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春
處置好醫患糾紛,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衛生事業發展大局,事關和諧社會建設,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尤其是醫政工作者必須面對、務求完成的重要工作。合理、穩妥地處置醫患糾紛,可以避免一些可能發生的公共性負面事件,既是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的需要,又為維護醫院正常醫療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筆者將幾年來處置醫患糾紛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經驗做一簡單的梳理、歸納。
醫院在健全機構、完善機制程序的基礎上,必須統一醫患糾紛處置的指導思想,即:既是醫院利益的維護者,也是患者利益的維護者,一定要有公平公正的良知誠信,力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引人,合情、合理、合法處置醫患糾紛。當事醫院本質上是處理醫患糾紛的主體。
醫患糾紛都起緣于患方對醫方醫療行為質疑,對醫療結果不滿,患方訴求的共同點都是以自身權益受到醫方侵害為由,要醫方給個“說法”。糾紛一旦形成,患方或多或少都會在心理和言行上把醫方推向對立面。醫方一定要保持冷靜和寬容的心態,不為患方非理性言行所動(開始患方不會有太過激言行),不要輕易把患方推向對立面,力避糾纏,請出患方“權威”,友好地接待,耐心專注地傾聽訴求,認真準確地做好記錄,并取得患方認可,簡要說明醫患糾紛處置程序方式,表明絕不推諉的誠意,根據事態的輕、重、緩、急,給出院方“說法”的時間節點。事實證明,此法可避免大多糾紛在第一時間激化。
醫患糾紛一旦形成,業務院長應即時召集醫務處主任、醫患協調辦主任、院方法律顧問、當事醫生、當事科室主任及相關專家對事件展開調查研究,模擬醫療事故鑒定,針對患方投訴,初步明確醫方是否存在責任缺位、技術缺位、服務缺位、溝通缺位等。明確醫療不良結果與醫療行為有否因果關系,并分清責任大小,必要時可向外院專家咨詢。對調查結論的形成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護短、不飾非。調查結論形成后,是否需要賠償自然就順理成章,如需賠償,金額按法律規定作基數。
調查初步結論形成后,按約定時間,院方給患方“說法”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此節點前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4.1 相關醫務人員按調查結論統一口徑 確認醫方代言人在約定時間、在有監控設備的地點向患方宣布調查結果并商談處置意見,電話主動通知患方代表按時赴約。
4.2 以最高效率了解患方相關信息 如患者屬地、屬地鄉風鄉俗、屬地“權威”和家族“權威”、有否聚眾鬧事跡象等。如能事先請出“權威”探詢,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及時將綜合信息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公安機關、城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醫學會匯報、溝通 表明態度,取得指導,達成共識,形成應急預案。
4.4 形成以院長或業務院長為核心的指揮中樞 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要求信息暢通、院內聯動、院外聯動、環環相應、環環相顧。以基本確保醫患糾紛在合法的底線上得到較為妥善的處置。
依法合理、及時妥善地處置醫患糾紛,加強醫患溝通,將有效地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持正常醫療秩序,確保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