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沁 陳 良 吳 暢
醫學職業精神是指醫務工作者共同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基本信念、行為方式和規范準則,是一種在職業認知、情感意志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對職業理想與信仰的追求,是醫務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應具有的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是職業道德的升華和最高境界[1],其實質是醫學職業群體對真善美的職業價值追求。
醫院文化是指以醫院價值觀為核心的醫院意識形態,是醫院員工共同接受和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總和,是在長期的醫療活動和經營管理實踐中經過不斷培育而生成的一種群體意識,是醫院員工指導行為的基本信念、總體觀念、價值標準和選擇意識[2]。
醫學職業精神屬于醫院精神文化的范疇,其中醫院文化的核心──醫院精神是醫學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醫學職業精神影響著醫院文化建設的內涵。因此,醫學職業精神的培育應在醫院文化建設的框架內進行,通過開展醫院文化建設各項活動和良好氛圍潛移默化的熏陶,培育和強化職工的醫學職業精神。
醫學職業精神的培育過程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我院堅持以先進的醫院文化點燃職業信仰,每年圍繞不同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努力打造傳統與現代和諧統一、醫學素質與人文情懷和諧統一的醫院文化,使職工在參與醫院文化建設過程中,從意識上認同“德術并舉、病人至上”的醫院精神,并引導職工將其內化為價值追求,付諸于醫學職業精神的實踐。
1.1 組織人文知識培訓 醫院與南京醫科大學醫政學院聯合舉辦了有300多名青年醫師參加的“人文醫學知識培訓班”,邀請南京醫科大學及本院知名教授和資深管理專家授課,運用日常發生在身邊的大量實例,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人文醫學知識和人文醫學方法,對于豐富青年醫師的人文情感、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質起到了引導和促進作用。
1.2 開展“醫術人生”講座 先后邀請醫院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專家杜競輝教授、王一鏜教授等與醫務人員座談交流,暢談他們的從醫之路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的人生感悟,并先后邀請6名江蘇省“醫師終身榮譽獎”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來院演講,用醫學專家“大醫精誠”的博大情懷激勵醫務人員,教育引導職工增強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的認識,自覺成為人文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1.3 借助平臺營造氛圍 利用各醫療建筑之間的封閉式連廊建起文化長廊,用圖文并茂的展版形式,每期以不同的主題集中反映醫院文化不同的側面,使經過長廊的職工感受醫院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醫苑報》每期以專版形式,多角度挖掘醫院豐厚的人文底蘊,反映普通醫務人員以人文關懷、人性溫暖、社會責任感為特征的精神風貌和職業精神,營造健康向上的深厚文化氛圍。
醫學職業精神的培育應以先進的醫院文化引導為基本手段,以激發職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為目的,并運用各種有效載體,使之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內涵豐富。
2.1 積力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 引導職工把職業理想和職業精神體現在崗位工作上,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努力打造服務品牌。
2.1.1 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診環境。啟動門診改造工程,優化就診流程,完善標識和就診流程引導系統,進一步改善病人就診環境。增加專家門診所占比重,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對高質量服務的需求。在已有現場預約、電話預約、短信預約掛號的基礎上,新增網上預約和診間預約方式,并開放全部號源用于預約,引導患者合理選擇預約方式,取得了較好成效。
2.1.2 創新服務舉措,方便患者就醫。針對病人流量大、疑難重癥多的特點,在門診大廳設立“疑難分診指導處”及“疑難病例會診聯系處”,對診斷不明的疑難病例提供咨詢分診服務;開展檢驗報告自助查詢、打印和網上檢驗結果查詢服務;放射科采取“換人不停機”,大大縮短病人預約時間;消化內鏡室做到所有檢查當日完成,并開展電話咨詢指導和隨訪,把服務延伸到病人家中。
2.1.3 提高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完善電子病歷質控指標體系建設,持續強化醫療核心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管;深入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對醫務人員進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題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擴大院內技術準入的項目和范圍,嚴格實施手術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積極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不斷加強優質護理內涵建設。通過采取各項舉措,引導職工自覺地把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結合起來,用優良的技術、優質的服務,讓群眾放心滿意。
2.2 大力推進“志愿者醫院服務”活動 開展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培育醫務人員職業精神的有效載體。在廣泛發動的基礎上,醫院成立了分別由青年醫務人員、離退休職工和醫學院校學生組成的三支志愿者服務隊,以醫院門急診和相關病區為重點,根據患者需求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以實際行動詮釋“平等、友愛、奉獻、互助”的志愿精神。醫院還通過表彰獎勵“優秀志愿者”、優先接受“優秀志愿者”醫學生來院實習等多種形式,激發志愿者的榮譽感。“志愿者醫院服務”活動使人文精神培育、醫學職業精神培訓、醫學生素質教育等成為具體的實踐,也為傳播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努力。
2.3 開展不同主題文化活動 組織開展讀書演講、崗位技能競賽、醫患聯誼、體育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結合慶祝建黨90周年,開展黨史知識答題競賽、書畫攝影作品征集、“黨旗飄揚在心中”征文演講,舉辦“頌歌獻給黨”大型文藝演出。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使職工在參與的過程中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
培育和弘揚醫學職業精神,既要通過醫務人員的實際行動體現職業精神,更要宣傳醫療行業價值和職業精神,形成正面的社會認同。我院通過大力宣傳和弘揚先進典型,積極發揮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力量,引導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強化醫務人員醫學職業精神,維護救死扶傷的社會價值和解危濟困的職業尊嚴。
3.1 以身邊典型引路 以王學浩教授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契機,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宣傳王學浩教授及其肝移植團隊在中國活體肝移植領域取得的成績,追蹤和挖掘他們勇攀醫學險峰的心路歷程,弘揚他們堅忍不拔的堅定意志、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和敢于創新的勇氣。
3.2 樹立職業道德標兵 大為宣傳先進典型,如:救路邊病危老人、墊付藥費不留名的陳紅武、高蘇麟兩位年輕醫生;堅守平凡崗位、奉獻仁愛之心的骨科主任醫師呂征;扎根農村16年、為農民兄弟獻出熱心退休眼科醫生陳梅英等先進典型,醫院專門發出向他們學習的號召,并運用院報、網站和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大力宣傳他們把醫學職業素養與醫學人文精神融為一體,在平凡崗位上踐行醫學職業精神的事跡。
3.3 注重發現和挖掘凡人凡事所閃爍的職業精神光芒 每月1期的《醫苑報》從2011年開始,每期以專刊的形式,集中力量采寫和反映在醫院平凡崗位工作的普通職工,引導職工從平凡崗位的點滴小事發現偉大之處,增強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激勵職工立足平凡崗位實現人生價值。
1 李曌懿,王志杰.當代我國醫學職業精神的基本特征[J].醫學與哲學(人文醫學版),2010,31(6):54.
2 潘榮華,楊芳.人文醫學和醫學人文學引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