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翰

一條長及膝蓋的大紅色圍巾,一口混雜著山東口音、河南口音和河北口音的特色普通話,以及屢次被網友們善意調侃的兩顆板牙,構成了延參法師獨特的萌系Style,為其在網絡上的躥紅,提供了種種必不可少的娛樂化元素。
在被問到圍巾的妙用時,延參法師狡黠一笑,稱這僅僅是為了用來遮擋別在胸前的“小蜜蜂”話筒,至于為什么選擇紅色,他則解釋為:“這不是過年了么。”
今年1月,在由騰訊網主辦的“騰訊微博正能量之延參法師來我家”活動中,延參法師帶著一眾弟子,隨騰訊節(jié)目組一起,先后到達南京、鎮(zhèn)江、揚州、無錫、蘇州、上海、杭州和舟山,一來造訪各處名寺古剎,二來尋訪各地網友。每到一處,必引來大批人群圍觀,要求與之合影者絡繹不絕,使得事先安排好的行程不得不略有延誤。
一直很紅
十年佛前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因為錄節(jié)目時被猴攪局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紅,使得延參法師以出家人的身份,在塵世中激起了一陣喧囂。面對網友一句:“延參法師你紅了”的調侃,延參法師回復:“我明明一直就很紅么,啊哈哈哈哈。”
勇斗“妖猴”之前,延參法師并不被大多數人所知。彼時,他已擁有河北省滄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滄州市水月寺住持、天津南開畫院名譽院長、當代著名書畫僧、滄州市政協委員等諸多頭銜;在僧人圈里,他是最早簽約盛大文學的僧人作家,博客時代,他就已經用自己的一篇篇博文獲得了一批固定的關注群。但比起目前每天馬不停蹄的奔走,檔期中應接不暇的各種媒體采訪與節(jié)目邀約,之前的所謂“很紅”,似乎僅僅是一段可以被忽略的前奏。
據延參的一位小徒弟兼“經紀人”恒莊透露,自去年師父火了以后,他們便一直奔波在路上,從未有過片刻停留。在隨同騰訊網趕赴杭州的路上,延參法師向記者感嘆,這里我現在每個月都要來幾次,錄浙江衛(wèi)視的節(jié)目。其實不僅是浙江衛(wèi)視,目前全國多家衛(wèi)視級媒體,包括一些視頻網站上,都會經常出現他的身影。
賣萌無罪?
有人將延參法師口中的“繩命體”(生命體)看做是一種正能量的傳播,并將延參法師的公眾形象評價為:當下最具正能量的“萌”。但同時也有人質疑,延參口中這些諸如“繩命,是入刺的井猜!人生,是剁么的回晃(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人生,是多么的輝煌)”的套話,充其量只能算是心靈雞湯,遠遠達不到正能量的高度。
延參法師最新出版的書,取名為《這個和尚有點萌》,書中采用流行的微博體,一個個小段子字數均在140字上下,并采用與小和尚對話的形式,與輕松搞笑中解答疑惑。有人甚至將此書稱為“延參論語”,但也有人指出,書中所言多數只是幾句俏皮話,上升不到什么人生哲理的高度,這樣的書充其量也只能被當成笑話集錦,供人茶余飯后消遣。
面對這樣的質疑,延參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寫了很多關于佛法的書,全是長篇大論,講大道理,但總是賣不出去。直到微博出現后,他開始用微博與人們交流思想,幫助大家解決煩惱,形式簡單但效果很顯著。“以前我寫的書很長,結果都被拿去墊麻將桌腿了,連出版社編輯都對我吐槽:‘你又不是莫言,寫啥都能賣出去。我現在的書都借鑒了微博短小精練的形式,多講小道理,更容易讓人讀進去。”
總結延參賣萌成功的經驗,有社會學家認為,人們總是抱怨生活壓力大卻找不到減壓的方式。延參法師的走紅,先是因為夠“萌”夠爆笑,能讓人們解壓,后是人們靜下心來后發(fā)現他的很多話頗有道理,他用容易為人接受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內心本真的訴求。與其說是他的人生哲學打動了人們,不如說是人們內心的聲音打動了自己。也許,我們在匆忙中忽略了很多東西,延參法師做的,不是診療這個世界,而是發(fā)出了提醒,擊中了人心。
對話延參
《新民周刊》:目前你在騰訊微博上有110多萬的聽眾,對于這些聽眾,你覺得他們是你的信徒呢,還是僅僅是粉絲?
