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海,張鳳翔(內蒙古醫科大學研究生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甲狀腺癌是近20多年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發病率年均增長高達6.2%,其中多病發于中老年女性,據可靠統計甲狀腺癌占據女性惡性腫瘤第5位[1]。但是,在臨床診斷中,甲狀腺癌的誤診率非常高,研究發現,甲狀腺癌通常被誤診為腺瘤,誤診率高達69%[2]。目前,影像學診斷是甲狀腺癌的主要診斷方式,為了提高甲狀腺癌的診斷率,對甲狀腺癌的影像診斷及其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現報告如下。
目前,超生檢查是甲狀腺癌診斷的主要影像學手段之一,在甲狀腺癌的診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彩色多普勒技術的推廣,甲狀腺癌的早起診斷率明顯提高。常規超聲診斷中,把結節邊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回聲不均勻、伴有鈣化等指標作為甲狀腺癌診斷的重要參考[3]。但是憑借常規超生診斷,甲狀腺癌的誤診、漏診率較高,為此眾多學者開始研究超聲聯合診斷方式,其中超聲彈性成像診斷、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和超聲引導下細針吸取活檢(FNA)是最為常用的超聲診斷。①超聲彈性成像診斷。超生彈性成像診斷采用的是5分法評價,4~5分為惡性,1~3分為良性[4]。井茹芳等在研究中發現,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診斷準確率可以達到90.1%,顯著的提升了超生診斷的準確率[5]。②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CDFI能夠清晰的顯示腫瘤周圍和內部的血流分布狀況,由于惡性腫瘤血流速度快、血供充足、并且腫瘤周圍血管呈現不規則形狀,因此,CDFI對于鑒定鑒定甲狀腺癌腫瘤具有一定的意義[6]。③超聲引導下細針吸取活檢(FNA)。超生引導下的FNA可以進一步提高甲狀腺癌的準確性,尤其是適用于腫瘤較小、部位較深的患者。楊騰飛在綜述國外研究觀點的基礎上指出[7]:超生引導下的FNA細胞學結果鑒定為惡性的結節,與術后病理分析結果吻合率達到98%,并對直徑<1 cm的微小腫瘤診斷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由于超生引導下的FNA檢查時,穿刺所得細胞量少,有的時候甚至沒有穿透到腫瘤組織內部,導致出現漏診現象,這也是超生引導下的FNA檢驗時所應注意的情況[8]。
利用CT掃描可以清晰的顯示甲狀腺的解剖形態和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同時還可以通過增強CT掃描來顯示腫瘤內部的供血情況,是診斷甲狀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當前利用甲狀腺癌的CT診斷判定主要依據原發灶的密度、鈣化節點和強化程度三個方面:①原發灶的密度。無論是結節性病變還是彌漫性病變,均會造成組織含碘量改變,從而改變甲狀腺整體或局部密度,形成和正常甲狀腺組織的鮮明比較,CT檢查時較容易診斷出來。CT平掃甲狀腺癌灶一般表現為不規則低密度灶,內見形態不規則更低密度壞死灶、細小鈣化灶等,對甲狀腺診斷具有更好的支持作用[9]。②CT掃描鈣化結點。鈣化是診斷甲狀腺癌的一種特異性指標,但甲狀腺癌的診斷中要結合其他指標。如果在淋巴結內發現顆粒狀鈣化即可判定為甲狀腺癌,特別是出現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特征性表現[10]。③強化程度。正常甲狀腺組織含有較高的碘含量,與鄰近組織相比,其CT值較高;而腫瘤內還存在有供血動脈,所以會出現較明顯的強化[11]。但是CT診斷也有一定的現在,往往病灶<10 mm的時候就會出現顯示不清,同時,對周圍組織細微結構的顯示方面也不如MRI清晰。由于CT造影劑含碘,所以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無法實用CT檢測,這也限制了CT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應用,所以在甲狀腺癌診斷的時候結合其他影像學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當前,MRI的臨床應用已經十分普遍,MRI可以對任何部位進行掃描,并且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度,目前已經成為甲狀腺診斷的重要影像學手段之一。王劍俠在研究中認為[12]:腫瘤信號不均勻、形狀不規則是甲狀腺癌MRI診斷的一個重要征像;瘤周不完整包膜樣低信號影是甲狀腺癌MRI診斷的特征性表現。武彥昭在研究中也給出了甲狀腺癌的MRI表現特征,同時,他還指出MRI在診斷是否侵犯周圍組織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甲狀腺周圍組織器官浸潤、頸部淋巴結轉移是診斷甲狀腺癌的肯定征像[13]。與超聲和CT相比,MRI能夠更好的發現微小病灶和轉移的淋巴結,但是MRI對鈣化不靈敏,而鈣化又是甲狀腺癌的重要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RI診斷的準確率。另外,MRI檢測費用較高,限制了臨床中的推廣實用。
