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



【摘要】采用現場觀察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和有關文獻資料法,對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體操比賽男子甲、乙組和丙、丁組決賽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及其動作的完成質量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表明:本次比賽取得圓滿成功;但其中也存在甲乙組參賽人數明顯低于丙丁組參賽人數、缺乏高水平運動員且有共同的弱勢項目和獎牌分布不均衡等問題。針對在本次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擬提出幾點建議,以促進四川省體操項目朝著更加健康、快速、全面的道路發展。
【關鍵詞】四川省;運動會;體操比賽;分析
前言:
體操運動在四川省開展廣泛,與全國各省市相比,開展的比較成功。特別是培養了一批國家優秀體操運動員,其中奧運冠軍鄒凱在08年奧運會上一舉摘得了體操團體冠軍(同楊威、李小鵬、陳一冰、肖欽以及黃旭),自由體操冠軍,單杠冠軍三塊金牌,樹立了四川省體操運動發展的一面旗幟。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選拔培養體育后備人才,促進四川省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四川省順利舉行了第十一屆運動會體操比賽。本次比賽采用全國少年體操比賽規定動作,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2007年版,進行比賽動作的編排與評定。本次比賽規模龐大,無論參賽隊伍和運動員參賽人數都已超過前面第十屆運動會,充分顯示出,我省在體操項目的開展方面越來越成熟,各方面發展日臻健全。通過對比賽的現場觀察和訪談,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同時提出一些參考和建議,以促進四川省青少年體操的全面快速發展。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
參加2010年7月17日-7月20日在四川省自貢市舉行的四川省十一屆運動會體操比賽的男子運動員共88人。
(二)研究方法
1.現場觀察法:對本屆運動會體操比賽進行現場觀察,收集到有關比賽的資料,并對部分項目比賽情況進行了記錄和分析。
2.數理統計法:通過對本屆運動會所有比賽的記錄,對比賽成績進行了統計、處理。
3.訪談法:通過對比賽之前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以及組委會的訪談,了解體操比賽的具體情況。
4.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十余篇有關比賽調研的相關文獻。
二、結果與分析
(一)參賽人數分析
從本次運動會參賽人數來看,參加本次體操比賽男子項目的有8個代表隊共88名運動員。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比賽分為四個年齡段:男子甲組(12歲),乙組(11歲),丙組10歲),丁組(9歲),其中甲組6人,乙組6人,丙組34人,丁組42人。男子丙丁兩組占了男子項目參賽人數的絕大多數,人數約占總人數的86.4%,甲乙組運動員人數很少,而且實際比賽人數都是5人。各地區水平不盡相同,派出的運動員也有所差異,其中成都,達州兩個市區沒有分派甲乙組男子運動員參賽,內江、樂山兩市派了甲組、丙組、丁組運動員參賽,自貢、瀘州派了乙組、丙組、丁組運動員參賽,宜賓和南充各組都有參賽人員。由于甲乙兩組人數較少,所以競爭力相比丙丁兩組較小。
從各組別參賽運動員人數來看,我省高水平男子體操的后備力量嚴重不足,在參加此次體操比賽的隊伍中,甲乙組的實際比賽人數只十人。其次,多個教練員反應招收少兒體操運動員較難,這就給運動員選材制造了障礙,且很多小孩即使被選中也不能堅持長期系統的訓練,以至于甲乙組運動員人數逐漸減少。針對這些問題,省市政府應該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光靠一次正規化省級的少兒體操比賽來推動全省基層體操運動的普及和發展顯然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加大投入,解決運動員及其家長的后顧之憂,其次要采取措施激發少年兒童參加體操訓練的興趣,在阻止現有運動員的流失的基礎上不斷地擴充后備力量。
(二)比賽成績分析
競技體操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一個對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運動項目。只有具備高超的技術水平,才能在比賽中有良好的發揮并取得好成績。在比賽中,拿到全能冠軍才能體現出運動員綜合水平,得到全能金牌才能體現出獎牌的分量。同時,只有所有參賽選手的各項水平都高,各運動員取長補短,取得團體冠軍才有雄厚的基礎。表1、2、3為本屆省運會體操比賽男子甲乙丙丁四組全能成績統計。
從表1甲乙組全能比賽的成績中可以看出:得分在13以上的比例偏低,尤其在鞍馬、吊環、雙杠項目,兩組均沒有得分在13以上的運動員出現,說明我省少兒體操訓練需要重視鞍馬、吊環、雙杠項目尖子的培養。而得分在7.5以下的比率較高的項目是單杠和雙杠,甲組單杠一共有五位運動員參賽有四位低于7.5,乙組雙杠得分在7.5以下的比率為80%,這說明單杠雙杠兩個項目成為我省少兒體操訓練最薄弱環節,這與單雙杠運動自身運動特點有關,單雙杠項目是男子項目中危險性和競技性較高的項目,也是對身體素質要求最高的兩項,尤其是雙杠,這要求我們基層訓練應從基本素質著手,良好的素質是發展能力的前提,而不應將此項目放棄。
