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風燕
在目前采供血機構成本支出增長較快,用血返還壓力逐年增大而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血站應充分認識到成本控制及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目前血站在業務開展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運行過程中各項支出等實際情況,結合本單位財務管理要求,經過深入分析并借鑒相關經驗,擬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綜合采取以下舉措。
1.1 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材料物資計量、驗收入庫、出庫領用、盤存等制度,完善固定資產相關管理規定,逐步實行固定資產折舊管理,體現單位資產的實際價值。
1.2 改革會計科目 在嚴格執行現行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目前使用的衛生單位會計科目,根據血站經濟活動特點,制定一套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的會計科目,向醫院會計科目過渡,以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1.3 制訂血站內部價格結算管理制度 各科室轉移中間產品(血液制品)而發生內部結算和內部責任結轉時應嚴格遵照執行。該制度遵循整體利益最大化原則、協商原則、公平合理原則、突出重點和簡便易行相結合原則、相對穩定及定期調整原則,本著降低采供血成本支出、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為宗旨。
1.4 制定科室各項支出的定額 根據實際在崗人員情況制定出各科室人員費用定額、材料物資消耗定額、日常公用消耗定額以及維修費用攤銷等,科室各項費用消耗定額的制定是編制成本計劃、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據,也是審核和控制耗費的標準。
成本核算制度建設,首先應參考新醫院會計制度,進一步完善血站各項配套制度建設,制定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的部門材料、試劑、人工等消耗定額管理規定,并據此審核各項耗費是否合理,是否節約,借以控制耗費、降低成本。在此基礎上以正確考核、評價血站及各科室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以及科學地衡量各科室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為基石,量化各項考核指標;同時,在組織架構上把成本核算與建立站科兩級負責制結合起來,每月把各科室的各項指標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以此考核各科室的業績,并與分管站領導、中層干部任期目標和職工年度考核掛鉤,作為績效工資體系的一項重要考評指標,從而進一步調動全站職工主動性和積極性。
血站成本核算項目主要包括:試劑、一次性消耗材料、無償獻血紀念品、血液檢測費、運輸費用、科研經費、質量控制費、不合格血液報廢費用、機采獻血員誤工補助費、無償獻血宣傳費、無償獻血自愿者隊伍建設費、無償獻血用血返還費用、設備維護保養校驗及更新費用、設備購置及資產折舊費、采供血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維護費、水電電信費等公用事業費、行政辦公費用、會議費、招待費、人員費用等等。嚴格降低上述各項成本并加以歸集,如人員支出、差旅費、水電費、辦公費、期刊資料費、勞務費、電話通訊費、招待費等均可按實際發生制原則確認;固定資產折舊可采用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如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存貨(材料物資)購進可采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法等;大修理、廣告費、租賃費、宣傳費、培訓費、利息等均可采取預提和待攤費;血液產品成本可用計劃成本法、約當產量法、標準成本法、定額法;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均可按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賒銷百分比法和個別認定法計提壞賬準備等。
把各科室劃分為項目科室和非項目科室,項目科室是指直接為臨床提供采供血的科室,確定為直接成本中心;非項目科室是指間接為臨床提供服務的科室,確定為間接成本中心。具體歸集方法如下:
4.1 直接成本歸集 成本歸集是成本核算的重點和難點,歸集所依據的標準直接決定成本核算的結果。(1)人員工資,是單位成本支出的主要內容。(2)材料費用,在采供血業務過程中所需耗用的耗材、試劑等。(3)醫用設備使用過程中折舊費,事業單位主要采用平均年限折舊法。(4)維修費用,包括設備維修配件和維修勞務費用。(5)運輸費用,血液由采供血機構檢測合格后運抵醫療單位的運輸費用及人工費用等。(6)設備購置論證過程中發生的業務費、公務費按實際發生數計算。
4.2 間接成本的分攤 血站在血液招募、采集、儲存、分離、檢驗、運輸等過程中除了消耗直接成本,還間接消耗了人力、物力、財力,正確核算醫療服務成本對血站補償機制改革和成本核算體系的構建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體實施分攤前,應制定出相應的費用歸集和分配標準,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進行分攤。
血站應當參照醫院成本核算模式將上述直接成本及間接成本與業務量的關系還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相對固定,其不隨業務量變化而變化,如人員工資、折舊費用、宣傳費用、公務費等;變動成本隨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如材料、試劑、血液檢測費、運輸費、維修費等等。
