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子偉 李緒洪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 廣州 510090)
肇慶城區的騎樓街始建于民國二年(1913年),東起正東路閱江樓,西至宋城酒店,斷斷續續綿延近2000米。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騎樓時有拆建。目前,肇慶保存較為完整的為正東路和城中路兩個街區。正東路地段位于肇慶古城東廂,西起慶云門,東至閱江樓,騎樓大部分建于20世紀20年代,歐式與嶺南風格混合產物的建筑群,整條街道全長650米,寬度約9.5米,是肇慶風土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當地居民的喜愛。騎樓以磚混結構為主,飾以灰白、淺浮雕等花飾,為兩層樓房。屋頂采取坡頂和平頂相結合,立面造型豐富,有拱券、尖頂、仿羅馬式、巴洛克式山花、女兒墻以及柱廊裝飾等中西方建筑元素,體現出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隨著時代的推移,現在這些騎樓街年久失修,加上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部分騎樓被拆除、改造,整個街區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日漸衰退。近年雖對正東路騎樓進行修繕,面貌有所改觀,但不盡人意。城區城中路該片區樓房多為私有財產,房屋陳舊,且長年失修,大部分樓房早已成為危破房,外墻已出現剝脫和倒塌的現象。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進程中,肇慶城區的騎樓街已漸漸不能適應現代城市的生活需求,傳統騎樓街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騎樓街防日曬、避風雨,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是西方建筑與中國南方傳統建筑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筑形式。商業實用性也十分突出,樓下做商鋪,樓上住人形成了特有的騎樓經濟。與絕大多數騎樓街一樣,肇慶城區騎樓街的商業模式為小規模的店鋪經營(圖1),其經濟形態是百年百店,出售大眾化的日常用品。包括日用品批發、煙酒茶葉、食品藥品、家電廚具、以及摩托車維修等,功能雜亂分散。街區缺乏主業,沒有成行成市,已經不適應現代大型綜合商場的經營模式。部分商鋪更是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使騎樓街的風貌大打折扣,失去了應有的韻味。

圖1.正東路的騎樓下商鋪現狀

圖2.城中路的騎樓街外墻剝落、老化嚴重
由于新陳代謝的規律,各騎樓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筑物的老化(圖2)。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形象不斷更新,如何在歷史街區改造與開發中,加強對騎樓及騎樓文化的保護與更新,賦予傳統風貌生機和活力,是肇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肇慶舊城區騎樓街道路面寬普遍較窄,一般在9至10米之間。目前已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部分商家占道經營,車輛占道停放,使騎樓街失去了應有的歷史風貌。改善道路的交通條件,舒緩交通壓力,使其作為商業街的環境得以改善,有利于騎樓街的復興。
騎樓街本身所兼有的歷史意義和商業購物功能,是體現城市特色、延續城市文脈、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舉措。但倘若過分地強調改善老城區設施和面貌而發展第三產業,也容易使得對歷史街區的保護蛻變成迎合旅游和商業發展需要的表面“包裝”,造成“建設性破壞”,掣肘歷史街區的發展。故要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問題,尤其要警惕在“保護”旗幟下的破壞行徑。
歷經近百年的風雨,大部分的騎樓已在歷史的塵埃中灰飛煙滅。肇慶舊城區騎樓街作為商業和居住自然統一的建筑形態,是肇慶具有重要歷史人文意義的地段。面對這種獨特的文化載體,對其進行合理保護規劃,實現騎樓建筑在新的城市空間中復興,對體現維持城市特色,延續城市形態,體驗城市風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肇慶閱江樓至天寧路路口段的騎樓保留比較完整,天寧路路口至豪居路路口、肇慶市政府門口(舊址)至人民路路口的騎樓多為新建,新舊參差,風格各異。文化部門應明確劃定騎樓街的保護范圍,防止隨意拆建。將斷接的騎樓按照原來的歐式殖民風格連接起來,使之連成整體,還原其歷史面目,保存街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與周邊的古建筑風格相協調。騎樓建筑的保護整飾應以清洗為主,還原建筑的“原色”。目前該片區樓房多為私有財產,房屋陳舊,商業經營模式雜亂,應逐步把騎樓街改造成休閑旅游購物的步行街,把文化旅游產品作為騎樓街的經營項目,從滿足市民、游客購物、飲食、娛樂的要求出發,綠化、美化、亮化環境,使之成為一道亮麗的歷史文化風景線。
肇慶城區的騎樓街沿線有閱江樓、文廟(高要府學宮)、兩廣總督府遺址、宋城墻、披云樓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應將其修繕、整合。目前,肇慶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選址已確定為兩廣總督府舊址(市政府西側停車場),在城中路舊市政府遷出后,兩廣總督府原貌得到恢復,形成“一線多景,以景帶區,以區帶市”的歷史文化旅游體系。整合沿線文化資源,彰顯歷史文化內涵。將各點巧妙地串連在一起,各展其貌,互相映襯,打造成一條富有本地特色的歷史古街。
騎樓建筑作為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有其自身的建筑特色,開發保護應以恢復歷史風貌為主,尊重歷史,連片規劃保護。具體進行應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建筑物進行整飾,盡量忠實原來的建筑語言,使騎樓建筑和騎樓街的街巷空間具有連貫、和諧的視覺關系。
(1)拆除沿街兩側搭建、加建與主體建筑不協調,影響街道景觀的建筑物。
(2)對城中路沿街外立面進行維修、整飾,突出花飾、門窗、柱式、陽臺及檐口等部位。
(3)對街區缺失細部的騎樓在窗楣、檐口、陽臺等部位補充花飾和線腳,以達到整體的統一和協調。
(4)對騎樓柱進行貼面或批擋處理,貼面材料以拋光或毛面花崗巖為主,色彩形式應統一。
(5)對沿街建筑外側墻面進行粉刷清理,以達到整體美觀的效果。
肇慶城區的騎樓街經過風雨歲月的洗禮,其建筑形式和風格已經構成了城市的獨特風貌,傳承著肇慶歷史文脈。恢復、改善騎樓街的物質環境,促進歷史街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希望相關部門從城市戰略發展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視,把肇慶城市騎樓街區保護與復興建設推向更高的水平。
1.謝璇.駱建云.周霞.廣州騎樓街區保護與改造剖折[J].華中建筑.2001
2.張復合.中國近代建筑研究與保護[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李穎.劉云亞.廣州市騎樓街的保護與發展[J].城市規劃匯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