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河南新鄭 450000)
體育教育專業是我國體育院校中規模最大的主干專業,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體育教育人才的使命。然而,隨著體育教育專業設置面的擴展延伸,日益攀升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使得各培養高校關注的焦點就是他們的就業問題。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高校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體育教育專業人才要怎么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文獻資料法及專家訪談法等是本文采用的方法,調查分析我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以及影響就業的因素,擬對促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0~2012屆全體畢業生。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CNKI全文數據庫文獻檢索,查閱近5年來國內體育類期刊,以及其他報刊中有關體育教育專業的文章,并從我院獲取了近三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方面的有關資料。
1.2.2 訪談法
針對研究涉及到的問題訪問有關領導、專業教師、畢業生及相關用人單位,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1.2.3 數據統計法
運用Excel數據處理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表1 我院近三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高校的不斷擴招,導致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就業難已成為一個現實問題。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由于社會因素、自身條件、專業局限性較大,加之社會對體育師資的需求量有限,致使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式更加嚴峻,總體情況不容樂觀。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近三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共327人。其中2010屆畢業生122人,2011屆101人,2012屆104人。對我院近三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及就業率進行追蹤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從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我院近5年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2010屆畢業生在教師、健身培訓領域里占41.8%,在企業與其他行業中占50.8%;2011屆畢業生在教師、健身培訓占46.2%,企業與其他行業中占44.6%;2012屆畢業生在教師、健身培訓占20.2%,企業與其他行業中占44.2%。通過上述情況分析,清晰的呈現一個現象,從事體育教師和健身培訓的畢業生在逐年減少,就職公司和企業的畢業生所占那比例高于教師、健身培訓行業,錯位就業日益嚴重,這就說明,目前我院體教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生實際就業走向之間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意味著體育教育專業的持續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危機感。
2.2.1 畢業生自身因素分析
隨著現代化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畢業生的價值取向、就業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這也是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對在校學生的訪談了解到,首先,大部分學生都將自己的目光放在大、中型城市就業,認為只有大城市才有利于日后工作發展,而愿意到鄉鎮中、小學的畢業生較少,去相對落后的貧困地區工作的更是無人問津,這就說明畢業生自身的就業觀念錯位,沒有正確認識現如今的就業形勢。其次,畢業生普遍存在著就業期望值高的傾向,對月收入、工作單位福利的期望值明顯偏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現象。最后,體教專業畢業生由于專業本身的局限性,專業口徑狹窄,知識結構單一,再加上畢業生自身專業技能不突出、專業知識拓展不夠、綜合能力不夠強等,也會使得體教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
2.2.2 社會影響因素分析
(1)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需求面狹窄:社會飛速發展必然引起經濟、教育、文化等社會性結構變化,社會性結構的變化無疑會引起社會對各類專業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體育教育專業作為我國體育院校中規模最大的主干專業,擔任著為社會培養體育教育人才的重任,然而,高校擴招導致體育教育人才不斷攀升,體育教師需求已達到飽和狀態,無法消化過盛的人才資源,造成錯位就業現象嚴重。社會需求提供給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崗位除了學校體育教師以外,還有很大的空間,例如各企業、公司都離不開體育活動,需要體育人才;又比如我國的社區體育就是一個空白,全民健身迫切需要基層的健身指導員,而現行社區卻沒有這樣的崗位提供,從而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
(2)體育教育專業在就業領域里的局限性:體育教育專業屬師范類專業,因此教師職業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求職首選,但隨著教師行業的飽和,體育教師在教師領域里的求職越來越困難。現在一般的中、小學里沒有自主的招聘權,部分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但受地方財政和編制的制約而無法進入;另外,由于升學率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造成學校對體育教學也不重視,寧可體育教師缺編也不能進入,把編制讓給其他主干課程,多方面原因導致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較本來就趨于飽和的教師隊伍進一步減少了就業機會。
2.2.3 學校因素分析
學校是連接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學校從質量上制約著學生就業的好與壞,因此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至關重要。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收集,盡管大部分高校體教專業的培養目標表述不盡一樣,但與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中制定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基本一致,這就使得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就業方向與當前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之間有差距。依據現行培養目標培養出來的體教專業學生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高校長期依據現有目標定位的結果是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特色,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從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和就業需求信息分析,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也存在以下問題:目前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停留在傳統層面,有的學校改革基本上也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形成專業特色和優勢;在課程結構設置的層次配置上專業基礎面較窄,公共基礎課缺乏激發學生興趣的文化、社會、哲學等課程;必修課程所占比例遠遠高于選修課,課程設置也缺乏多樣性;選修課程設置單一,忽視群眾體育活動項目課程開設。
高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因此高校培養目標應緊緊圍繞人才市場的需求并結合學校的專業特色來調整培養方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重點應體現在全面性、多樣性、適應性上,在內容上做到傳授專業知識、技能與教育育人相結合,在實施方式上,形成“厚基礎、寬專業、重特色”的培養模式,即把“體育教育專業”定位為“以培養體育師資為主,兼顧培養其他體育領域的人才”,同時設置多樣化的培養規格以及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體育教育人才。
全民健身運動的興起,使得體育成為老百姓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人們生活的社區街道更是需要體育人才的引領,尤其是群眾性基礎較強的項目,例如廣場舞、武術太極、國標舞、籃球、羽毛球等等。然而社區體育一直沒有受到重視,使得高校培養的休閑體育、社會體育專業的體育人才沒有用武之地。有關部門應該根據社會需求積極開拓、規劃社區體育崗位,在提供體育專業學生就業機會的同時也滿足全民體育需求,從而使人力資源得到真正的合理利用。
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面臨嚴峻形式,這就要求學生自身要加強多方面知識技能的儲備,來積極應對就業市場,因此加強學生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學生能力培養不僅僅靠學校完成,內因還在于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根本。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停留在學校學習,應鼓勵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主動發展,使所學知識技能與社會有機結合,必然能提升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各個環節培養之間不是完全獨立的、片面的,而是相互共同作用的。新時期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使學生的未來發展與社會需要接軌,培養的內容安排要順應時代發展變化,將社會需求與課程設置相結合,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全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悟的求學熱情,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培養的全過程,從而幫助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提高社會競爭力。
[1]譚良機.湖南理工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
[2]蘇明理,李靖,張春芳.論高等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與未來[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3):35-37.
[3]李會明,鄧偉.透過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2).
[4]霍紅,歐雪松,蒲鴻春.體育院校體育教育畢業生就業走向與課程體系改革[J].成都體育學院院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