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翠云 曹海華 侯亞紅
(武警后勤學院附屬腦科醫院 天津 300162)
隨著工作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手段也更加多樣化。Tessys椎間孔鏡脊柱微創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在椎間孔安全三角區、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徹底清除突出或脫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質來解除對神經根的壓力,消除對神經壓迫造成的疼痛,創傷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簡便,術后恢復更快及經濟負擔更輕等明顯的優勢[1]。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們對42例患者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椎間孔成形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同期收治腰椎間盤突出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齡30~67歲,平均42.5歲,病程6個月~6年,病變部位:L4~5 13例,L5~S1 24例 ,L4~S1 5例;均經CT掃描或 MRI檢查明確診斷 ,術前均有典型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癥狀,無椎管狹窄表現。
1.2 結果:療效評價采用VAS和MacNab評分系統(優:無痛,活動無限制;良:偶爾出現腰痛或腿痛,可干擾病人的正常生活或娛樂;可:功能改善,但仍會出現間歇性疼痛,患者通常需要改變工作及生活方式;差:癥狀無改善,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平均手術時間為90min,住院時間6.67±0.18d,6個月隨訪時33例優,7例良,2例可,優良率95.2%。術后無1例神經根損傷及椎間隙感染等并發癥發生。
1.3 統計處理:對術前及術后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的腰痛VAS評分進行統計學分析(SPSS11.5,Kruskal-Wallis法秩和檢驗)。對術后6個月MacNab評分進行記錄。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術前術后VSA評分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由于大多數患者采取藥物或理療不能減輕疾病的痛苦而要接受手術治療,因為對手術知識的缺乏,所以術前常有焦慮、恐懼的心理 ,擔心術后效果不佳,針對患者的心理表現,首先就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患者多交談手術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的恐懼 ,強調手術過程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
2.1.2 術前體位及排便的訓練:術前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和腹肌的功能鍛煉,使患者熟練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有利于術后腰背肌鍛煉的順利開展和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煉的繼續。由于患者術后3天不能下床活動在床上排便,防止因術后不習慣在床上排便而發生尿潴留或便秘。向患者講解這些訓練的必要性,使患者能主動按要求進行練習。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一般患者術后平臥6h,壓迫手術切口,減少滲血,減輕麻醉反應,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翻身是患者保持舒適臥位必不可少的活動,也是患者術后最早的活動。翻身時保持脊柱的穩定性,遵循軸位翻身原則。
2.2.2 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觀察患者有無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情況,并詳細記錄,嚴密觀察下肢感覺、運動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觀察腰腿痛改變情況,術后腰腿痛 VAS(2.25±0.37)分,術后6月 VAS(0.75±0.22)分,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6,p<0.05,見表1)。

表1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比較
2.2.3 觀察傷口情況及預防感染:該手術最大的優點是皮膚切口小僅7mm,出血少,傷口處用透氣性好的粘貼敷料覆蓋 ,增加患者舒適度 ,并注意觀察切口周圍有無腫、痛等癥狀;保持切口敷料干燥。為了預防切口感染及椎間隙感染,每日進行傷口換藥并進行氦氖激光治療,并適當靜點抗感染藥物預防感染的發生。

表2 患者手術前后 MacNab評分系統的比較
2.3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2.3.1 觀察脊神經功能:脊柱保護著人體的中樞神經,脊柱的穩定性是靠前縱韌帶、椎間盤環狀韌帶、后縱韌帶、黃韌帶及小關節突韌帶,棘間、棘上韌帶維持[2]。手術牽拉可能造成脊髓損傷。因此,術后72h要嚴密觀察,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
2.3.2 椎間隙感染:臨床癥狀是劇烈腰背痛和腰背肌痙攣 ,體溫升高 ,實驗室檢查有輕微的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 ,血沉明顯增快等[3],MRI檢查最可靠。一旦發生感染患者應制動,任何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加劇;同時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效果差的患者采取切開沖洗椎間隙 ,置引流管引流的方法。
2.4 康復訓練:根據術前對患者進行指導的功能鍛煉方法,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遵循盡早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一般在術后第1~3天,在不影響脊柱穩定性的情況下,指導患者作直腿抬高運動并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防止術后神經根粘連。
2.5 出院指導:本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為5-8d,平均(6.67±0.18)d,為了避免或減少術后并發癥,取得較好的手術治療效果,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加強注意,出院后應臥硬板床,每日間斷佩帶腰圍,睡覺時取下,防止活動造成脊柱扭傷 ,使用腰圍不超過3個月 ,以免造成肌肉廢用性萎縮。堅持腰背肌及肢體功能鍛煉,早期盡量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過度扭曲的動作,減少脊柱的活動,3~6個月避免劇烈活動及提重物 ,增加機體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境 ,使患者恢復達到最佳狀態,定期復查。
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手術是國際上微創脊柱外科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先進術式 ,能夠徹底切除致病的椎間盤組織 ,具有傷口小組織損傷少、出血少、手術及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對患者術前,術后每一環節的細致觀察和護理及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復的重要保障,嚴謹而周密的護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術前心理護理尤為重要[4],術前、術后通過對患者腰腿痛VAS評分觀察,并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疼痛患者的焦慮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且能明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增強社會積極態度和主觀幸福感,從而減輕疼痛。術前體位訓練、術后功能鍛煉很重要,可顯著提高手術效果,是術后患者重返社會、工作、生活的重要保證。
此外,該手術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療經保守治療無效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指導及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在鞏固患者術后疾病的療效及避免疾病復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鄧田華.腰椎間盤突出癥綜合治療及手術治療的護理措施[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2):56-58
[2] 呂福林.實用外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21
[3] 陳利英.側路經皮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8,7(4):279-281
[4] 張朝躍.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63-64
[5] 何升華等.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閫盤突出癥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1I.24(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