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賀璐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中指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而在《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2008)中,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會計準則》中把商譽列為一項不可辨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示,因此不屬于無形資產。而《資產評估準則》中,商譽被列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因而將商譽界定為一項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評估就是基于特定的目的,遵循一定的標準,運用適當的方法,通過分析相關因素的影響,對無形資產在未來某一評估基準日的現時價值做出衡量。
市場環境時刻變動,無形資產的價值也處在變化之中,如果不對無形資產做出一些基本假設,就無法對其價值做出準確判斷。由無形資產的特性可知,無形資產必須依賴于實物,不能脫離市場存在,并且無形資產如果處于未使用狀態,對它的評估也就沒有意義,所以目前比較認同的無形資產評估假設主要有公開市場假設和繼續使用假設,只有基于合理的假設,資產的評估才能得出相對較科學合理的結果。
1.2.1 企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企業創新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逐漸加快,在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中,以知識產權,專利技術或商標權等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已經非常普遍。如今,企業間的核心競爭力已漸漸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要衡量一個企業整體的綜合價值,更需要對該無形資產做出合理的估測,與市場上的同類無形資產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出結論。
1.2.2 保護無形資產,防止其流失
每個企業在其壯大和發展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積累和創造著無形資產,如果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的話,這項無形資產就很容易流失,被別的企業所利用或者侵占,這對企業將造成巨大的損失。而通過對這些無形資產進行合理的評估,其價值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這樣也才能使企業對自身的無形資產價值有更清楚的認識,并根據實際情況更好地對現有無形資產進行挖掘和整合。
1.2.3 完善現代化市場發展的需要
隨著無形資產對企業越來越重要,因無形資產發生的糾紛也日益增多,無形資產被侵權的案例不在少數,如果沒有一個具有普及性和權威性的評估規則,就難以使糾紛雙方對糾紛的解決結果達成一致,因此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有一個公正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使雙方對最終的結果達成一致,這使得無形資產的評估成為必要。
無形資產的評估必須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來完成,所采用的評估方法對評估結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財政部頒布的《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中規定了無形資產評估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目前,較為常用的無形資產評估的方法是收益法。
收益法,是把評估對象剩余壽命期間每年(或每月)的預期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現,累加得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以此現值作為被評估資產的價值。收益法的基本假設前提是,任何投資者在購買該項無形資產時,所支付的價款不會超過該項無形資產的預期收益的折現值。
收益法考慮了無形資產價值資本化的過程,將時間價值考慮在內,以資產的預期獲益能力為基本依據決定資產的市場價值,比較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出無形資產的獲益能力,這是選擇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的重要原因。
利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時,通常采用以下模型:

其中,P——無形資產的評估現值;K——無形資產分成率;Ri——第i年的預期收益額;n——收益期限;r——折現率。
收益法是目前公認的最適合評估無形資產的方法,但是由于其技術的要求,使得評估過程中仍然存在風險。
(1)無形資產的收益期限具有不確定性。例如,一項無形資產預計可使用30年,但很可能幾年后就被新的技術所代替,無法再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另外,無形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隨著技術的傳播,價格、成本逐漸降低,該無形資產的優勢也逐漸減弱,收益期也相應縮短。這些都使得無形資產在評估基準日的未來收益期限具有不確定性。
(2)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的界定比較困難。無形資產一般不能單獨地產生收益,因此,在評估無形資產時,必須要使用一定辦法將無形資產產生的收益分離出來,界定無形資產產生的那部分超額收益。然而,這種界定便成了一個難題,如果界定不準確,就容易高估或者低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另一方面,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無形資產本身、管理者、市場、法律、國家政策等因素,所以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導致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很難確定。
(3)折現率的選取較為困難。利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折現率對評估值的影響很大,折現率微小的差異都會帶來評估值較大的變動,所以合理選取折現率也成為評估中的一大難題。折現率是未來收益轉化為現值的比率,本質上是投資報酬率,投資報酬率由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組成。一般情況下,無風險報酬率可由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或同期國庫券利率確定,而風險報酬率目前只能得出理論值,這對于折現率的準確性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評估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針對利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評估的準確性,進一步防范和規避風險。
(1)提高評估人員評估的綜合水平。評估人員應該提高相應的專業知識水平,在評估之前,詳細了解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基本狀況,并且隨時關注同類無形資產的更新換代,盡可能準確地判斷無形資產的受益期限。此外,還應該嚴格遵守資產評估的程序及規范,嚴格審查被評估企業的無形資產的取得過程、公司概況,不要將失真的歷史資料作為評估資料,得出錯誤的結論。
(2)加強對有關數據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在評估過程中,評估人員要有步驟、有條不紊地組織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要反復檢查全部有關資料,從來源上確保每份數據的真實性,使得相關數據有據可依,避免出現差錯。由于不可能得到十分完整的市場資料,僅按手頭的資料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完全可靠,所以就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考慮可能會出現的誤差及解決辦法,盡量減少評估中可能出現的差錯。
(3)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體系。確定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時要注意,不能僅僅看現在的獲益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企業未來的獲益能力,并且預測收益額時,要關注相關的國家政策是否對企業有影響。同時,預測年限內企業的生產、銷售計劃、成本變動趨勢、市場競爭情況都應該考慮在內,只有多方綜合地考慮相關因素,建立和完善評估科學體系,才能更準確地預測收益額。
目前,雖然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仍存在一些難題,但是在評估無形資產時,收益法仍被認為是最合適的方法。隨著我國資產評估體系日漸完善,利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的方法將越來越準確,使得我國的資產評估逐步與國際接軌,并且使無形資產的價值在企業中得到更好的應用。
[1]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資產評估[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2] 姜潔.論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3).
[3] 周媛媛,陳建成.收益法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應用探析[J].科技與管理,2007(2).
[4] 朱勤豐.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風險及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3).
[5] 高建來.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應用問題探討[J].現代會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