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雅娜
(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210008)
近日,總部均位于常州的全國骨科植入生產企業中僅有的兩家上市企業康輝醫療和創生控股先后被外資企業并購,并購金額創歷史新高。2012年9月,美國美敦力公司并購康輝,并購款為大約8.16億美元,并購完成后,康輝將保留原公司管理層,成為美敦力首個總部在美國之外的業務部。今年1月,美國醫療器械制造商史賽克公司宣布計劃以7.64億美元收購創生控股,創生已承諾接受收購要約,擬將61.72%公司股份售予史賽克,預計今年2季度末完成收購。
康輝醫療產品覆蓋創傷、脊柱、頜面、顱腦、人工關節五個領域4000多種產品,在國內已建立了廣泛的流通渠道,并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2012年,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約4.5億人民幣,實現利稅2.5億元。創生控股是國內最大的創傷產品生產商及三大脊柱產品生產商之一,近三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均超過25%。康輝醫療和創生控股作為國內骨科醫療器械的龍頭企業先后被跨國企業收購,國內骨科醫療器械市場被外資壟斷的趨勢逐漸明顯[1]。
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擴大,外資企業加大并購力度。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超20%,預期仍將維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以技術、質量及品牌優勢見長的外資醫療器械廠商在價格上大都呈現短板態勢,國內一線城市醫院選用的醫療器械普遍為國外進口,但二三線城市醫院多選用國產醫療器械。因此,在更廣闊的基層醫療器械市場,國內醫療器械廠商比外資企業更具競爭力。跨國企業通過與國內企業并購實現產品和渠道的結合,利用本土企業的營銷團隊和渠道實現銷售渠道下沉,以占領國內基層市場。這意味著,跨國公司在完成一二線城市和高端市場的布局之后,將與本土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形成正面競爭[2]。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在國際國內市場所占比重較小,中高端市場基本被跨國公司占據。目前,國內醫療器械進口仍以高端產品為主,出口以中低端產品為主[3]。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發展醫療器械產業,加強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自主研發。2011年科技部發布了《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對醫療器械產業的重大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以及基礎支撐技術的研發作出規劃部署。發改委為推進醫療器械創新推出《加快醫療設備創新發展的項目》,對需要實現技術突破的醫療器械產品進行專項扶持,“十二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2012年,我國醫療器械工業產值突破170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達23%[4]。
一是創新能力增強。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醫學影像儀器設備、臨床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微創介入治療等關鍵技術領域產品取得突破性進展,涌現了立體定位超聲聚焦、準分子激光人眼像矯正系統、體部旋轉伽瑪刀、睡眠監護系統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
二是企業數量激增。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逐年上,2010年為1.4萬多家,其中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4015家,二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7906家,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416家,國家及省級重點監管企業1863家。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增至1.6萬多家,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私有企業分別占3%、37%和60%,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200多家。(見圖1)
三是區域優勢突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環渤海灣三大區域依靠當地工業技術、科技人才、臨床醫學基礎及政策優勢,逐漸發展成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三大聚集區。三大區域醫療器械產值之和及醫療器械銷售額之和均占全國醫療器械產值和總銷售額的80%以上。2011年,醫療器械銷售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地區依次是江蘇、廣東、山東、上海、北京,其銷售收入合計占比達64.16%,銷售利潤排在前五名的地區依次是江蘇、廣東、北京、山東和上海,合計達70.39%,其中,江蘇省醫療器械產業企業數量、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分別在全國占比23.08%、23.16%和23.51%,在規模和盈利上都占絕對優勢[5]。

圖1 2007年-2011年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變化

表1 2011年醫療器械行業規模企業地區分布狀況單位:%

表2 2011年醫療器械行業規模企業地區盈利狀況單位:億元%
四是并購重組加速。企業并購重組是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趨勢。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并購重組明顯加速,企業競爭力增強。深圳邁瑞、威高股份、魚躍醫療、樂普醫療已經通過合資、并購走向多元化,成為整合的領跑者[6]。
十二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面對大力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應積極采取一定的戰略和對策[7]。
一是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引進國內外醫療器械領域高新技術人才,加強對相關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包括科研、生產、銷售、維修等領域,重視科技創新,培養一批專業化人才隊伍,使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向高、新、全方向發展,穩固低端醫療器械產品市場,突圍高端產品領域。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建設產業聯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動科研院所與企業緊密結合,指導和促進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市場營銷和資金需求等方面開展對接,有效整合優勢科技資源,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
三是拓寬營銷渠道,擴大國內市場。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和家用醫療器械消費觀念改變,家用醫療器械等預防保健類產品市場潛力巨大,2011年,國內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176.6億元,2013年有望達到290億元,近年來,國內家用醫療器械年增長速度連續保持在30%以上。企業應針對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格局的新變化,大力發展個性化、差異化新產品,通過開發零售渠道和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抓住新機遇,擴大市場份額。
[1]賈巖.國產醫械出海多元化探路[N].醫藥經濟報,2012-2-29(5).
[2]金喆.國產醫療器械:一場盛宴初開[N].民營經濟報,2012-12-17(4).
[3]潘福鑫,李玉琴,印帥,李瑤.淺析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J].黑龍江科學,2011,2(5):4-6.
[4]賈巖.拿下廣州倍秀生物補充止血產品線:強生25年來在華首起并購上演[N].醫藥經濟報,2012-5-18(7).
[5]鐘可芬.深圳邁瑞年內再購四五家企業[N].第一財經日報,2012-4-20(B03).
[6]廣州萬隆證券研究中心.全國17.5萬家醫療機構儀器設備面臨更新換代:未來10年醫療器械需求潛力巨大[N].深圳商報,2012-12-24(B06).
[7]蔡天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前景[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