核素掃描具有敏感性高而特異性相對較差的特點,主要是通過檢驗病變組織活體來判斷是否具有甲狀腺功能,從而判定是否具有病變的性質。目前123I、99mTC是核素掃描的主要藥物。123I應用于甲狀腺顯像診斷中的圖像清晰、輻射量小,但是存在著半衰期短,應用受限的缺點。99mTC-MIBI(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具有物理特性好、血液存留時間短、圖像顯示質量好等特點,并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對在觀察病灶轉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核素掃描,但是特異性很差,所以應用受限。申鉉三在研究中指出:99mTC-MIBI現象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由于特異性較差,存在著一定的假陽性及假陰性風險[14]。
在一些情況下,MRI、CT以及超聲對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能譜CT掃描可重建單光子圖像,并可進行基于組織成分的物質分離,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能譜CT可以對水、碘、尿酸等進行基物質進行定量分析及密度成像,甲狀腺能夠從血液中攝取碘,所以甲狀腺腫有20%的人體碘[15]。利用碘基圖像能夠直接對甲狀腺碘濃度進行測量,還可以對周圍正常組織碘濃度進行測量,通過比較對甲狀腺功能進行評估。李銘等通過研究表明,借助能譜CT成像對甲狀腺結節、乳頭狀癌、濾泡性腺瘤進行測定,具有一定的作用[16]。
當前,甲狀腺癌的診斷還主要是依賴于影像學技術。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和檢驗醫師經驗的積累,甲狀腺癌的診斷正確率也在不斷的提升,但是在臨床診斷中,任何一種影像學技術都由自身的優勢和缺陷,都無法保證甲狀腺腫瘤良惡性診斷的百分百準確性,因此,臨床醫師必須要在初診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指標進行綜合性的診斷。
[1] 鐘 紅,馬斌林,柳麗莎,等.甲狀腺癌CT、B超診斷與病理診斷對照分析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10,25(6):671.
[2] 蘭 勇,魏渝清,李 偉,等.甲狀腺癌CT表現及誤診原因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10):1426.
[3] 鄧連桂,李麗卿,陳艷華,等.甲狀腺癌的超聲診斷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6,28(3):356.
[4] 毛雪芬.常規超聲檢查結合彈性成像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2047.
[5] 井茹芳.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診斷甲狀腺癌[J].武警醫學,2012,23(11):970.
[6] 李 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9,21(5):463.
[7] 楊騰飛.影像學檢查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5,32(12):921.
[8] 張曉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微小癌診斷價值的研究[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3):317.
[9] 韓志江.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的CT鑒別診斷[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6):415.
[10] 張春旭.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的CT評估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藥雜志,2007,24(7):779.
[11] 羅德紅.甲狀腺癌的CT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11(5):758.
[12] 王劍俠,王 琦,時高峰.MRI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當代醫學,2010,16(22):4.
[13] 武彥昭.甲狀腺腫瘤的MRI診斷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8):2108.
[14] 申鉉三,陳 巍.99 mTC-MIBI顯像對甲狀腺癌診斷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藥雜,2008,10(6):31.
[15] 雷立昌,陳建宇.能譜CT的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29(1):146.
[16] 李 銘,鄭向鵬,任慶國,等.甲狀腺結節的能譜CT研究:標本影像與病理對照[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59(4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