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2005年有三部傳統動畫片壟斷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提名,電腦數字動畫角色讓位給手繪和粘土制作的卡通人物形象。定格動畫和手繪動畫的藝術價值重新被獲得廣泛的認可,也使得人們對定格動畫的藝術價值進行反思。
定格動畫,是應用攝影機逐格拍攝畫面,再播放形成連貫的視覺影像的動畫制作技術。從誕生起,發展到現在已經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它作為電影制作中的先鋒技術被廣泛應用;20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它被二維手繪動畫壓制在動畫世界的邊緣徘徊;隨著專業骨架技術和后期編輯技術的成熟,它在20世紀90年代重新振作并大放異彩。定格動畫的發展歷程使人清晰地看到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成熟之路,此起彼伏的發展過程也展現了人們對這種動畫形式不斷追求與探索的過程,彰示了定格動畫的無限魅力。
近二十多年來,電腦三維動畫與Flash網絡動畫快速發展,傳統的手繪二維動畫開始用電腦配色。計算機作為一個新的制作平臺,極大地提升了動畫制作效率。動畫制作越來越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無紙動畫”的概念風靡一時,人們在心理上已經把動畫和計算機技術直接關聯。我們今天看到的動畫形象幾乎都是由數字技術制作而成。在中國目前的大眾文化媒體上,定格動畫藝術已經沉寂了十幾年的時間,市場份額幾乎為零,許多人甚至已經忘記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定格動畫的存在。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節奏的提高,在繁忙和緊張的工作之余,情感釋放的空間是有限的,電影、廣告、MV和電腦游戲等媒介作為當下人們情感釋放的工具,人們期望在較短的休息時間內,生活得更有情趣。因此視頻娛樂產業發展迅速,三維仿真虛擬現實所創造的逼真的視覺感覺給人以感官的刺激,flash動畫在網絡上普遍傳播,廣泛的交互性帶動了更多人的參與,而這一切都在圍繞著“效率”的基礎上發展。定格動畫這種建立在手工制作道具模型,逐幀拍攝動畫畫面的制作方法顯得不合時宜。拍攝定格動畫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漫長的創作周期,與電腦動畫生產工藝的便捷相比,更加限制了它在數字化時代的發展。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使動畫的效果更加逼真,幾乎達到了與實際拍攝近似的視覺效果。在進行影片創作時,不會再因為拍攝時的各種困難而影響創作者思想的表現。在數字時代,“虛擬”是一個被人們反復強調的概念,虛擬一詞取代了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嚴格區分。它首先是對絕對真實的一種質疑,“虛”即非真實,“擬”即似真實。
然而,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定格動畫與單純的數字動畫不同的是:有數字技術參與定格動畫制作的出現,使做的逼真不再是定格動畫唯一的目的,從而得以發揮出定格動畫自身的特點,使其不再局限于定格動畫的本身,而是可以與多種媒介進行碰撞——強調真實與虛擬并存。這已成為一種定格動畫發展的新趨勢。在2010年意大利的BLU涂鴉工作室創作的定格動畫《大爆炸大繁榮》,將整個城市作為畫布進行涂鴉創作,運用數字后期技術結合實景、實物、涂鴉以及真人等各種媒介進行互動,對宇宙大爆炸→物種起源→人類演變→世界毀滅的過程進行了講述。用幽默詼諧的動畫語言在真實的場景中講故事,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
定格動畫具有動畫:幽默、夸張、幻想等特點,并且具有更加靈活、生動、夸張的優勢。而在場景設計的透視處理方面和角色運動的鏡頭設計自由度方面,數字動畫擁有傳統動畫無法比擬的優勢。因而定格動畫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在制作技術上與數字動畫技術相結合,這種組合在最近幾年隨著技術的成熟出現了諸如《人兔的詛咒》《僵尸新娘》《鬼媽媽》等優秀的定格動畫影片。
定格動畫進行拍攝的時候其場景畫面往往受到空間的限制,有些動作定格拍攝很困難,得到數字動畫技術的支持,在這個時候是最好的選擇。如在《人兔的詛咒》一片中,運用數字動畫技術合成了Wallace的“高科技腦波機器”和捕兔器中堆積的兔子,除此之外數字動畫技術還承擔了片中的數字小狗、煙火、天空等,如果仔細觀察阿德曼動畫公司的定格動畫就會發現,粘土的表面在隨著角色手臂、腿部之類肢體的運動,會產生擠壓和褶皺之類的痕跡。數字技術可以通過程序控制在計算機上對這些特殊的肌理效果進行模擬,從而減少動畫師的工作量。當然整部動畫的絕大部分制作還是出自于定格動畫技術,是一部很棒的定格動畫作品。
美國焦點動畫工作室的拍攝的《鬼媽媽》定格動畫中,更是把數字動畫技術與傳統的定格動畫技術結合的非常完美,被稱為世界上首部真正的3D立體定格動畫。制作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定格動畫表現不同表情和動作時的不連貫現象,傳統的辦法需要手動塑造成千上萬的表情。導演亨利·塞利克為了保證預算和時間,對這一技法進行了創新,工作室專門編制了對應的數字面部混合模型快速成型輸出(RP)插件。首先應用傳統的手工粘土雕刻制作角色頭部,然后通過專業3D掃描儀輸入MAYA三維動畫軟件中進行臉部表情改造,在保留原始的模型細節基礎上調整出于要的臉部表情,再通過立體打印把感光樹脂涂層輸出到樹脂膠片上瞬間硬化成型,這樣制作的過程相當快,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預算。
《鬼媽媽》在拍攝時還大量的利用到了綠幕摳像技術,大量的場景是在數字后期編輯中被合成入影片的。數字動畫手段的加入,既使得拍攝工作不再那么繁瑣,也使得導演能完成一些傳統動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那個穿身而過的半透明鬼魂和火焰的燃燒質感。
利用數字技術參與到定格動畫的制作過程中,使其表現形式上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真實性和立體感,吸引了一大批動畫的愛好者重新回到電影院體驗定格動畫獨特的視覺感受和審美特征。在運用現代化高科技的視聽設備,使觀眾可以充分的感受到立體電影的震撼和吸引力。這也為定格動畫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順應了飛速發展時代的要求。
數字動畫技術和定格動畫表現形式的結合,使包含了傳統定格動畫的美學元素也取得了突破,并創建了一個新的美學特征。它利用虛擬的真實化與立體感,再造了定格動畫的視覺神話。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技術在定格動畫中的應用迎來了定格動畫電影發展過程中的又一個春天,也推動著動畫電影和動畫美學藝術綜合性、多樣化的發展。
[1]肖桐.中國動畫產業的未來發展探析[J].特區經濟 2008(09):
[2]黃偉.動畫無紙化的發展趨勢[J].藝術與設計,2008(08):
[3]宋彥.論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經濟新視點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