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斐
臨床路徑指由醫療、護理及相關專業人員在疾病診斷明確以后,針對某種疾病或某種手術制定的具有科學性(或合理性)和時間順序性的患者照護計劃,讓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療[1]。
電子化臨床路徑管理系統是在醫院信息系統的基礎上,以對臨床路徑實行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為目標,將標準配置、臨床路徑管理與預警、醫囑處理、統計分析等功能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信息管理系統[2]。通過使用該軟件系統,可以改變依靠手工填寫路徑文本的模式,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更能激發醫護人員參與臨床路徑的積極性,幫助醫院有效的實現臨床路徑管理。
我院于2012年初將臨床路徑模塊嵌入醫院信息系統中,實現了臨床路徑與電子病歷等系統的高度集成,從而開始開展電子化的臨床路徑。目前我院已對19個病種實施了電子化臨床路徑管理,涉及婦產科、兒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等10個科室。一年來共完成路徑1 508例,入組率45%,取得了一定成效。
3.1 臨床路徑的實施要有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醫護人員的充分認識 院領導對臨床路徑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臨床路徑推進會,關心臨床路徑在各科室的推進情況,定期聽取工作匯報,了解臨床路徑開展情況。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將臨床路徑的推進與科室醫護人員的考核激勵掛鉤,以此推進臨床路徑的順利實施。醫護人員通過講座、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的臨床路徑教育培訓,充分認識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目的和意義,掌握基本知識和實施程序,從而提高了醫護人員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 臨床路徑的實施規范了醫療行為 提升了質量、安全和效率 臨床路徑對各病種的診療過程進行了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醫護人員在實施臨床路徑的過程中,自覺按照臨床路徑的流程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患者診療的一致性增加,從而規范了醫療行為。同時醫護人員把各種具體的服務項目落實到人,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感,保證了醫療服務質量,使患者獲得照顧型醫療服務。
3.3 臨床路徑的實施最大限度的縮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了住院費用 臨床路徑規定了特定病種或手術的住院天數、用藥品種、劑量及天數和檢查項目,降低了因醫院流程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也減少了許多不合理用藥、檢查的情況,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以兒科肺炎為例,2011年未實施電子化臨床路徑前病人平均住院費用2 475.71元,平均住院日為7.89天,2012年實施臨床路徑后病人平均住院費用為2 217.93元,下降了10.42%;平均住院日則縮短至6.65天,縮短了15.72%。剖宮產,2012年的平均住院費用比2011年下降了15.88%,平均住院日也縮短了15.09%。
3.4 臨床路徑的實施改善了醫患關系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通過臨床路徑,加強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自己預先知道住院時間、診療內容、費用和出院后康復計劃等詳細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焦慮和疑惑,醫患關系進一步改善,有效減少醫療糾紛。
3.5 臨床路徑的實施推動了醫院信息化建設 臨床路徑的實施,需要醫院信息系統的支持和保障。為推動醫院信息化管理,醫院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硬件及軟件的建設與改造,在病區中全面實施了電子病歷系統及移動查房。正是有了這些作為基礎,臨床路徑軟件才能成功嵌入電子病歷系統中。
3.6 實施臨床路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加強協調配合是做好臨床路徑的關鍵。臨床路徑的實施不是單個科室可以完成的,涉及多個學科和部門,需要整合臨床、護理、檢驗、信息等各種處置措施。只有各個環節都按時完成,臨床路徑才能順利開展下去。所以臨床路徑有效的實施,需要各部門間的無障礙溝通和合作無間。二是對變異的管理是臨床路徑管理的重點。變異是指醫務人員的行為或患者的結果與臨床路徑規定的預期結果不相符[3]。在臨床工作中,存在很多復雜、難以控制的因素,使得臨床路徑的實施難以避免的會出現變異。近一年的臨床路徑實踐表明,變異率高達80%以上。要降低變異率,需要醫院加強對變異的管理。醫務人員應及時將變異情況記錄在變異分析表里,科室個案管理員組織科內臨床路徑實施小組進行討論,對變異分析原因及制訂處理措施。通過分析變異產生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這樣不僅可以規范醫護人員的合理診療行為和服務意識,還可以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和系統效率。
臨床路徑管理是醫院規范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的有效抓手;是醫院改革的重要任務。今后我院將加快臨床路徑管理軟件的開發,不斷完善臨床路徑信息系統,著力提高臨床路徑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1 楊彩霞.臨床路徑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病案,2012,13(1):37-39.
2 田偉,竇忠東,張光征,等.電子化臨床路徑管理系統對病歷內涵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3):33 -34.
3 劉鵬珍,陶紅兵,武廣華,等.國內外臨床路徑變異管理的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2):100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