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湖南省平江縣第一中學 秦正球
四步還原活力課堂
——如何創新文言文教學
文 湖南省平江縣第一中學 秦正球

新課程的實施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此同時,也必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語文教學如何適應新形勢,這需要語文教師共同探索。通過幾年的摸索,本人歸納了文言文教學的一套方法,我將其稱為“文言文四步教學法”。
學生第一次接觸原文很重要。可惜大多數學生,包括部分教師都不重視或不夠重視原文。在注釋、工具書或其他參考資料的幫助下,學生很容易理解全文意思,教師講課如果再用資料上的內容而無新意,學生聽課就會覺得枯燥無味。
早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前輩們讀書大都只能一遍一遍地揣摩,細心研讀,讓難以理解的詞句充分暴露。所以我要求學生第一次看文言文時做到“三不”——不看注釋,不查工具書,不翻閱其他有譯文的資料,只看文本,謂之清看。
這樣可以快速讓學生發現自己懂多少,有多少不懂,有多少似懂非懂,然后將疑難點標記下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習慣,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將問題掩蓋。
發現了問題要如何解決?這是新舊教學方法的分水嶺。
新課標要求教師大膽而堅決地讓學生自行解決。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和上下文進行猜測,也就是所謂的“悟”。平時閱讀中大家一定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只是被過多的講解、參考書等干擾了。
在此之后,學生再參照注釋或其他資料證明自己的猜測,如果發現有一部分居然猜對了,喜悅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若是一部分錯了,教師就必須提醒學生高度重視那些猜錯了的語句。
學生自行解決部分難點之后,留下來的疑問可以讓學生討論,也就是合作學習。
在傳統的課堂里,討論也常常被提及,但筆者所講的討論是指教師徹底放手的討論,學生可以在教室走動,可以大聲說話,可以面紅耳赤地爭論。教師即使要參與,也應平等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激活思維,提升學生的興趣,綻放思想的火花,在討論的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要達此佳境,需要教師的持之以恒和精心呵護。當頻現此境,離我們教育的春天也就不遠了!
在教文言文時,我將課時安排如下:“清看”、“自究”各1課時,時間不足留在課外;較長或較難的課文,可安排兩個課時,如《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荊軻刺秦王》等;第三步討論1課時,課外可繼續討論;第四步點撥1課時,前一天放學前學生將不能自行理解的難題抄下來,科代表統一收集交上來,方便教師做準備。
筆者所說的準備,不僅僅是準備答案,更重要的是準備如何點撥,如何啟發學生思考。
就課文而言,還有些重點甚至是精華學生難以發現,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等。這時,教師就需要找準切入點,切忌生硬地塞給學生。與其硬塞,不如不塞。因為我們的學生被教師灌怕了,許多文情并茂的文章被灌得索然寡味了。
以上所介紹的“文言文四步教學法”,滲透了新課程理念:“發展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的閱讀”,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此法將徹底告別串講模式,還學生以主體地位,還語文課堂以生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