血站成本核算責任中心的設計應根據血液招募-制備-運輸-醫療單位用血整個流程,以各科室為核算單元、建立科室成本明細賬、歸集各科室成本費用,從而形成層層負責、逐級控制的成本中心。各單元對其成本支出進行對比、分析,為降低單位成本提供可靠依據。成本核算責任中心設置合理,成本費用的分攤、歸集才能順利進行,成本核算將真實反映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結果,成本核算責任中心設置不科學,不但會給成本核算帶來一系列問題,也會影響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使成本核算結果失去評價價值。所以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責任中心是成功推行全成本核算的重要環節。
科室成本的調節與控制,必須在完善成本核算基礎工作的前提下,對各科室實行定崗定編、嚴格控制編制外用工,各科室增人不增資。同時,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室費用開支標準、健全單位審批制度,有效地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科室材料物資的領用、消耗嚴格按定額加以控制;通過預算制度考核各科室辦公費用、業務費用的增長,各科室、各部門應做到“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做到先計算后使用,而不是先使用后計算,從而實現對科室可控消耗的控制。
7.1 員工工資福利的歸集 運用工資管理軟件中每一位職工實際工資、績效考核工資、社會保障等匯總其所在科室各核算單元成本。
7.2 固定資產折舊費的歸集 利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中固定資產原值、使用年限等信息,參照《新醫院會計制度》有關固定資產管理規定,按月提取固定資產折舊費計入業務成本或管理費用科目。
7.3 物資及水電費等的歸集與分攤 利用后勤物資庫房材料、試劑、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等成本支出,分科室核算各單元實際消耗情況;由財務管理系統匯總各單元水電、電信等公用事業支出,再按照比例進行分攤。
7.4 報廢血液制品成本的分攤 利用業務管理軟件,對報廢血液制品成本開支進行統計,并對其按成本核算相關規定進行分攤,計入相關科室成本費用。
血站成本核算體系在綜合運用上述資源信息的基礎上,對各科室、各單元成本數據采集、分攤、匯總統計,對有效數據信息加以整合,并結合財務管理分析方法,從項目設計到實施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入手,把控制成本支出遏制在源頭,也是實現站、科兩級成本核算的前提,確保最終完成血站成本費用的歸集[1]。
各科室成本費歸集后,將不同的費用通過一定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血液制品中,再進行核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需要設計一套適合采供血單位成本核算系統,按照血液品種分別對應各自成本。以目前采集一袋300 ml全血為例,其直接成本包括:初篩10元、站內檢測及初復檢30元、去白血袋35元、返還25元、紀念品20元,間接成本如:設備折舊費、維修維護費、水電費、運輸費、人員工資、招募宣傳等等,需要將上述成本按照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分別計算,直接成本直接計入該血液價值,間接成本按照上述歸集和分配標準進行分攤計入血液價值。
實現成本核算與績效考評相結合,需要基于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統,運用科學的成本管理機制、獨到的全面核算功能、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統一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依據全面客觀的成本核算量化數據,績效考評不再含有“拍腦袋”的主觀成分。同時,血液成本控制涉及到與采供血有關的所有部門以及人員,需要扎實的管理基礎和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運用激勵機制,樹立全員成本控制觀念[2]。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的發揮效益,還必須嚴格按照經濟責任制的要求,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因此在成本管理過程中逐步把目標成本分解落實到科室、職工,對各科室、每位職工實施考核。
血站實施全成本核算必須以血液安全為最高宗旨,以保證血液質量為首要職責,在此基礎上推行全成本核算能夠進一步促進血站內涵建設,使血站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這項工作的開展需要站領導、財務管理部門、全體職工全員參與、全員控制,尋找適合血站模式、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體系,在提升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不斷強化成本核算,才能保證健康運行。同時我們衷心地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血站的投入力度,使無償獻血事業更加茁壯成長。
1 戚風燕.醫療設備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方案的探討[J].中國醫療設備,2008,5:83.
2 2012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應試指南.財務成本管理[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