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嶸,王新民 (新疆庫爾勒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
行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矯正中度、高度近視眼是晶狀體手術方法之一。近30年來隨著晶狀體手術方法的進步、人工晶體材料及設計的發展,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又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011年選擇進行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植入折疊式人工晶體術的34例中度、高度近視眼的手術和隨訪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中度、高度近視眼患者共收集34例(45眼),男12例(18眼),女22例(27眼);年齡44~66歲,平均55歲,術后隨訪6~18個月,平均12個月。
1.2 患者術前檢查及篩查:所有患者的裸眼視力為0.04~0.2,矯正視力0.1~0.6,平均近視度數(-12.31±4.52)D,眼軸長度(26.71~34.67)mm,平均(28.79±2.51)mm;角膜曲率為(40.13±1.73)D。常規術前進行眼底檢查,排除可能存在的眼底疾病,如黃斑病變、視網膜色素變性及網脫疾病。
1.3 人工晶體屈光度數的計算和選擇:根據實測眼軸長度和角膜曲率,29眼采用SRK/Ⅱ公式計算人工晶體屈光度數,按眼軸<30 mm眼所獲正視度數再減去1D,如果軸長>30 mm眼所獲正視眼度數再減去2D來確定;16眼采用SRK/Ⅰ公式計算人工晶體屈光度數;最后術后預期度數為-0.27~2.75D來選擇實際植入的人工晶體度數。
1.4 手術方法:術前準備充分,30分鐘前開始用美多麗-P眼液散瞳3次,然后予以0.5%丙美卡因三次行表面麻醉,開瞼器開瞼,于顳上方角膜緣內行透明角膜切口,連續環形撕囊,直徑5~5.5 mm大小,充分行水分離,囊袋內原位劈核超聲乳化,超聲能量定為0~40%,仔細拋光晶狀體的前、后囊膜,然后植入折疊式人工晶體,前房內注入卡米可林縮瞳,注吸殘留在前房的黏彈劑,側切口注水后維持前房,水密切口。
2.1 裸眼及矯正視力:裸眼視力:術后第1天45眼≥0.1,26眼≥0.5;術后1周34眼≥0.5;術后3個月40眼≥0.5,最佳矯正視力0.2~0.8.
2.2 術后屈光狀態:術后3個月,所有術眼近視屈光度數0~-3.5D,平均-1.63±0.71D;采用SRK/Ⅱ公式計算的29眼預期屈光度數和實際屈光度數兩者之間差值為0~-3.5D;采用SRK/Ⅰ公式計算的26眼預期屈光度數和實際屈光度數兩者之間差值為0~-2.25D。
2.3 并發癥:術后3眼發生晶狀體后囊混濁,1眼發生輕度角膜水腫,無其他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采用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矯正中度、高度近視眼,可矯正高度近視的屈光不正,術后可短時間內恢復視力,手術切口小,術后角膜散光低,能獲得較為理想的光學效果。眼內接觸鏡植入術手術簡單方便,可保留術眼的正常調節力,但植入眼內的人工晶體對周圍的眼內組織結構會造成重大損傷,房水流動動力學會受到較大干擾,最終引發角膜內皮損傷、青光眼、白內障等手術并發癥,手術的安全性有待驗證[1]。另外隨著對晶狀體摘除手術方法的不斷更新和改進,晶狀體屈光性手術術中、術后的并發癥已顯著降低。
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作為一種屈光手術,患者對術后的視力效果期望值較高[2],因此對于中度、高度近視眼的患者應在術前進行詳細的眼底檢查,了解其玻璃體、視網膜的情況,其手術的實施要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手術切口要規整;②完整的居中的連續環形撕囊,必須大小以植入的人工晶體直徑為限;③充分的水分離;④適中的灌注平高度和前房液流量;⑤對前、后囊膜進行拋光處理;⑥徹底的清除殘留在眼內的黏彈劑,防止術后高眼壓的發生。
綜上所述,目前應用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矯正中度、高度近視眼安全、有效,合理、正確選擇患者,熟練的超聲乳化技術其術后的預后均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同時對術眼的隨訪也極為重要。
[1] 姚 克,徐 雯,于建春,等.晶狀體眼前房型人工晶體植入矯正高度近視眼[J].中華眼科雜志,2003,39(6):339.
[2] Ravalico G,Michieli C,Vattovani O,et al.Retachment aftercataract extraction and 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in highlg myopic patient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