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 四川汶川 623002)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伴隨動漫業成為我國大力扶持的綠色新興產業,動漫園區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動畫制作年產量逐年遞增。隨之帶來的巨大人才需求量也刺激了動漫教育培養業的發展與壯大。各類高等院校紛紛開設動畫專業,培養不同層次的畢業生。截至2009年,我國開設動漫專業的本專科院校達到1279所,動漫相關專業達到1877個,每年走向社會的畢業生數以萬計。而據中國教育數據咨詢公司麥可思發布的最新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動畫專業本專科畢業生的失業率2010年排名第一,自2008年以來,該專業連續3次入圍“失業率最高專業前十名”,這不能不說是對高等教育的極大諷刺。
高等院校承擔著我國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教育責任,動畫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帶來的是崗位和技術的細分化,據央視統計,2004年上半年我國有151家電視臺播出動畫片,保守估計每家電視臺平均每天播出20分鐘,以20%首播來計算,那么中國動畫片的需求量將在13萬分鐘左右。高產量與高需求的配合下,動漫產業既需要擅長藝術創造的精英又需要數量龐大的、具有較高技能的熟練制作人才。這就迫使我們對當前動漫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就業的方向和渠道進行研究、調整拓寬。
在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就明確要求:“加強少年兒童影視片的創作生產,積極扶持國產動畫片的創作拍攝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適合未成年特點,展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動畫片系列。”
這一文件精神為我國動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堅持走民族化的道路。動漫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我國的動畫產業要在世界動畫范圍內有一席之地必須融入中國元素,而藝術創意和產業機制相結合才能使傳統元素成功實現動漫產業效益。民族地區高校有豐富、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如:藏族的宗教文化、民俗建筑文化和英雄人物;羌族大型史詩中描述羌族遷徙的《羌戈大戰》《木姐珠和斗安珠》《白石崇拜》等;彝族的神話巫術故事、舞蹈文化、服飾文化等等,這些文化資源都可以在融合到動漫教學中。在教學中找準傳統文化和年輕人的共鳴,發掘其中的時代特征,是成為民族元素動漫化的關鍵,融入新的話題、新的思維是成為動漫創意的源頭。
從產業的角度看動畫制片由前期策劃、中期制作、后期合成三部分組成。前后兩頭需要具有較高文化和藝術修養的創作人才,而中間部分則更需要要的是責任心強、動手能力強的制作人才。近年來美國、日本等動畫制作大國為了降低制作成本,向我國發送了大量的動畫中間制作部分外包。因此中期制作加工是我國動畫業的優勢,無論是發展本國原創還是與國外聯合制片,甚至就連在做外加工片方面我國動畫業目前最需要的是數量巨大的。
綜合以上因素,我國動畫專業培養的人才應更多的是大量技能型與應用型的中期制作人員。作為人才培養的高校,在此條件下,民族地區專科院校卻正面臨著的如下困境:
1.以四川省為例,全省現地處于民族地區的高校有“四川民族學院”“西昌師院”“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三所高校。近年來隨著全國高等專科學校集體升本的潮流與改制,我省地處民族地區的高等專科院校只有“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一所。隨著生源人數的不斷減少,各個本科院校與職業院校的競爭,專科院校由于地處艱苦地區生源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2.民族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惡劣和艱苦,交通信息閉塞,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文化環境較差,教育資源的不合理投放。直接造成了當地高校教師經濟待遇較低、個人發展空間受限等局面,客觀上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要比在發達地區付出更多,困難更多。毋庸置疑,這些客觀現實環境必然造成人才外流的“推手”。
具有高文憑的人才不愿意留在艱苦的民族地區,具有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又由于文憑的限制,無法跨進高校的大門。高校間的巨大競爭,又無法保證獲得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創作功底的生源。因此,民族地區的動漫專業猶如夾縫中生存的小草,發展前途舉步維艱。
由于動漫產業的迅速擴大,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帶來的人才巨大需求量,大部分院校將此作為了學校擴大的“巨大商機”,在師資配置與硬件條件明顯不足的情況下,盲目開設動漫專業和方向。而人才的培養模式仍然是在走以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老路,即基礎課程課設的時間較長,動畫理論、平面動畫軟件方面的課程由于缺乏實戰經驗,隨時有可能因為軟件技術的更新而落后。