由于丙組、丁組人數過多所以只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前八名作為分析對象。表2、表3反映:運動員單項得分最高,并不一定能拿到冠軍,比如說丙組自由操名次排到第五的選手得分是13.6,比全能成績第一的選手成績還要高0.2,雙杠成績第二的13.8比第一名的13.7多0.1;要取得全能冠軍,要求運動員6個項目全面發展,綜合能力要強,從表中的成績我們發現,冠軍的獲得者,六項成績基本都在13分以上。
縱觀本次比賽,體現出四川省少兒體操比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地區的業余體校培養的選手水平各異,在丙丁組的前八名中,差距比較明顯。其中缺乏尖子運動員,只有少數運動員達到較好的水平,大多數處在業余水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地采取措施,加強管理,科學訓練,在抓尖子的同時也要注重普遍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利于運動員的成長,如此才能為省級或國家級體操訓練輸送更多優質的運動員苗子。
(三)獎牌分布情況分析
表3顯示:獎牌最多的是宜賓市,其中共獲得9個冠軍、5個亞軍、2個季軍,反映出宜賓市體操的發展在四川省處于領先地位;第二名是自貢市,共獲得3個冠軍,2個亞軍,1個季軍;第三名是成都市,共獲得2個冠軍、4個亞軍、2個季軍;獎牌數最少的是達州。從整體上看,自貢、宜賓和成都在男子少兒體操方面開展良好,要發揮好在體操發展方面的帶頭和示范作用;瀘州和樂山,在前8名的運動員占有較大比例,但是都沒有取得金牌,銀牌兩隊也只各取得一塊,說明這兩個地區要加強優秀運動員的培養,關注有潛力的運動員;達州市在本次的比賽中,只取得一個第8名的成績,因此要加大體操項目的開展范圍和層面,增強體操氣氛。
(四)動作完成情況分析
通過現場觀察我們對男子丙丁兩組單項決賽前8名運動員的動作完成情況做了記錄和統計(見表4)。總體上本次比賽參賽選手完成規定動作的成功率較好,其中存在部分運動員在單杠和吊環的比賽中失誤而未完成動作;部分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掉下器械的失敗;移動小步、小晃和中晃的現象在表中出現的次數最為頻繁,因此反映出運動員均存在的一個共同問題一落地的穩定性差,在跳馬和吊環中表現的尤為明顯,落地直接站穩的運動員幾乎沒有。“力、難、穩、新、美”是當今競技體操制勝的基本要素。“穩”主要包涵2個方面:成套動作的穩定性和落地的穩定性。其中落地穩定性的發揮對于整套動作的完成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實力相當時,直接影響著裁判員的印象以及對運動員名次的認可程度。因此應該在落地穩定性的訓練方面強下功夫。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我省男子體操后備隊伍發展不均衡。甲乙組參賽人數很少,有的代表隊甚至沒有甲乙組運動員,丙丁組有較多選手,但是水平參差不齊,沒有代表性。
第二,從獎牌的獲得情況看:宜賓、自貢、成都和內江取得較好成績,其中宜賓成績最為突出,取得了九塊金牌,共計24塊獎牌。這與教練員、運動員和體操氛圍方面的條件是密切相關的。
第三,甲乙組參賽選手少且技術嚴重不均衡;丙丁組人數相比甲乙組人數較多,但是只有前八名技術比較全面,其余選手水平不盡如人意;缺乏尖子運動員。
第四,各組存在共同的弱勢項目,如吊環、單杠是男子體操的弱勢項目;同時落地穩定性不強,在本次比賽中體現的比較明顯。
(二)建議
第一,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這個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將對整個系統產生消極影響。在對體操后備人才的培養問題上,應該全面重視在訓練中的每一個細微問題,做到萬無一失,這是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保證。
第二,充分利用退役運動員的技術資源,為體操訓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加強地、市級體校與當地高校的聯合辦學,充分利用高校的師資和場地設施。如與成都體育學院的聯合教學。
第三,堅持普遍提高和重點培養相結合,促進我省體操事業的快速發展;更加要注重有潛力運動員的培養,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夏端陽.我國競技體操運動可持續發展的若干關系[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12:101
[2]吳聲光.廣西第十屆運動會體操比賽技術統計分析[J],體育科技,2004,4:15,42
[3]李靜.《新課程標準》下的基本體操教學現狀與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3):147-148.
[4]李鵬,藺新茂.體育新課程標準體系下體操教學現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67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