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軍
(惠州學院體育系 廣東惠州 516007)
表象訓練法被當代一些運動心理學家視為心理技能訓練的核心,是指讓孩子主動地在頭腦中想象出各種各樣具體情景或者自己的各種各樣表現的心理訓練方法。
在現階段,大多數國家和省級籃球隊,通過采取間歇訓練法、持續訓練法等物理技能培訓方法來提高籃球技術。改變觀念從心理尊重考慮這個角度出發,發現表象訓練法可能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鑒于此,本文嘗試驗證表象訓練法是否能提高籃球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練習。表象訓練是指通過言語的刺激與想象一些動作或變化情況,以此提升整體的運動技能與情緒控制能力。表象是想象力材料和內容的積累,創造力的源泉,也是右腦有待開發的最大潛能。表象訓練是體育運動領域最常見的心理訓練方式。要求有專門的訓練才可以提升。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籃球裁判員,提高自己的判罰水平,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強表象訓練。因此裁判員必須盡可能準確地做出動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動作表象。裁判員在進行籃球裁判動作訓練時,總是按照自身頭腦中的表象下意識的做出動作與姿勢,表象訓練有助于加快動作熟練和加深動作記憶,建立和鞏固正確的動作的動力定型。本實驗通過具體的實驗培訓計劃可以驗證表象訓練可以改善投籃效果。