作為民族地區的高校開設動漫專業,一定要緊密的掌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方向,改變以往的“放牛班”式的學習狀態,從動漫制作的過程入手,借鑒職業技術學校的管理模式,研究動漫工作過程——篩選特定技術——形成標準教程——進行“職業技能模式”的崗位培訓。結合地區文化優勢,融合民族特色培養學生在原畫設定與三維建模創作上的“創新意識”與“民族意識”,在“人才定向招生、委托培養、以崗位定生源、以需要定規格”的道路上探索新的教學思路,以動漫企業為人才培養的委托方,在動漫人才培養上搞“以銷定產”“以崗定才”。
動漫藝術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從事動漫設計專業的薪資也比較誘人,動漫設計專業人才的薪酬區間分布顯示,年度薪酬在5萬以上的人數達到58%,其中薪酬水平在5-10萬范圍內的員工人數占到35.5%,薪酬水平在10—15萬元的員工人數為12.2%,而10.3%的人年薪高達15萬元以上
作為民族地區高校,面對師資水平的限制與硬件設備的欠缺,應在細化動畫專業方向、課程設置等方面廣泛聽取業界意見,聘請業內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明確定位根據教學實際調整出注重社會需求和素質培養的課程設置與目標。
1.第一學年利用優勢的教師資源開設以基礎課程為主,包括軟件運用、基礎造型設計、場景設計、色彩設定、動畫原理等與動漫技術息息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學生扎實的繪畫功底,注重“差異化”需求,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著力于學生創意思想和民族特色表現側重與原畫和場景設計人才的培養。
2.第二學年主要是專業提高類課程,以完成項目為主,聯系市場參與本地區的電視片頭、產品廣告、旅游宣傳制作的動漫設計等,貫穿和提高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由于民族地區高校地域的限制,先進的專業思想與動態難以得到及時的傳播,因此第三學期、第四學期安排見習是非常必要,既能夠避免學生閉門造車,又能夠保證學生始終緊跟專業發展的步伐,能夠進入業界一流制作單位進行學習和創作,將最前沿的技術規范和要求在第一時間傳達給學生,將課堂與產業 緊密聯系起來。
3.第三年為學生實習階段,強化實踐性學習。加強校企合作范圍與力度,專業院校的課程在師資力量上占有先天優勢,而依托動畫企業開設專業的高校又可以直接把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并從畢業生中選擇優秀充實到企業的制作隊伍中去。因此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原則,以動漫產業搭建舞臺建立“產學研合作”的辦學理念是適應現代化動畫生產方式的教育培養模式。它既可以是學歷教育,也可以是崗位培訓,還可以是針對某個大型動漫開發項目的項目設計與開發的專門人才培訓。這種途徑的優點是針對性強,是高校為動漫企業進行人才的“量身定做”。
4.教學創新,注重與業界的交流。用項目考核結合傳統學分制考核學生的辦法,激勵學生創作的激情。
作為民族地區高校要在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必須注重教學創新,鼓勵學生參加比賽,推廣師生工作室模式(學校牽頭項目、教師課后輔導)為學生提供動畫實驗室設備。現今動畫專業的技術性越來越強,軟件技術類課程比重加大,在機房開展的教學活動越來越多。比如 3dmax、flash、后期合成之類的課程,單純依靠書本材已經很難滿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視頻程已經成為訓練的必要手段。因此建立多媒體教程庫,搭建網絡學習和交流的展示平臺是十分必要的。
5.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動漫產業人才的培養必須整合各方資源,動員各方力量,“政、學、企”連動,“產、學、研”結合,海內外互通,多渠道、多途徑地進行。一是選派優秀的教師出國留學培養,結合國家對民族地區高校的人才培養政策,爭取動漫高端人才方面的留學計劃,積極支持動漫高端人才的培養;二是選派優秀的教師到地方政府或地方動漫基地、企業定向培養。三是開展各種校校合作,通過交流學者,進一步交流動漫教育方式,加大對動漫人才的培育力度。
民族地區大專院校的動漫教學歷史還太短,還需要教育部門、當地政府實施一系列寬松的政策支持,同時更需要進一步地進行師資隊伍、教學體系、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建設。在當前我國動漫教育不成熟、辦學資源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民族地區大專院校更應該注重資源整合、互為補充、探索經驗、加強“校企合作”共謀發展。在探索優質教學的實踐中,應虛心向國內外同行學習不斷,摸索新經驗、探索新路子、充分發揮發揮民族地區優勢民族文化資源,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動漫專業人才。
[1]李思成——中職動漫設計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相關策略[J].《華章》.2011.32
[2]戴敏宏 張衛國——項目式教學法在動漫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5
[3]梁志敢——基于動漫產業的動漫專業教學思路與模式[J].《華章》.2012.15
[4]謝卿——職業院校動漫專業的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