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廣東佛山一對結婚剛三個月的夫妻幫農民工上網訂春節火車票,每張收取10元手續費,兩人的行為因涉嫌犯罪,受到刑拘,廣鐵警方稱此為今年在廣東境內查獲的最大“黑票窩點”,但此事隨即引發了廣泛爭議。
反對處罰的人認為,農民工委托小夫妻在網上訂票并約定10元手續費,雙方形成了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民事代理關系,應區別于加價倒賣車票的行為。贊成處罰的人認為,根據刑法第272條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只要具備高價、變相加價倒賣車票的行為,并符合票面價值5000元以上或非法獲利2000元以上要求,就構成“倒賣車票情節嚴重”,將被處以刑事處罰。
要過年了,中國人都像候鳥一樣,期盼著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與親人團聚。不論是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還是惡名昭著的小偷慣匪,在年三十的鞭炮聲中,都希望能以一個孝子順女和嚴父慈母的面目出現在家人面前,上贍年邁的父母,下撫嗷嗷的幼童。
而為了這個歡喜的時刻,卻也衍生出很多富有中國特色的犯罪。例如本案為了幫人購買回家車票而觸犯法律的小夫妻;為了湊錢回家而盜竊搶劫的浪子;甚至為了討薪回家而鬧出人命的民工等等。
從犯罪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到犯罪的原因和目的有多種。從人的欲望來看,有的是出于貪婪的犯罪,例如那些貪污成千上萬公款的蛀蟲;有的是出于激情或義憤的犯罪,例如那些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的案例;有的是為了基本的生存欲望而產生的犯罪,例如為了幫妻子透析活命而詐騙醫院藥款的北京的廖丹;為了減輕痛苦而讓母親安樂死的在廣州打工的鄧明建。
法律在立法時并不能嚴格將犯罪的動機和目的也作為評判是非的標準,因為這可能會帶來更大的不公平,會給一些并非出于生存目的而犯罪的社會成員以脫罪的借口。但不容置疑的是,像廖丹、鄧明建以及本案的這對小夫妻這些為了基本的生存而犯罪的窮人們,在社會階層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無不激起大眾的同情。作為社會精英的法律人所掌握的法律所體現的規則價值觀,與社會大眾所遵循的普世道德標準往往會發生巨大的沖突。這種沖突,又往往成為法律完善和社會制度健全的推進劑。
就拿本案來說,如果我們的鐵路售票體系能更加完善,如果不懂上網的樸實的民工能免掉長時間排隊買票的苦惱,那么本案中的這對小夫妻可能就不會去考慮幫民工買火車票而賺取10元的手續費,也不會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
值得欣喜的是,為保證法律的基本公平,正義之神雖然在考量罪刑時被蒙上了雙眼,但法律的悲憫仍然存在。北京的廖丹被宣告有罪但判了緩刑,廣州的鄧建明被宣告有罪但判了緩刑。這些典型案例不僅不會導致量刑的失衡,反過來,還宣揚了大眾遵循的真善美這樣的普世道德,并促進了相關社會制度(例如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進步和完善。
這就是我們心中真善美的力量,這就是我們法律所應保留的悲憫。
法律的悲憫來源于我們心中最原始的真善美的普世價值,這是我們內心最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保證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去對抗社會中的不公平不平等不正義,可以修正我們的法律中的缺陷和落后的條款,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完美的秩序體系和價值觀念。
法律的悲憫并非今天才有,在人類歷史長河里始終都存在。史載唐貞觀之治時,曾有過年時將死囚放回家中與家人團聚之舉,春節過后,回家的死囚都如約返回,重陷囹圄,并無一人脫逃。而大唐律,也成為中國封建法典歷史上最輝煌和最偉大的一部法律,影響中國近千年,并延伸至相鄰的亞洲各國,成為各國的立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