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振宇 端文新 宋杏爽(長春工程學院 建筑與設計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1 )
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我國乃至世界崛起,它區別于很多傳統產業,不依賴于傳統資源、也不對環境造成過分影響,可以說是藍天白云下的陽關產業。人的思維與智慧成為了生產力;文化的現代化表現成為了表現形式;人的智慧、知識、靈感也成為了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知識產權成為了核心技術,該類產品有著一種深文化性、高知識性、高附加值性等一些顯著特征,總之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誰擁有了創造性思維的人,誰就擁有的這種產業與經濟的主動權。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劃分為以下幾大類: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等,藝術設計類專業在整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幾乎涉及到了各各方面,全程的參與該產業的發展。藝術設計類專業在當今社會涵蓋相當廣泛,但都基本上統一在視覺體系中,這類文化創意人才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普通的創意人才,就是能夠從事基本創意工作的人;這類人才在這個行業中占較大的比重,基本從事著創意的初級勞動和初級技術性的勞動,他們大多是剛剛走出院校大門的學生,剛剛涉足職業生涯普遍年輕,創造力豐富但韌勁不足。其二是即懂藝術設計又懂得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就是此類產業中的領軍人物。這類人在行業中已經摸爬滾打了一些年,經驗豐富,多數是在行業內較有影響的人,負責性的人物。第一類人才是我們院校教育中相對容易培養的一個類型,第二類領軍人才的培養,是需要經過多年的市場鍛煉的結果,在院校階段我們只是能夠提供一些平臺盡最大的努力來挖掘潛能??v觀當代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人才現狀,可以說供給量是相當的巨大,各高等院校幾乎都有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的目標和層次也各有不同,我們看到的多數還都是單一專業方向下的初級勞動者,真正的創意人才缺口較大。在整個產業中,創造性的人是核心,是生產力, 這類人才的培養成為了整個產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才教學與培養在這樣背景下就顯的尤為重要,高校的教學實際上只能分為兩個環節,其一是課堂教學環節;其二是實踐環節,只要抓住這兩個環節,努力的適應行業,面對市場,精心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就能夠初步的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基本上還是老套的程序與方法,即教室上課,講課—作業—輔導—完成。這樣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產生教室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學生對完成作業有著很強的應付心理,結果是作業都能交上,但是質量不高,不能發揮創造性思維去完成。藝術設計類專業對學生與教師的要求遠不止這些,要求我們創新培養方式來適應時代和專業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們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的教學真正的落到實處,在創新的思維方面有時候年輕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能夠帶動課堂秩序。實際上啟發與討論就基本打破了多年來班級概念,打破講臺概念,這就要求我們以工作室來代替班級那種傳統的教學手段,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這種設計教學需要一種平等交互試的授課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工作室教學體系下,采用兩種教學辦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其一是課堂教學課題制,在我們藝術設計類的各專業中,很多專業課程是一個完整的設計,這就可以以課題的形式來進行要求和教學,大家在做每一個課題的時候,基本就能做到基礎課程與最后設計課程的統一。其二就是深化了的啟發與討論教學,起一個名字叫“頭腦風暴與白板教學”,這行可以形象的說明這種教學的基本模式,頭腦風暴是很多設計公司中采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要激發創新性思維,我們這樣的課堂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就是同學們在一個課題的要求下集體“風暴”中產生新的設計想法不斷的在預先設立的隨時可以更改的白板上快速表達。
記錄通腦中的一瞬間靈感,然后再進行討論將想法豐富成方案,這種交互式溝通下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這種工作室引入課堂教學后所得到的很多新教學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課堂教學“課題”制,交互式討論引發的“頭腦風暴與白板教學”都能激發學生最大的思維創造,有了這樣的思維習慣,才能為將來走出校園奠定基礎。
實踐教學環節是藝術設計類專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再好的課堂教學,沒有好的實踐教學做為支撐都無法培養出好的人才。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基本上有幾種模式,要么做個綜合性的訓練,要么做一個完整的設計,要么就是做個假想的題目。而真正意義上的實際項目接觸很少,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就不能達到目的,為了達到創意產業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采取“項目”教學的辦法,將學校藝術設計資源進行精心的整合,提供項目載體。在多地的實踐中都看到了一種模式,即建立創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或與社會中的創意產業園對接,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校園之間搭建一個互聯互通的人才培養通道來提高完成人才培養的能力,做到院校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無縫化對接將項目直接移植到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這樣可以一舉兩得,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得到鍛煉,也可以將課堂教學中的理論直接在項目中實現,可以說是雙促進的作用,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公司的模式進行虛擬的公司制結構,讓項目教學帶動思維轉變,在培養市場型實踐人才的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運營意識,讓領軍人才在院校與市場之間良性循環中不斷的涌現出來,這就有利于我們培養高端創意產業人才,可以說這才是教育資源整合是關鍵。
藝術設計類人才在很多方向是相通的,有著同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的藝術規律,因此大平臺教學有可操作性。這種大平臺教學就是將不同專業的學生打破重組,在一個課題或項目下共同的完成任務。例如一款手機的開發和推廣,可以將3—5人組成一個項目組,這些學生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有環境設計、有產品設計、有平面設計的,在共同的課題下,協調分工地進行設計開發,共同做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其他兩位學生建議下開發產品,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對產品進行包裝、宣傳,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形象店等,分工下的課題就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協調統一。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學習到了自己專業領域得不到的知識,也鍛煉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這樣的大平臺教學應當在創新的人才培養中不斷地完善。
文化創意產業說到底也是一個對人才要求復合型的產業,因此這種大平臺的教學模式就起到了重要作用,藝術設計在相對獨立中有著巨大啊的聯系,在創意產業中這樣的聯系任益緊密。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讓我們看到了市場促進下的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接近于市場服務于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就是正確的。
文化創意產業在新時代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樣的機遇下院校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實現課堂教學課題化、實踐教學項目化和平臺教學綜合化,努力的適應市場的需要,培養兩類關鍵人才,為推動產業產業的蓬勃、健康發展助力。
[1]付振宇.對應用型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專業及專業課程的思考 [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04期.總第164期.
[2]馮建永.創意產業背景下的藝術教學模式 [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第18期.
[3]唐建軍.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幾點認識 [J].東岳論叢,2006年 第03期.第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