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紀秀 (天津市寧河縣醫院血透室,天津 301500)
血液透析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發生跌倒的風險可能明顯高于正常人。血液透析患者發生跌倒是血液透析室最常見的不良事件,不僅給患者增加痛苦,而且也給醫院帶來負面影響[1]。因此防范患者跌倒或墜床是醫院護理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2]。我科通過JCI評審時采用跌倒高危險因子評估方法,對所有透析患者進行全面認真的評估,按評估方法內容進行評分,確定患者是否有跌倒及潛在跌倒的危險,以確保透析患者安全。
1.1 一般資料: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科共96例透析患者,男54例,女42例,年齡22~76歲,血液透析2~3次/周,4 h/次。均無跌倒發生。
1.2 方法
1.2.1 評估工具:采用臺灣彰化基督醫院跌倒高危險因子評估方法。透析患者跌倒高危險因子評估方法分2類15項,其中成人>8分列為高危險群,只要下述重要因素中有一項★符合即列入高危險群,應執行預防措施給予護理指導以防范跌倒事件發生。重要因素每項2分:GCS7-14分;Romberg Test (+);年齡>65歲;使用利尿劑、軟便劑、鎮靜劑、降壓劑、降血糖藥、抗癲癇藥、精神科用藥;★步態不穩;★行動不便或使用助行器;★需在協助下如廁;★視力障礙;★頭暈、軟弱無力。次要因素每項1分:1年內曾有跌倒經驗;周邊血管疾病;手術或產后初次下床;血壓>160/110 mm Hg(1 mm Hg=
0.1333 kPa)或<90/60 mm Hg,體溫>38.5℃;血液透析中無人陪伴;知覺障礙。
1.2.2 評估方法的具體使用方法:根據評估方法進行評分,根據評分情況確定風險程度。
1.2.3 評估的注意事項:必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加入主觀意愿。每次透析進行篩查。同時,將評分及所采取的措施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
2.1 改善環境:我院采用塑膠防滑地面,樓道兩側安裝扶手,從而有效的防范跌倒的發生。
2.2 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提供健康教育,采用口頭宣教、墻報、“預防跌倒13知”手冊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宣傳預防跌倒的安全知識,增強患者對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了解。同時醫院也應為所有工作人員提供教育使他們具有預防跌倒的知識,能辨別高危人群,熟悉掌握護理干預技能。宣教要持續性進行,不是一過性的說教,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連貫的、循環的過程。
2.3 對高危險群患者的護理:護理人員除加強巡視外還在床頭掛上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以引起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家屬的時刻警惕,床旁使用床欄予以保護。透析結束后重點盯防,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后再由家屬護送回家。對跌倒高危險患者的活動,自覺建立起防范的安全理念和主動服務的意識[3]。
2.4 對低危險群患者的護理:切實執行“三個半分鐘”[4],即血透結束在床上躺半分鐘,然后坐起,坐半分鐘再轉到床邊,兩腳下垂半分鐘,再下地。加強宣教,讓患者和家屬明白哪些因素會增加跌倒風險,做到預防為主。
2.5 合理使用藥物:對服用易致跌倒藥物,護理人員應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患者講解易致跌倒藥物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教會患者如何避免意外發生,使患者了解藥物性跌倒風險。加強護患溝通,對使用可能增加跌倒危險藥物,要經常檢查是否有使用的必要,盡可能限制多種藥物合用。
2.6 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強化護理安全意識:根據科室特點制定跌倒風險預案,包括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意外事故以及處理程序和措施,一旦患者發生跌倒,按跌倒風險預案處理。全面評估患者,預見患者潛在跌倒因素,嚴格遵守規章制度,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工作能力,加強護患交流,保證患者安全。
96例患者跌倒篩查評分結果示,高危險群:>8分或有一項符合★,共22例,占23%;低危險群:<8分,共74例,占77%。
通過對患者實施不間斷監控,對跌倒高危險因子評估表正確評估,采用針對性護理,2年內未發生透析患者跌倒事件,使患者和家屬獲得滿意。
[1] 周蘭英,謝嘉敏.住院患者跌倒高發時段和地點的分析和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0,8(3):392.
[2] 程 云.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的探討.上海護理,2007,6(3):21.
[3] 彭凱琴,江燕瓊.骨科老年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廣州醫學,2010,41(4):73.
[4] 朱 強.7例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