延參法師:首先肯定不是信徒,因為他們不是佛教徒,沒有宗教信仰,我也沒有試圖將自己的宗教信仰傳播給他們,說粉絲也不確切,我沒有感覺自己是被別人眾星捧月地包圍著。我覺得最貼切的定位應該就是網友吧,在一個網絡世界里,我們平等交流。在我看來,網友是一個很溫暖的詞匯,網上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網友間的感情很單純,沒有任何企圖,互相聽對方傾訴、互相關心。
《新民周刊》:之前有調查顯示,你的關注者以中老年居多,但近期,你又在包括中國人民大學、上海東華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做了專題講座,不知反響如何?
延參法師:與大學生的交流讓我非常開心,年輕人都很捧我的場,與一群朝氣蓬勃的90后們在一起,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而且,通過與他們的交談,我感到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十分積極向上,面對生活都很樂觀。
《新民周刊》:你遇到一些與你持不同觀點的質疑者嗎?
延參法師:感謝廣大網友的包容吧,我還真沒遇到什么質疑。以前在網上,有極少數人提出不同意我的觀點,要和我辯論。我回答說,我喜歡辯論,但不是現在,要接受辯論起碼50年以后吧。因為我覺得我應該起碼再學習50年,那時候對世界及人生的認知才更全面,才有資格辯論,而他也一樣。
《新民周刊》:你的意思是50年后,大家都塵歸塵、土歸土,不管持什么觀點,最后都是殊途同歸,所以任何辯論都是多余的嗎?
延參法師:我這么說實際上是開個玩笑。大家對我都很友好,我沒有遇到過要跟我針鋒相對的人。對于這點,我一直很感謝大家,我延參法師說話帶著方言這么難聽,長得又丑,大家還愿意聽我講道理、看我的節(jié)目,我很感激。
《新民周刊》:作為皈依了佛祖的檻外人,你也很在意諸如外貌、口音這些表象嗎?
延參法師:我普通話不標準,別人聽起來很困難,這當然就對不起人家。長相也是一樣啊,小徒弟前兩天還跟我說,讓我笑的時候,把嘴閉上,免得兩顆大板牙太明顯,有礙觀瞻。
《新民周刊》:之前你在一檔舞蹈選秀類電視節(jié)目中擔任評委,有人質疑你,作為一個出家人,有什么資格當舞蹈評委,況且這也不是你應該去做的事情。
延參法師:我的職責是幫助大家尋找快樂,發(fā)掘生命的價值。那一檔舞蹈選秀節(jié)目,正是為了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而開播的。很多選手通過參與節(jié)目,增強了自信,發(fā)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這正符合我的初衷。引導人們以樂觀開朗的態(tài)度去生活,有很多種形式,高僧點化是其中一種,我去做選秀評委是另一種。
《新民周刊》:昨天為了配合騰訊方的節(jié)目錄制,你與大家一起唱了一首最近很紅的神曲——《法海你不懂愛》,今天剛好就到了杭州。對于民間故事中法海破壞白娘子與許仙愛情的做法,你怎么看?
延參法師:法海也在不斷修行、不斷參悟,他之前認為破壞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是在拯救許仙,超度許仙,這是一種狹隘的普度眾生觀念。這世界上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也許對于許仙來說,與白娘子恩愛白頭到老,就是他所追求的圓滿。法海應該意識到這點,佛祖也要有包容性,允許人有不同的追求和信仰。當然,我們要允許法海犯錯誤,允許他在錯誤中進步。
《新民周刊》:作為出家人,正常的生活應該是每天生活在寺院里,伴著每天的晨鐘暮鼓參悟佛法。現在你的生活方式是否和出家人修行的初衷有悖?
延參法師:修行有很多形式,每天念經打坐是一種,像我現在每天面對媒體、面對網友,把自己的生命態(tài)度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也是另外一種意義的修行。對于修行這回事,圓寂之前,我都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