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芳,盧 霞,慕志杰 (河南省焦作市同仁醫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腦卒中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因飲食攝入不足或誤吸等多種綜合因素影響而引發營養不良和吸入性肺炎,且發生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1-2]。筆者旨在探討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70例,男39例,女31例,70例腦卒中患者,其中腦梗死40例,腦出血30例;年齡58~70歲40例,70~80歲22例,80歲以上8例。
1.2 評估方法及標準:本組資料的吞咽評估采用日本洼田飲水試驗進行。評估標準:①1級(優):5 s內能1次順利將水咽下;②2級(良):5 s內分2次以上將水咽下而無嗆咳;③3級(中):5 s內1次咽下,但有嗆咳;④4級(可):5~10 s內分2次以上咽下并有嗆咳;⑤5級(差):10 s內不能將水全部咽下并頻繁嗆咳。1級為正常,2級為可疑異常,3~5級為異常。
1.3 療效判斷標準:療效可從治愈、有效、無效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評定:①治愈:吞咽能力達l級,吞咽困難消失;②有效:吞咽困難得到大幅度改善,吞咽能力達2級;③無效:吞咽困難沒有任何改善,吞咽能力3級以上。
根據療效評價標準:其中70例吞咽困難患者吞咽功能顯效35例,有效22例,無效13例。
3.1 吞咽方法訓練:①聲門上吞咽法:先吸氣,吞咽前與吞咽時憋住氣,使聲帶閉合封閉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及時排出肺內氣體;②Mendesohn法:延長環狀軟骨咽喉張開的時間,當喉向上向前移動至最高點時,環狀軟骨咽喉張開最大,故吞咽后喉結將在最高點易停留一些時間,使食物便于進入食管
3.2 吞咽肌群訓練:①舌肌的運動訓練:對輕度、中度吞咽功能障礙者和重度吞咽功能障礙者要有針對性地使用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重度吞咽功能障礙者,護士用紗布蓋住患者的舌頭,并同時引導舌頭向周圍不同方向運動,進行如下動作:上抬、卷曲、頂上腭,每天飯前3次,5~10 min/次;輕中度吞咽功能障礙者,指導患者舌頭往前伸,左右移動舌頭擺向口角,舌尖舔上唇、下唇和上腭;②咀嚼肌群訓練:用拇指指腹在面頰部進行環行按摩,2次/d;③喉肌訓練:肢體活動無障礙者,指導患者用手指握住喉結進行上下活動,反復做空吞咽動作;肢體活動障礙者,護士協助患者進行活動;④軟腭的訓練:用冰棉簽在軟腭上快速摩擦,刺激軟腭,咽部引起吞咽,指導患者發出“啊、喔”的聲音,軟腭就會自動抬高,有利于吞咽,3次/d,飯前30 min進行。
3.3 攝食訓練:①選擇坐位或半坐位或健側臥位,頭稍轉向健側,使食物從健側順利進入食管;②減少進食量,減慢進食速度;③根據吞咽困難程度選擇流質食物或膠凍樣食物。觀察、記錄進食方式與種類、進食量、有無嗆咳及程度、需要幫助程度、每次進食所需時間及有無疲勞感等。
對70例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和攝食訓練,兩者結合訓練1個月后,大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得以正常恢復。避免了因鼻飼流食而引起的便秘、腹瀉、誤吸、脫水、營養不良等并發癥[3]。本組資料中大部分吞咽障礙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后吞咽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沒有徹底得到改善,還需要堅持康復訓練。所以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應把相關注意事項詳細、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告訴患者和家屬務必堅持,提高社會和家庭對康復重要性的認識。
對腦卒中并發吞咽障礙患者積極進行護理干預,有效地改善了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預后。
[1]王擁軍,盧德宏,崔麗英,等.現代神經病學進展[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05-209.
[2]張臻年.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4,19(11):869.
[3]古琨如,余 瑾,楊海芳.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管理[J].中國康復,2011,2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