,合理調節(jié)補液速度,防止管道堵塞。每周至少更換敷料及肝素帽1次,如出現(xiàn)敷料潮濕或破裂等異常時需及時更換,避免引起導管向相關性感染。
乳腺癌術后化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由于化療藥物的毒性大、不良反應大、經(jīng)濟壓力大,患者難以忍受。青年乳腺癌患者正處于黃金年齡,她們是單位的骨干,家中的頂梁柱,孩子小又擔心婚姻發(fā)生變故。因此,她們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更易悲觀失望。通過健康教育的實施,特別是配偶的支持與關愛能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正確的功能鍛煉,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肢水腫、疤痕攣縮,盡快地使患肢功能恢復。通過我科護士的精心護理和患者及家屬的密切配合,8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都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重返社會。
[1]張忠清,葉 召.乳腺癌當前流行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09,9(10):454.
[2]Badqer T,Seqrin C,Dorrors SM,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women in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partners[J].Nursing Research,2007,56(1):44.
[3]吳航州,李 錚,金維佳.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及其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