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婧妮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以某高校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為例,人才培養規格定為:“側重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既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又熟悉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具有經濟管理、會計、審計和法律等意識,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獨立編制會計統計報表、數據分析、提供決策依據,能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工具提高實際業務操作能力”。沒有關注會計職業發展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的要求,沒能明確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應該達到會計職業的哪個層次。
當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是按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技能和專業拓展四大部分展開,沒有體現不同會計職業發展階段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同要求,未能突出哪些課程培養就業上崗專業知識與技能、哪些課程培養職業持續發展專業知識與技能。這種課程體系的設置方法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哪些是學生就業上崗馬上要用的知識和技能?哪些是只需要學掌握基本知識,而能力卻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去不斷鍛煉和提升的?導致部分學生在畢業時,該精通的沒有精通,暫時不需要的,又學了一大堆,到了該用的時候,卻發現要么已經忘記,要么知識必須更新了[1]。嚴重影響學生就業競聘和職業持續發展。
當前,社會普遍反映高職會計學生工作上手快,但能力提升慢,發展后勁不足。關鍵原因是欠缺對學生人生奮斗目標和職業發展規劃的精心指導[2]。學生對會計職業生涯欠缺了解或了解不多,缺乏清晰而長遠的人生奮斗目標,沒有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進入職場后,職業發展定位慢,工作、學習欠缺計劃性,不善于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不善于總結和分析,工作能力難以得到提高,自然缺乏發展后勁。
筆者在2008年撰寫的《聯系職業發展改革高職會計課程體系》[1]一文中,經對當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分析,提出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必須跳出就業能力培養的小圈子,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就業能力培養為基礎,以關注學生職業持續發展為宗旨的新的教育理念。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不但要讓學生贏在起跑線,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持續發展。
按照會計人員職業生涯,都必須從一線會計人員(出納、會計員、辦稅員等)做起,然后到基層管理人員(會計主管)、中層管理人員(財務經理)、高層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總監)。做為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很多人認為應定位在培養勝任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的人才。我們認為這種觀念不對,做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除了為中小企業培養財務人員之外,還應該為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培養一線財務人員。因此,筆者認為,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規格應該重新界定,定位在培養除了能勝任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崗位,還應該能勝任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機關一線財務工作,并能較迅速地成長為會計主管,部分優秀的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努力工作和繼續學習,具備繼續晉升中層管理人員的能力。
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明確課程與會計人員職業發展的對應關系,不要再按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技能和專業拓展四大部分展開,改為按會計人員職業發展展開,分別設置一線會計人員課程、基層管理人員課程和中層管理人員課程三個模塊。其中,一線會計人員課程包括出納業務課程、會計核算業務課程和納稅申報業務課程,培養學生就業上崗專業知識與技能;基層管理人員課程和中層管理人員課程包括稅收策劃業務課程、財務管理業務課程和審計業務課程,培養學生職業持續發展專業知識與技能。
根據哈佛的調查[3],有清晰而長遠目標的人,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目標的人,大多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沒有目標的人,則過得很不如意,常常抱怨他人、社會。說明目標定位對職業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其實,高職生并不缺聰明才智,缺的就是人生奮斗目標。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成天糊里糊涂過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稀里糊涂地到了職場,怎么可能具備發展后勁?學校必須在新生一入學就必須立即開展目標教育,引導、激勵學生確定人生奮斗目標,激發學生自我實現、自我奮斗的決心和意志。聯合有豐富職業磨練和人生經驗的會計人員,編制《會計職業發展指南》,指導學生了解會計職業生涯,了解不同會計發展階段對知識、能力和任職資格的要求,輔導學生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和在校期間的學習與成長計劃,為職業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唐婧妮.聯系職業發展改革高職會計課程體系[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2]黃朝曉.高職專業技術能力的構成及培養途徑創新[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
[3]msn.中國.哈佛校訓告訴你如何不虛度人生.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1-02/06/c_121040865_7.htm.201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