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鳳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運動損傷”就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身體損傷,運動損傷的發生與進行的運動技術、運動項目、運動訓練水平和運動環境等密切相關。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中,大學生運動損傷經常發生,這不僅影響了體育教學和鍛煉的效果,而且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威脅。為了解高職院校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情況,本文通過對黑龍江建筑專業技術學院部分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進而提出一些有效預防措施,從而防范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以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36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采用統一印制的調查表進行調查。發出調查表360份,收回348份,回收率96.7%。
(3)數理統計方法:采用專業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表1 運動損傷發生的時間統計表
如表1所示,多數的運動損傷發生在課余的體育活動,其次分別是比賽、訓練和上課當中,早操時發生運動損傷的情況最少。
學生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以及課余的體育運動中如果沒有遵循人體的生理規律、沒有清楚地認識自身能承受的運動強度、沒有正確地調控身體姿態等,就有可能導致各種各樣的運動損傷(如表2)。

表2 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統計表
經調查得知,高職院校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教師、教練員和學生思想不夠重視,對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在體育運動鍛煉中,師生雙方往往對運動的安全問題認識不足或者不夠充分。有些體育教師在授課中忽視安全問題,而只注重教學,再加上很多學生由于麻痹大意,造成運動中的安全意識淡薄,從而容易引發運動損傷的發生。
(2)缺乏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或者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前準備活動的目的就是為正式運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缺乏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或者缺乏專項的準備活動,機體就不能較好地進入最佳的活動狀態,一旦運動中產生的強度超過了身體機能的限度,就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值得一提的還有如果準備活動量過大,身體已經感覺疲勞,也會使身體機能下降造成損傷。
(3)身體或心理狀態不佳,技術動作不規范、違反身體機能和結構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比如:身體功能不佳、休息不好、患病初愈等這些機體疲勞階段進行體育運動,就可能發生損傷。由于此時學生身體肌肉的力量較弱,協調性和靈敏性較差,反應慢,過大的運動量又超過了此時機體的承受能力,因而可能發生運動損傷。體育運動者的心理狀態也與損傷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有時運動者心情不佳、情緒急噪、急于求成、自控能力差等,這時候身體機能下降,注意力和警覺性都減退,反應遲鈍,這些都使得損傷的發生幾率隨之提高。
另外,在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由于學生們,技術動作不規范,沒有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也容易違反身體結構和機能,再加上肌肉力量差,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弱,極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4)體育場地和運動器材缺乏安全保障也有可能引起運動損傷。場地、設備是高職院校開展體育運動的安全保證。若場地不平整,有碎石、塑料袋等雜物,或跑道過滑、過硬以及器械年久失修。另外,器械的大小、重量與使用者的身材和年齡不適應,器械的安裝不夠牢固穩妥都有可能引起運動損傷。
(1)重視安全教育,加強保護。思想麻痹是導致運動損傷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我們應該積極的提高保護自身的思想覺悟。我們要從主觀上重視對運動損傷的預防,一定讓學生樹立起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的理念,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理解體育運動磨練意志、強身健體的意義所在。在高校學生運動損傷的預防中,除了教師應高度重視以外,作為運動損傷的直接受害者,學生更應增強運動損傷預防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小運動損傷造成的危害。
(2)認真做好準備活動。良好而充分的準備活動是減少運動損傷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就是增強肌肉、韌帶的彈性和柔韌性,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將身體各部分的機能調節到最適宜的狀態。準備活動的運動量應根據體育教學或訓練與比賽的內容而定,要有針對性,既要有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又要有專項準備活動。特別是在北方天氣較冷或身體狀況不太好的情況下,更應充分地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各部分的肌肉都充分活動起來,防止運動損傷事故發生。學生在進行課外體育活動中所發生的運動損傷最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時是自發的,沒有體育老師的指導,這時,很多學生運動時缺乏必要的準備活動,加上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大,這時的準備活動就更應該充分一些。
(3)增強學生的預防能力。在每學期都要開設體育運動安全課,由體育教師或校醫共同講授《體育保健學》知識,加強安全教育和體育保健知識的教學。可專門開設運動損傷方面的課程或講座,使學生增強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加強學習運動保健與急救知識;同時,學生要按老師要求加強技能,合理飲食、規律生活,保持身體狀態良好。體育教師在教學安排上要切合實際,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體育活動的管理與指導,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學生如果是在沒有教師指導或在場的情況下,比如在課外參加體育活動時,必須更加注重采取損傷保護性措施,這時,學生自身的運動損傷預防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使其技術動作更加規范。體育教師要將技術要領講清楚,突出重點、難點,加強技術動作練習,做到準確、穩定、規范;重視平時練習中正確的姿勢,采用科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應激能力;提高學生易受傷部位和相對較薄弱部位的訓練,使其功能有所提高;充分考慮青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實施合理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自覺遵循體育鍛煉規律,循序漸進,給他們一個適合的定位,不盲目的追求高標準,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避免蠻干或超越體能限度的運動,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
(5)進一步加強場地建設與器械管理。學校應重視運動場地、器械的建設與維護,著專人、定期運對動場地進行平整,檢查和維護體育器械,并及時維修,當體育場地出現問題或體育器械的有所損壞而修繕或廢除之前,必須進行封閉或豎立明顯的警示標志;當學生在器械上練習時,一定要有專人對學生進行合理的保護與幫助。同時,還要提高學生使用護具的意識,鼓勵打繃帶或戴護具,保護易受傷部位,堅決杜絕學生穿著不合適的服裝及鞋子進入運動場地,防止發生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另外,有條件的學校可加強體育的醫療監督,以學生入學時的健康檔案為基礎,定期對學生進行檢查,了解他們的身體變化狀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高職院校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也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從學校和教師到學生都應該充分認識到預防運動損傷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加強。思想上要重視,把安全教育提至更高的高度,認真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尤其是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科學把握運動損傷的原因和規律,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1]郝光安.北京大學生常見膝、踝關節運動創傷原因調查分析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496-497.
[2]劉志明.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動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03(4):69-70.
[3]李晟.淺談運動損傷的預防[J].青年文學家,2009(17).
[4]徐漢朋,王心桐.高校學生運動損傷540例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291-292.
[5]嚴小虎.普通高校大學生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2):67-68.
[6]姚鴻恩,鄭隆榆,黃叔懷,等.體育保健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