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6)
在當今,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體育界面臨的重大課題,業余體育訓練作為競技體育培養體系的基礎環節,為我國競技體育取得輝煌成就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結合專家的意見提出相應對策,即:各級領導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運動隊訓練條件;活化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辦法,提高選材的成功率;建立和完善籃球運動訓練和競賽體系,培養希望之星;科學安排學習與訓練,切實解決好學,訓矛盾問題;實行激勵機制;明確參賽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等是解決隊伍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問題的有效途徑。
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
(1)文獻資料法;(2)數理統計;(3)邏輯分析法。對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及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現狀進行論證。
2.1.1 蘇錫常地區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各位置的實力分析
身高、體重、年齡等都是球隊最重要的基礎參數。近幾年來,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取得過好的成績,但也有失敗的教訓。在江蘇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中三方表現都很出色,但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各有風格。
蘇州女籃前鋒位置上的隊員技術比較單一,突破能力不強,技術的臨場運用不太合理,在比賽中往往只是單一的遠投,缺少突破,所以在對手一旦進行緊逼防守時難以找到準心,使全隊在進攻上陷入癱瘓。
無錫女籃的中鋒實力相對較強,但大多數都是大前鋒轉型的。所以中鋒技術不是很全面。在比賽較激烈的情況下,體力經常處于透支的狀態,所以當對方身高較高、中鋒體力不支或發揮失常時,球隊內線就處于空虛狀態。
常州女籃的組織后衛較弱,通過江蘇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上來看,常州女籃的組織后衛在傳球的時機、力度、手法、角度以及運球的時機、方向、速度能力的把握上和其他兩個城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2.1.2 運動員生源情況

表1 各地區生源情況

表2 運動員的訓練時間
調查發現,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來源比較中,大多數來自于本地,也有少數非本地的隊員。本地運動員大多是來自本市的同一所學校,在配合方面比較熟悉,有默契,而非本地運動員都具備較好的訓練基礎,技術水平提高的潛力相對空間大。(如表1)
如表2所示,目前蘇錫常業余體校基本能滿足這一要求。“據有關研究報道,對較高水平的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每天至少應保證2~3小時,每周不少于5次。”雖然運動員肩負著學習與訓練的雙重任務,但大家基本上都是在一個班級,上下課時間相同,從而形成了運動員訓練時間統一,提高了訓練質量和訓練的不間斷性。保障了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協調發展。
目前,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一年中所參加的比賽基本相似,每年都有江蘇省比賽,“耐克杯”的比賽,一次全國賽等。比賽機會相對來說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出于只練不比的狀態,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也無法得到提高,運動員的臨場經驗很難獲得有效的提高。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聯賽,增加比賽機會,是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和臨場經驗必不可少的。
蘇州女籃教練員和常州女籃的教練員都采取的是教練任命制,教練員是“亦教亦訓”的全職籃球教練員,受過專業的理論學習和技術訓練,對蘇州女籃做出了重要貢獻。
無錫女籃的教練是一對夫妻,對無錫女籃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有責任心和上進心,不斷更新訓練的方法,使隊員們對訓練產生較高的積極性。
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經費主要來自于學校的專項撥款。現有經費使運動員的訓練補貼少,僅能保證訓練、比賽所需,這一問題也影響著運動員的積極性和實效。
當前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基礎條件雖有較大的改觀,但場地設施的現代化程度不高,訓練設備、器械,輔助訓練器材方面相對缺乏,特別是具有針對性的,較先進的專門訓練器械幾乎沒有,因此,使得訓練工作在理論方法和手段上難以有新的突破,訓練的效果也不易提高。
目前,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醫務,營養條件基本能滿足運動員的日常所需。但是,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還沒有使用各類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儀器來監視、測評訓練,做定量的科學指標評定等以及缺乏相應的營養指導,科研與運動訓練未能結合,運動訓練在心理、營養生物力學、恢復等方面缺乏科學的后勤保障,脫離了現代社會在競技體育中的發展要求,這也使得運動員成績提高緩慢,從而影響運動隊的訓練效果。
通過近2年的比賽來看,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防守能力不強,腳步移動慢等原因阻礙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發展。所以在面對其它隊伍時,三個城市的隊伍要打出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強調整體實力的發揮,以快速、靈活、準確的特點,同時加強攻防對抗中的身體對抗能力以及作風的完善,這樣才能使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進一步的提高。
目前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的來源主要是本地的運動員居多,生源比較集中,但是文化課基礎較差,應拓寬招生來源和渠道。運動員的來源應兼顧運動隊的發展和效益。在多渠道并舉的基礎上,重點抓隊伍后背人才的培養,建立體校自身的一條龍訓練體系,從而不斷提高整體化效益。
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必將引起整個體育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應立足于自身建設,提高運動水平,更新辦隊觀念,依托市場,與企業聯合辦隊,力爭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以改變過去單一由學校承擔經費的局面,廣開門路,擴大經費來源。
另外,加強場地器材投資、建設,開展多層次教學,緩解運動訓練與學生鍛煉的矛盾,為運動訓練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
眾所周知,要辦好一個籃球隊,必須依托科學保障體系,如對生理、生化等指標的監控、醫務監督,否則一個運動隊的立足點就不會牢固,技術水平也不會提高。業余體校的優勢在于教師的知識層次高,有很多相關的學科做體育科研的后盾。蘇錫常地區各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應充分利用業余體校獨特的人才、科研優勢,加強醫療、營養保障。建立一個完善的科學訓練體系,使運動訓練接受心理、營養、運動醫學方向的指導,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
[1]倪猛.山西省高校高水平女子籃球隊發展現狀與對策[J].搏擊,2011(8).
[2]楊月紅.普通高校女子籃球隊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嘉興學院為例[J].體育博覽,2011(7).
[3]陳克強.試談如何管理青少年業余體校女子籃球隊[J].中國校外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