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燁
金沙鎮是南通市通州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12.1萬。全鎮轄4個街道辦事處,10個社區居委會,9個行政村。轄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健全,現有2家二級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衛生院、2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012年以來,我鎮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以創建區級衛生應急示范鎮為目標,加強衛生應急“一案三制”[1],凝心聚力,合力攻堅,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全面加強衛生應急基礎工作,全鎮衛生應急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順利通過通州區級衛生應急示范鎮首批考核驗收。
一是領導重視,組織健全。鎮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衛生應急工作,成立了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設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負責對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并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責任分工。鎮政府設立了衛生應急辦公室,有兼職的衛生應急管理人員和資料員,指定專人負責衛生應急信息上報等日常工作。同時,把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年度工作計劃,與各村(居)、相關部門簽訂了衛生應急工作責任書。
二是健全網絡,不留盲區。我鎮進一步健全鎮、村兩級衛生應急網絡建設,各村(居)相應成立了衛生應急工作管理小組,由村(居)委會主任任組長,大學生村官擔任衛生應急聯絡員,鄉村醫生、婦女代表為成員,另外,醫院、學校、餐飲、建筑工地以及危化品生產、經營、儲運、使用等重點企事業單位均成立了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全鎮上下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衛生應急組織網絡。
一是部門聯合實現聯防聯控。我鎮建立了衛生、公安、農業、教育、工商等多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在保障食品安全、學校傳染病防控、人畜共患疾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工作中形成合力。鎮內各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建立了衛生應急協同配合制度,規范了衛生應急處置流程。在鎮衛生所設置了網絡終端,與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平臺實現對接,具備網上實時數據傳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預報、視頻監控與視頻會商等功能。
二是全民動員實現群防群控。我鎮結合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以開展“五進”活動(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工地)為抓手,通過多種途徑,廣泛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衛生應急健康教育宣傳材料入戶率達80%以上。組織醫務人員深入社區、學校舉辦衛生應急知識講座,利用各種衛生宣傳日,進行衛生法規咨詢服務和衛生應急常識的宣傳普及。全鎮各中小學普遍開設了衛生應急健康教育課。聯合區紅十字會全力實施公益性應急救護培訓,向社會公眾開展普及性救護培訓,對高危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初級救護員培訓。多方位,廣覆蓋的宣傳,提升了公眾對衛生應急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自救能力,形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群眾防線。
一是完善衛生應急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我鎮各醫療衛生單位結合各自實際,制定了衛生應急值班、報告、應急處置等系列工作制度,細化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責。
二是充實衛生應急預案。為規范、快速、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鎮出臺了《金沙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在此基礎上,醫療單位進一步修訂完善、《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醫院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及相關單項應急預案,各村(居)、學校、餐飲、建筑工地以及危化品生產、經營、儲運、使用等重點企事業單位也制定了符合各單位實際的應急預案,基本形成了政府專項預案、部門單項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為架構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體系。
一是組建衛生應急處置隊伍。在完善組織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衛生應急隊伍建設,鎮政府、各醫療衛生單位均成立了由專業人員參加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衛生隊伍和醫療救援隊伍。
二是強化衛生應急培訓。一方面,重點加強衛生應急管理人員和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的培訓,結合衛生應急大練兵大比武活動,著重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個人防護、患者救治、疫點消毒處理、物資準備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對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急管理相關人員進行衛生應急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的宣講。
三是開展衛生應急演練。為切實提高衛生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檢驗預案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每年都組織一次多部門參加的綜合防控演練,各醫療衛生單位也每年組織兩次以上衛生應急處置演練,形式包括現場實戰演練和桌面模擬演練。
四是健全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根據《通州區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要求,結合現場應急處置的實際需求,撥出專項經費,統一購置防護用品、消毒藥械等應急物資發放到鎮衛生所和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各醫院、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重點做好搶救用藥品及醫療器械的動態儲備。
一是注重提高監測靈敏度。建立了覆蓋全鎮的監測預警網絡,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都配備網絡直報專管員,實行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采取分片包干、劃定責任區的原則,在全鎮范圍內全面推行社區責任醫生制度,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延伸到全鎮各個角落。此外,各醫療單位實行疫情24小時值班制度,鎮衛生所每日進行網絡直報的疫情瀏覽和分析,及時發現苗頭性疫情,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動權。各學校、托幼機構實行晨午檢制度,開展學生因病缺課監測網絡直報,鎮衛生所每年聯合教育督導組多次對學校和托幼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監測工作進行指導。
二是規范傳染病預檢分診。各醫療單位均按要求設立了預檢分診點,二級醫院設立了發熱門診,實行發熱病人預檢分診。所有醫療機構4-10月期間開設腹瀉病門診,實現腹瀉病人專室診治,做到有瀉必登,重點人群和疑似病人必采。
三是積極開展風險排查和衛生監督協管檢查。建立風險排查基礎數據庫和高危企業檔案,對醫療衛生單位、學校托幼機構、高危企業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隱患排查,督促落實整改措施,防范傳染病暴發疫情、醫院感染、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的發生。
通過衛生應急示范鎮創建,我鎮已初步建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衛生應急能力大幅度提升,2012年數起食物中毒事件、學校傳染病聚集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衛生應急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和艱巨的任務。今后,我鎮將繼續在強化應急保障、密切聯動機制、加大健教宣傳、實行長效管理上下功夫,總結經驗、克服困難、正視問題、勇于開拓,推進全鎮衛生應急工作上新臺階。
1 鐘開斌.“一案三制”: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會醫學.2009,11: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