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麗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外語系,河南 新鄭 451191)
一
日語口譯課是本科教學高年級階段的一個很重要的課程,一般在大三下學期或者大四上學期開設。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把該課程設在日語專業大四上學期,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每周兩個課時,總共上課十八周。由于口譯教學是集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在短短的兩個課時內,如何提高口譯教學質量,成了每一個口譯老師關心的問題。筆者這學期擔任09級兩個畢業班的日語口譯教學任務,可以說是在挑戰中求索,在求索中成長的一個過程。那么,在口譯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將對這些問題一一展開分析,探索理想的口譯教學模式。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和啟發。
口譯不是單純的語言轉換,而是一項高度緊張,需要譯者具備分析、推敲、理解等各種能力的高強度,高能力的工作。那么口譯工作的過程具體是什么呢?美國翻譯家E.A.奈達等學者對口譯工作的過程進行了分析 (《翻譯學序說》1972年),而長期從事中日口譯工作,曾擔任重要領導人和國際大型會議的同聲傳譯工作的塚本慶一在參考這一見解的基礎上,又結合本人的經驗將口譯工作的過程分為 “再現——整理——表達”這三個重要步驟。下圖是對這一過程的詳細描述。

如圖所示:要“再現”講話人的語言,就要聽者具備較好的聽力,記憶及適應能力。進而對講話人的語言進行“理解,判斷,組織”,而要實現自然流暢的“表達”,就需譯者具備語言組織能力,充足的背景知識(常識)等。那么,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呢?筆者收集了一些口譯訓練的方法,其中常用的口譯訓練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同步跟讀訓練。也叫影子練習,即聽到錄音后像影子一樣跟著重復,這種訓練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糾正發音。日語最好跟讀NHK,FNN等,漢語最好跟讀新聞聯播中播音員的發音。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發音更純正,更標準。
2.復述訓練,即重復原語的練習。復述和跟讀不同的是,它是在錄音結束后才開始重復。開始訓練階段可以先做單個句子的訓練,然后逐步過渡到兩個句子,三個句子甚至更多,復述能夠促進譯者短時記憶能力的提高。
3.條件反射式訓練。即聽到錄音后,立即翻譯出來,可以培養譯者迅速反應的能力。
4.概述練習。聽一段講話錄音,然后將其暫停,使用同種語言用自己的話重新表達。錄音的長度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定。比如剛開始時,可以15秒左右,然后逐步遞增。直到能夠將2、3分鐘左右的錄音概述出來。它與復述的最大區別是“用自己的話”來重新表達。概述訓練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5.歸納總結訓練。即概括講話內容。可以先從文字材料的歸納總結開始練習。首先快速閱讀,然后將一個段落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句子。其次是進行錄音內容的歸納,這更具有挑戰性和實踐性,也就是聽一段錄音內容,然后總結其主要意思。反復練習可以提高學生把握關鍵詞,關鍵句的能力和抓住講話者意圖,主旨的能力。
6.視譯練習。從看到材料內容就立即開始翻譯,要求譯文語序自然,表達順暢,還要避免重復同一語句或者修改前面已經翻譯過的譯文等。視譯練習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精神集中能力,語法知識掌握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二
根據以上所描述的口譯工作的過程和口譯的訓練方法,筆者針對所擔任的09級兩個班的日語口譯課,對本學期的課堂教學做了以下設計。
1.口譯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及具體的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的確定:由于此課程針對的并非是日語口譯專業的學生,而是商務日語方向中的口譯課程,因此教學目標主要是提高學生“聽,說,譯”的能力,能夠勝任難度一般的口譯工作。所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進行“教”與“學”的需求分析,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所帶班級的學生普遍“聽”“說”能力較弱,因此在具體操作上加大了聽說能力的訓練強度。
(2)教學內容的安排: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NHK聽力。搜集NHK內容,然后進行篩選。所選內容既要貼近時政,又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期內容主要包括:從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實施釣魚島國有化,到中國人民的抗議言行,進而到中日間的交流活動延期甚至取消;2012年倫敦奧運會;美國大選,奧巴馬連任;中國選舉,習近平主席就任;日本大選,安倍晉三當選;朝鮮聲稱發射人造衛星;日本皇太子妃雅子迎來49歲生日等。
第二部分為教材內容,這些材料都是實用的致辭類中日互譯。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固定的及常用的致辭類表達。
第三部分就是實戰演練。可以使前面所聽NHK內容或者所講教材內容進行分組演練。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具體教學過程:聽力訓練環節:主要訓練NHK聽力。首先進行跟讀訓練,在熟練的基礎上進行復述訓練,進而條件反射訓練(聽到日語立即翻譯出漢語);或者進行歸納總結的訓練,最后視譯訓練,把原稿文本內容展示給學生看,要求邊看邊譯。
教材內容我采取少講精講的方法,主要還是結合上述幾種訓練方法反復進行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最為關鍵的就是實戰演練環節。也是檢驗學生口譯能力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訓練內容為教材內容。要求兩人一組,一人說日語,一人進行翻譯或者聽錄音,讓學生來翻譯。
最后一個環節是即興話題演講訓練。依然是兩人一組,讓學生甲根據某個話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演講時間為3~5分鐘,學生乙進行翻譯。建議學生在課下練習時,最好把自己演講的內容錄下來,然后進行糾錯。此環節的訓練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的瞬間反應能力和迅速組織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筆者發現,學生在聽力方面,口語表達方面及記憶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2.目前口譯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聽力方面

?
(2)口語表達方面

?
(3)記憶力方面
主要存在短時記憶力和瞬間反應能力較差。比如:感覺自己聽懂了,但一旦要翻譯就翻譯不出來了。一是很快忘記了其內容,二是不能立即反映出其意思來。建議多進行復述練習和條件發射練習。
(4)其他方面
除了上述有待解決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外,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班級人數過多,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口譯實踐中的問題。所以建議以后的口譯課采取小班授課,一班人數不超過30人,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口譯實踐中來。
3.關于教學模式今后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本學期課程快要結束時,本人做了一項調查,就是讓學生來回答最理想的授課形式是什么樣子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最理想的授課形式是使“聽”(輸入)與“說”(輸出)的訓練同時交替進行,從而達到“聽”“說”能力均衡提高的目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堂中,增加實戰演練次數和強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協調好“聽”(輸入)與“說”(輸出)的課堂時間分配,從而增強口譯訓練的效果,提高口譯教學質量,這是本人今后亟待解決的問題。
[1]塚本慶一.實用日語同聲傳譯教程[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6.
[2]王頎.口譯理論與日語口譯教學實踐初探[J].上海翻譯,2004.4.
[3]孫寧.日語專業綜合技能課教學模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4]楊玲.口譯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之探討[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