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池州市人民醫院 婦產科,安徽 池州 247000)
前置胎盤(placenta previa,PP)是妊娠晚期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妊娠晚期陰道出血的最常見的原因[1]。近年來,隨著流產、剖宮產以及子宮手術等危險因素的增加,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前置胎盤作為一種嚴重急癥,母嬰預后往往較差,甚至會導致母嬰死亡。相關研究顯示,前置胎盤的類型與妊娠結局可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2]。為進一步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以我院現有資料為基礎,系統分析了完全性、部分性和邊緣性3種前置胎盤類型與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旨在為該病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在我院進行產前超聲診斷為胎盤前置,并最后診斷為胎盤前置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吣挲g19-41歲,平均28.1±4.7歲。其中初產婦19例,占19.79%,經產婦77例,所占比例為80.21%。所有患者孕周29-41周,其中29-34周15例,34-37周49例,37-41周32例。從類型來看,將患者分為完全性(36例)、部分性(43例)、邊緣性(17例)三組。
1.2 方法 應用回顧性方法收集前置胎盤患者的相關病例資料,主要內容包括產婦的臨床特征、妊娠結局和圍生兒狀況3個部分。其中臨床特征包括年齡、孕次和剖宮產史率等;妊娠結局包括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及子宮切除等;圍生兒狀況包括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率和早產率等。前置胎盤類型以產時或產后診斷為準。產前出血者定義為產前至少出現1次以上的出血。產后出血定義為為陰道分娩24小時內出血量>500 ml,剖宮產出血>1000 ml[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多組間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不同前置胎盤類型的相關臨床特征 由表1可見,完全性組的年齡、孕次和剖宮產史率高于邊緣性和部分性,統計分析顯示,3組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從產次來看,完全性組>邊緣性組>部分性組,然而方差分析顯示,3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三組患者臨床特征分析
2.2 3種前置胎盤類型妊娠結局比較 由表2可知,完全性胎盤前置組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及子宮切除的發生率高于均高于部分性和邊緣性組,且卡方檢驗顯示,不同前置胎盤類型在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和子宮切除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3組胎盤前置類型妊娠結局的差異[陽性例數(%)]
2.3 各種類型前置胎盤組圍生兒結局狀況 由表3可知,完全性前置胎盤組的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率和早產率均高于部分性組和邊緣性組,卡方檢驗顯示,3組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完全性前置胎盤的圍生兒結局最差。而3組間的1 min Apgar評分相當,方差分析顯示,3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3 3組圍生兒結局狀況的比較[陽性例數(%),±s]組別 n 窒息 早產 圍生兒死亡 Apgar評分完全性 36 8(19.44) 19(52.78) 2(5.56)9.84±0.5部分性 44 6(13.64) 14(31.82) 1(2.27) 9.82±0.6邊緣性 17 0(5.88) 3(23.53) 0(0.00) 9.83±0.7 χ2(F) - 4.495 7.074 1.769 0.988 P - 0.034 0.029 0.504 0.01
前置胎盤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4]。前置胎盤是孕晚期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0.24%-1.57%,近年來我院的發生率為2.09%(97/4639),略高于相關研究的報道結果[5]。這可能是由于高危孕產婦所占比例大有關。
前置胎盤的發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人工流產史、剖宮產史、多產或多胎妊娠、孕婦高齡等均與前置胎盤形成具有相關性[6]。本研究結果顯示,完全性組的年齡、孕次和剖宮產史率高于邊緣性和部分性。這可能與剖宮產、多次妊娠、流產和分娩等對子宮內膜或肌層損傷較重,容易引起炎性或萎縮性病變,影響子宮內膜生長,從而大大增加完全性前置胎盤的發生風險[7]。此外,研究還表明完全性組產前和產后出血所占比率也均高于其他,可能因為胎盤完全附著子宮頸內口,由于子宮下段不斷伸展,不能有效收縮止血,從而容易導致產前、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較高。現行的醫療條件下,隨著剖宮產的應用越來越多,前置胎盤患者圍生兒死亡率已經顯著降低。然而,臨床研究顯示,完全性組圍生兒發生早產和窒息的比率仍高于其他兩組,這可能是由于完全性前置胎盤產前出血發生時間較早、出血較多,容易導致胎兒缺血缺氧[8]。
總之,胎盤前置的類型與產婦年齡、孕次和剖宮產史率等產科臨床因素有關,并且胎盤前置類型與妊娠結局也具有相關性。完全性前置胎盤發生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和子宮切除等可能性更大,且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率和早產率間也高于部分性組和邊緣性組。即完全性胎盤前置具有更差的妊娠結局和圍生兒狀況。因此,對于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應加強產前保健和監護,并做好充分準備,以改善妊娠結局和圍生兒狀況。
[1]葛俊麗,曾蔚越,段麗君,等.前置胎盤類型與妊娠結局[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6):448.
[2]黃 河.輕重度前置胎盤對妊娠過程及新生兒的影響探討[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3(4):229.
[3]張世芬,陳海霞.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病例對照研究[J].安徽醫學,2010,31(7):762.
[4]蔚 蔚,王彥琳.前簧胎盤研究進展.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6):323-325.
[5]聶 紅,蕾磽梅,王玉霞,等.前置胎盤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的病例對照研究[J].廣東醫學,2008,29(6):996.
[6]鈕矯種.前置胎盤的發病因素和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22):3141.
[7]劉秀美.前置胎盤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右江醫學,2008,27(27):41.
[8]于 冰,黃惠英.前置胎盤類型及產前出血與妊娠結局的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