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新
近日,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啟動了國家專業精英人才護心計劃。在新聞發布會上,媒體更關心的卻是這家企業沖刺深圳中小板的情況,慈銘表示最快也要等到今年6月底。這是最樂觀的估計了。事實上,目前擬在滬深兩市交易所進行IPO上市的申報企業已有876家。按照以往的發行節奏,這些公司全部掛牌至少要三年,形成了中國特有的IPO“堰塞湖”效應。
一直以來,A股市盈率明顯高于周邊及歐美市場,這意味著在同樣的條件下,發A股可以融到更多的錢。從A股總體表現看,畸高的市盈率并非因為公司業務和盈利的高成長,顯然缺乏合理性,尤其是新股發行不敗現象,更有機構幕后操縱和利益輸送的影子。而且,A股發行審核條件不透明以及IPO過程中各種違規違法行為大行其事而不會受到嚴厲處罰。于是,公司IPO后,業績就開始下滑,一年盈,兩年平,三年虧,接著只能為保殼而戰。
最近,證監會針對IPO堰塞湖現象以及長期以來出現的各種問題,推出了“新股史上最嚴”的核查活動,規定IPO在審企業的中介機構必須在今年3月31日前遞交自查報告,證監會將在自查報告審核基礎上,開展重點抽查工作。近期,不斷有相關企業被終止IPO審查。但能否從根本改變IPO存在的諸多痼疾,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美國華爾街股市之所以能在近幾年全球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中有不俗表現,得益于嚴格的監管制度,讓股市的蠱惑仔望而卻步。前幾年去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最近兩年,由于涉嫌業績造假被重罰或遭主流投資機構拋棄,面臨投資者集體訴訟等棘手問題,有不少企業被摘牌,更多的企業則選擇私有化退市,離開華爾街,美國監管機構對這些公司IPO的中介機構進行了嚴懲,包括最嚴厲的市場禁入。美國證監會還推出吹哨人制度,重獎那些掌握上市公司業績造假等違規行為證據的線人,高額賞金來自對違規者的重罰,同樣值得借鑒。
作者郵箱:msx060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