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敏
(安順學院體育系 貴州安順 561000)
動機心理學研究的永恒主題是目標,溫伯格將目標定義為:“個體力求實現的某樣東西的靶子或活動的意義”。關于目標設置、動機與操作成績有很大關系,這一理論的研究最開始于管理心理學,后來移用到體育運動心理學。本文利用實驗法從排球發球技術的方向來論證這種關系,同時研究排球發球技術與目標設置理論相結合后,是否有利于排球發球技術的掌握,以及發球技術技術評定的提高。
在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準確地掌握目標設置的方式,對于增強自信心、提高練習質量、提升技術動作完成準確性都非常重要。目標設置理論認為目標的設置它可以調整個體的努力程度,干擾著個體對活動的持久性,同時具體的目標不僅能推動個體在行動前就制定行動的計劃,還會與反饋信息一起,推動者個體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篩選掉不好的策略,形成全新的、有利的策略。所以,目標設置理論認為:在個人能力的允許范圍內,具體的、沒把握的目標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1.2.1 教學實驗法
實驗前把班級分為2個組,為對照組、實驗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內容與進度一樣,實驗組在教學過程中推出確定的目標,并與一直從事排球教學的專家進行討論教學目標的設置內容,確立教學目標的設置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對照班仍采用通常教學的方式。2個班級都是從沒接觸過排球的學生,實驗組和對照組由同一教師進行授課。
1.2.2 專家訪談法
就目標設置的相關內容對心理學方面教授進行訪談,對排球教學方面的相關內容對長期進行排球教學的專家與教師進行請教和咨詢。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所得數據,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得出相關結論。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上手發球平均成績表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階段測試中的平均成績表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終測成績表
例:本實驗利用安順學院2010級學生20名進行實驗研究,該班全部為男生,將20人每10人分為一組,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實驗組,實驗周期為16周。
研究運用達標與技評以及綜合評定進行比較(各項目達標與技評的評分標準略)。第1次課2組被試均參加初測;結束第1階段后,進行階段測試;結束第2階段后進行終測。然后,依次對2項指標與綜合評定的初測結果、終測結果進行組間比較以及組內前后比較。教學實驗流程如下。
(1)實驗組:初測-目標設置教學-階段測試-目標設置教學-終測。
(2)對照組:初測-常規教學-階段測試-常規教學-終測。

表4 同組間教學前后比較表

圖1 實驗組與對照組綜合得分評定曲線
在排球上手發球技術教學中,利用目標設置的方式進行練習的效果要好。
(1)初試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平均達標成績與平均技評成績上沒有相差過大,說明兩組實驗開始前水平相當。
表1中顯示,實驗組平均達標成績為4.7個,平均技評成績為3.6,平均得分為4分。對照組平均達標成績為5個,平均技評成績為3.9,平均得分為4.5分。將實驗的原始數據進行了P值檢驗,結果為P>0.05。這就說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的水平是相同的,并不顯著差異;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這些同學并沒有學習過上手發球技術,對于排球上手發球技術都是處于啟蒙階段。
(2)階段測試的結果,實驗組在平均達標成績、平均技評成績、平均得分上都要好于對照組,并且成績相差很大,該結論在這一分階段支持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設。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平均達標成績為6.7個,比對照組的6.2個多出了0.5個。實驗組的平均技評成績是6.8分,也比對照組的5.7分多了1.1分。平均得同樣高出對照組1.3分。對階段測試的成績進行P檢驗后得到P<0.05,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目標設置教學在上手發球教學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更多的利用課下時間去進行排球上手發球的訓練,從而更快的掌握排球上手發球技術動作。
(3)終測的結果顯示出兩組在達標上不具有過大的差異,而在技評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平均得分上來看,也是實驗組的得分要比對照組高。這同樣也支持了本次研究的研究假設,即:在排球上手發球技術教學中,運用目標設置的方法進行練習比不運用的練習效果要好。
表3中顯示實驗組平均達標成績為8.1個,對照組達標成績為8個;實驗組平均技評成績8.4,對照組技評成績7.5。實驗組比對照組平均得分上高出0.7分。另外,終測成績的P值檢驗結果為P<0.05,差異顯著。這說明目標設置在排球上手發球教學中的作用相當顯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通過同組間的階段測試與終測結果來看,2個組在達標和技評2項成績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教學前與教學差異很大。(見表4)可是通過實驗組綜合評定得分曲線與對照組綜合評定得分曲線的上升幅度來講,實驗組達到一樣的目的比對照組所用的時間少。(見圖1)其結果也能間接證明研究假設。
(1)通過實驗,可以知道目標設置理論應用于排球發球教學是可行的、有效的。從實驗結果來看學生在學習排球發球這項技術時運用目標設置理論后學習的效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這就說明目標設置理論在排球教學上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2)從文獻的查閱中可以發現,將目標設置理論運用于排球方面的研究是很少見的,本實驗得出的結論可以證明目標設置理論的意義,這樣目標設置理論則豐富了排球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表現水平,對排球教學起著積極有效的指導作用,能為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提供參考。
(3)實驗組結業考試時,可以明顯的看出學生的技術動作優美于對照組,雖然對照組的成績也很不錯,但從技評上來看是不如實驗組的學生,這說明采用目標設置進行排球發球技術教學,能使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較規范地掌握排球發球的技術規格,使動作更加完美優化。
(4)運用目標設置的方法進行教學比不運用該方法的教學效果要好,更有利于學生提高練習質量。學生為了完成教師設置的短期目標,會加倍努力進行訓練和自主訓練,學生課下自主訓練也增加了學生接觸球的次數和機會,從而提高練習質量。
(1)從本文可以看出目標設置教學法對于排球發球教學是有益處的,那么對于排球其他技術的教學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把目標設置教學法應用于排球其他技術的教學上。
(2)眾所周知,常規教學法對于學生掌握排球技術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那么可以將目標設置教學與常規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新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將兩種教學法的長處集于一身,將更有利于排球教學的開展。
[1]吳萬福.體育運動心理學實驗指引[M].臺灣學生書局,1984.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張美蘭,車宏生.目標設置理論及其新進展[J].心理學探新,1999(2):87-91.
[4]劉惠軍.當代學習動機的理論和應用研究進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2(5):112-117.
[5]方俐洛.目標設置對作業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6(6).
[6]季瀏.運動中目標設置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