表1 實驗前測試的數據

表2 試驗后測試的數據

表3 分組教學后4組指標變化對比(%)
在學校某專業隨機抽取男生60名,入學前沒有籃球訓練基礎。研究組學生30名,平均年齡19.32歲,對照組的學生30名,平均年齡18.96歲。
實驗中采用數據統計的方法比較,隨機抽樣60名學生中形成樣品,經過2個月后,進行相關能力測試,兩組學生具有相同的教學條件。兩組的人員力量相當,球的旋轉性和拋物的控制能力是大致相同的,球落點預測能力的測試結果呈正常分布。反應能力實驗成果稍微高的組為實驗組,我們介紹了該系統的“解釋—示范”的教學方法和表象訓練法。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我們將研究在過去的7個小時的教學效果。(拋物線控制在高峰值在籃筐上水平1m左右)
(1)樹立正確的行動表象。在課堂上老師為投跳動作做示范并且進行圖像、文字、語音介紹和視頻講解,還可以借助視頻和其他多媒體手段,在技術動作的模擬和實踐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了解投跳動作。幫助學生進行初步的模仿實踐,增加動覺的視覺形象組成,樹立正確的技術動作,其中增加了空間、時間和力量元素。
(2)成立一個“表象—行動”的映射關系。練習開始要求學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初步的體驗,領會動作要領,懂得動作要領與連貫性的特點。嘗試強行通過的行動與它的每個分支的時間、空間來控制的可能性規例(在一定范圍內),雖然會在開始的時候很不理想,以前的習慣動作很多,可要留意的是學生的視覺形象與動覺結合時間。實踐到在大腦會有意識地復制快速投跳動作的印象,加上原有的技術動作,建立聯系,找出他們之間的優缺點,將自己的行為逐漸和圖像相像,從而形成正確的動作。
(1)讀取動態現象與心理神經肌肉理論。當產生一種行動展現這種神經沖動的行為,很多時候與現實有一定的關聯,會激發大腦皮層相應的中心,恢復原有的關系,這種興奮會導致對應的肌肉的運動,這是難以觀察到的現象。行動表示造成這種運動響應稱為移動反應的想法,也被稱為讀取動態的行動。實驗證明,學生在進行籃球表象訓練時,記錄他們的手和腿肌肉同一時間的電流反應,可以明顯看出,安靜的時候肌肉電位強度很弱。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心理神經肌肉理論,這種現象是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獨立與德國著名化學家舍夫列利發現的。該理論認為:因為在大腦中心與骨骼之間有著雙向的神經相連,人們能積極地想象運動動作,使大腦中心興奮,傳導至相關肌肉激動,可導致沒有檢測到的運動。這種神經肌肉運動模式與實際做的動作,將神經肌肉的運動模式通過動態的實踐提升運動技能成為可行。動態產生肌肉動作電位較弱,但安靜時增加。肌肉的技能水平與反應,即技術水平高,基電的反應強烈。
(2)符號學習理論。符號學理論是另一種解釋表象訓練訓練機制的理論方法。該理論認為,表象訓練有利于提高運動技能,因為人們在運動中的任務表示符號反映了實踐中的運行順序。這是一種認知或符號的做法,在實踐中,可以消除熟悉的時間的錯誤動作和空間特性的動作,從而預見的行動的結果。所以,可以有效的解決包含認知成分的任務,如跳高、跳投等。如果你想通過表象訓練提升運動組成或力量占較大部分的技能,會時間很長。符號學理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表示這種做法有助于提高成績。運動操作通過符號研究意象訓練,可以在大腦中建立或鞏固動作模式,必須依賴于大腦中儲存的動作模式,將編譯符號的一部分進行翻譯,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實踐,消退無用架構,認知編碼建立有用的架構,從而發展稱為最佳模式,提升籃球技能。
心理因素對投籃技術往往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表象訓練方法的訓練,從學生的實用角度出發,建立一套適應他們的心理特點的培訓計劃,對他們投籃時的行動和思維有明顯的影響。其要點是對整個行動過程的連貫的想象力,力爭詳盡準確完成。注意體會投跳的技術動作,提高整個投籃的命中率。
試驗分兩班教學,兩個班級教學條件一致,由同一位老師進行指導,整個實驗過程是20小時。最終由四位資深籃球教練作為實驗測量結果的老師。在教學期間,兩個班級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時間和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班級使用表象訓練方法,而另一個班級不用。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前四個指標在分組教學實驗,實驗組比對照組有三個指標是稍微好一點,各項指標,兩組之間相同指數P,T值差異是非常小的,后T檢驗顯示,兩組學生的球落點預測能力指數數據并沒有顯著的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是合理的。
從表2和表3的數據看來,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我們可以發現,使用表象訓練法教學的實驗組前三項指標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投籃等四項指標比正常教學成果具有明顯的優勢。
檢驗教學效果往往通過分析學生的投籃成績作為重要指標。可以看出,從表3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投籃成績上升幅度分別為86%和66%,這表明表象訓練方法使同學們的投籃命中率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把握的球落點預測能力由67%增加至121%,說明表象訓練法能夠使學生根據正常的技術與效果的場景和其快速投籃的技術過程和效果相對比,可以在腦海中形成“影像”,進而形成“反饋—調節”的機制來支配自己的技術行動,這是一個技術動作,有效提高學生的投籃水平。以上數據表明,投籃表象訓練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的動力定型,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技術動作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條件反射,提高學生的支配能力和先見之明。拋物控制能力與角度,力量和速度有很大的關系。控制能力是學習籃球必須具備的能力,它反映行動的全面控制能力的技術熟練程度。在進行表象訓練之前和之后,實驗組的數據分別為4.63±2.34左右和8.12±0.65左右,證明實驗組學生的投欄能力的提高,這反映了學生的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在傳統的籃球技術教學過程中,投籃技術主要由老師語言傳授和動作示范,表象訓練的核心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們的技術動作和行動過程中有明確的技術運動圖像對整個活動進行指導,從而達到提高籃球技巧的目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球的旋轉性控制能力的差異只有1%,說明表象訓練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在學生旋轉球的管理能力的培養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通過實驗表明學習表象訓練可以提高投籃技術動作。因為該實驗小組是第一次接觸,也建立了初步的理解,但存在的問題是對表象訓練在運動上的應用還不夠深入,因此容易產生錯誤。然后在教師的進一步教導下完成動作的要領,學習每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技術指導下重復特定的感覺、回憶動作要領等,在完成動作之前技術不斷加強,深化在大腦中的印象,使技術動作表現不斷標準化、行為規范化。長時間的實踐,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進一步在投籃過程中形成習慣。建議教師在教學時有目的地觀察,注意防止學生在訓練中習慣運動的干擾。本實驗因為涉及到時間的關系,提高籃球投籃技術的成果并不明顯,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1]黃希庭.心理學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漆昌柱,徐培.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及主要研究領域:現狀與分析[J].體育科學,2011(3).
[3]徐和慶,郭志峰.用表象訓練防止運動能力消退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
[4]李年紅,章建成,金婭虹,等.影響表象訓練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6).
[5]王珉.試論表象訓練的國內研究現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
[6]金一平.圖解教學法在高?;@球戰術配合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