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志 寧蘭文 曾學云 高 茗 陳 新
患者安全是實現優質醫療服務的基礎,是患者選擇醫院的重要指標,是保證患者權利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當前的現實是醫療過程中不安全因素日漸顯現出來,醫院患者安全已引起醫療衛生領域廣泛關注。醫院安全管理機制的完善與否不僅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1]。因此,加快建立并不斷完善醫院患者安全管理機制是醫院管理的迫切需要。
患者在住院期間或在醫院駐留期間,免除由于醫療過程中,以及醫院環境中發生醫療的或非醫療的不可容許的風險,不使患者的機體、精神受損害、乃至生命危險的狀態,現階段主要體現在避免和預防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受到任何損害[2]。患者安全包括維護患者及家屬的基本權利;提供安全可靠的醫療設備;減少患者醫療過程中的風險。患者目標管理要求:最大限度減少診療操作錯誤、提高檢查和用藥的安全性、嚴防意外受傷及其他醫源性損害、鼓勵主動報告醫療隱患與不良事件等。
2.1 加強醫務人員準入管理 注重加強醫務人員的準入管理,對未取得執業醫師證書的醫生、實習醫生、研究生等明確規定不得單獨從事醫師執業活動,確保各級各類人員依法執業。醫技科室醫生必須同時具備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方可出具影像、超聲、心電圖等診斷性報告。制定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準入規定,規范嚴格的審查準入程序,確保引進的新技術、新方法安全可靠。
2.2 加強醫療質量基礎管理 醫療核心制度是確保患者安全的核心,是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基石,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命脈。強化重點環節、重點科室、重點人員、重點時段的管理。認真執行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死亡病例和疑難病例討論等核心制度,強化病史、手術分級管理、門急診流程、感染管理等環節管理[3]。加強住院患者和門診病歷檢查力度,完善門診處方質量評價和管理制度。建立醫療糾紛評判制度,成立評判委員會,按照接受投訴、組織調查、評判責任、責成整改的管理流程,責任科室或個人提出整改意見和防范措施。
2.3 嚴格落實檢查核對制度 健全完善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如操作前識別,介入等高危診療活動前識別、關鍵流程識別、“腕帶”標識管理等。特別對危重患者系以紅腕帶以示標識,在患者醒目處標注患者姓名、診斷等基本信息。建立“腕帶”識別標示制度至少應對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腕帶”作為各項診療操作前識別病人的一種手段[4]。嚴格防止手術患者、部位及術式錯誤發生,正確核對患者信息、手術位置和程序,操作醫師做操作部位標記,并鼓勵患者或家屬參與安全認定。
2.4 提高臨床用血、用藥安全 建立健全臨床安全、合理用血制度,嚴格執行臨床輸血規范,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制定高危藥品管理制度,對高危藥品的界定、擺放、適應證作出明確規定,特別是高濃度電解質、胰島素、細胞毒性藥物等專柜加鎖存放,并采用特殊醒目標識。加強準確核對用藥醫囑、安全配伍、用藥觀察指導、輸注藥物管理等措施,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
2.5 建立醫護患的有效溝通 正確執行醫囑,落實執行醫囑與口頭接收報告時的溝通管理,真正做到醫護人員間的有效溝通。全面推行醫療安全溝通制度,強化患者對醫療缺陷的監督。建立危重患者溝通談話制度、床頭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行特殊檢查時,實行由床位醫生陪送、陪檢等[5]。
2.6 建立“危急值”報告制度 對臨床實驗室、影像、超聲的“危急值”進行界定,規范和完善流程管理、報告咨詢、檢驗項目和“危急值”項目的質量控制,要求有報告、有處理意見、有反饋,同時記錄到位。在建立報告制度的同時,開通手機短信平臺,及時將“危急值”發送到床位醫生和科主任的手機上。
2.7 嚴格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規定有效洗手指征、“六步洗手法”標準洗手程序、手套的使用方法。建立跌倒報告與傷情認定制度和程序,采取床頭掛警示標識,酌情使用床檔、約束帶,指導床上移動、下床方法等特殊的跌倒防范措施。建立壓瘡風險評估和報告制度與程序,對壓瘡治療和護理進行指導與監督,以保證壓瘡治療和護理的有效性。
2.8 建立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積極倡導、鼓勵醫護人員主動報告一切與患者安全相關的、已發生或未發生但隱含不安全的事件。通過建立非懲罰性、不針對個人的積極報告醫療不良事件制度及建立信息報告系統,為持續改進提供依據。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登記匯報制度,對各類不良事件進行評析,舉一反三,及時整改,杜絕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醫院將安全信息與醫院實際相結合,從醫院管理體系上,從運行機制上、從規章制度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3.1 加強安全管理領導 各級要充分認識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將患者安全管理納入整個醫院的管理體系之中。建立患者安全管理組織,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目標考核機制,設立專職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工作。以創建和諧醫院、平安醫院為目標,圍繞患者安全目標管理內容和要求,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提升醫療技術內涵,不斷創新服務舉措,使醫療質量、服務質量、技術創新等全面提高[6]。
3.2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廣泛開展患者安全知識培訓,建立醫療安全教育檔案,提升全院醫療服務水平。加強衛生宣教,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患者安全行動。加強醫療風險意識教育,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控制,使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度化、標準化和規范化。通過安全教育使醫護人員從被動接受安全管理檢查轉變為自覺維護醫療安全,從點滴做起,從細微之處著手,形成“人人講安全、人人講質量”的安全文化氛圍[7]。
3.3 加強安全工作指導 完善患者安全事件報告系統,對診療過程和報告事件提出相應建議;建立醫院患者安全管理工作指南,研究制定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監測評價系統,對患者安全事件進行科學預測和早期預警;對開展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檢查進行規范管理和嚴格準入制度;加強醫療護理流程和系統的持續改進,前瞻性的發現和降低醫療護理服務的內在風險等。
3.4 加強安全管理研究 注重醫療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研究,運用流行病學分析法、人群因素分析法、模擬現場事件分析法等,結合醫院患者安全事件,總結有價值的經驗和教訓,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研究和創新,建立新的患者安全管理體系,不斷推動醫院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和穩步提高。
1 易利華,唐維新.醫院科室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05-405.
2 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 周永,趙寧志.醫療環節質量管理策略淺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2):1137-1138.
4 蔣勁林,辛映卿,邱賽琴 等.手術室患者安全目標的實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7):259-260.
5 周永,趙寧志.新形勢下醫患關系和醫療服務的倫理學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6):515-516.
6 趙寧志,高茗.軍隊醫院形象建設的探討與實踐[J].人民軍醫,2013,56(2):240.
7 趙寧志,高茗.軍隊醫院醫療風險管理的探討[J].人民軍醫,2011,5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