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彥 濰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楊 磊 濰坊市規劃設計院
當前我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人口增長與食品農產品需求大增的矛盾日益突出,濫用化肥、農藥、獸藥、植物激素、轉基因以及工業造成的三廢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國內食品“大環境”的混亂勢必影響出口農產品安全生產“小環境”,出口農產品示范區項目管理建設可以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有利于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區域的小環境、乃至全社會質量安全大環境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SWOT分析法也稱態勢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是指一種綜合考慮研究對象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分析,從而在全面把握內部優劣勢與外部環境機會和威脅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
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系企業生存、關系人民健康、關系經濟發展、關系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聲譽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事。
示范區內能為出口生產企業減少了管理環節、從源頭上保障了原材料的質量,從而提高了出口農產品的質量,有利于培育一批規模大、效益高的品牌農產品,發揮示范區內的品牌優勢,培育一批出口信譽良好的企業。示范區建設有利于克服有關職能部門在職能上的重疊和盲區,減少管理交叉提高行政效率,在地方政府的統一調配下,可以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資源優勢,做到部門間協調配合,分段管理,避免重復管理、節約管理成本,銜接好管理環節減少管理漏洞,提高了工作質量效率。
檢驗檢測能力是做好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技術保障,只有保證了檢驗檢測能力,才能實現食品農產品產地環境的凈化、農業投入品投入的規范、才能控制好出口農產品農獸殘達標、有效應對國外各種技術壁壘。
目前,安丘大型出口企業以及檢驗檢疫、農業、技術監督、衛生等相關部門,均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建立了示范區內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如濰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下設的食品農產品檢測中心,已獲得了CNAS認可、國家認監委資質認證、國家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證,通過了韓國食藥廳國外公認檢測機構的認定;濰坊技術監督部門成立了國家蔬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農業畜牧水產部門建立了自己的檢測中心并順利通過了省級計量認證。濰坊市轄區內的十余家龍頭農產品出口企業已具備農藥獸藥殘留的定量檢測能力,配備數十余臺技術先進的氣相、液相色譜儀等大型檢測設備,示范區內的檢測網絡初步形成。
安丘示范區建設已具備了良好的工作環境,質檢部門與各級地方政府建立了聯席協調機制。以安丘為例,安丘市歷來高度重視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種植和生產,加強出口農產品種養殖基地備案建設,對出口蔬菜集中產地實行農藥專項治理。市政府制定下發了示范區內的農獸藥目錄,為出口農產品創造了良好的生產和管理環境。
如今,安丘轄區上規模出口企業都已實行了公司備案基地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企業自屬種植養殖基地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并且按照農獸藥的目錄使用可用農藥,堅決杜絕禁用農藥的使用,種植養殖基地標準化體系建設基本形成。
安丘出口農產品示范區項目雖然有著一定的依托優勢,但在發展過程中仍會存在不足。
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山東省更是農業大省,農產品出口在當地經濟中占有比重較大,從事相關產業的人口更是數以億計。近幾年出口產品多次發生疫情疫病、農殘超標等質量安全問題,國外不斷加大對我國出口農產品的技術貿易壁壘,隨著近幾年國外加大對農產品的監管,國內農產品出口正處在隨時被淘汰出局的境地。農業出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關系著整個行業的生存發展。現階段的出口農業,對國外依賴性高,雖然規模越來越大、同時風險越來越高,沒有質量安全作保障的出口農業產業,特別是當時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民眾對食品安全高度不信任都對出口農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前農業生產者知識水平有限,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的用藥安全意識不夠,社會環境不容樂觀,出口食品面臨的最大障礙仍然是農獸藥殘留超標。主要問題表現在:在標準方面,國內現行技術法規、標準低于出口要求的國際標準,遠遠不能適應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在生產流通方面,農藥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參差不齊,難以保證農藥質量,多年前禁止使用的高毒高農殘藥品仍然在流通使用;在農藥管理方面,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上存在交叉,多頭管理造成了管理盲區,部門之間互相推諉扯皮,不利于農藥的監管工作;在藥品使用方面,大多數農業生產者由于受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的限制,認真不到安全用藥的危害,違規用藥、不按安全停藥期用藥、超標用藥的現象時有發生。
近年來,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制度基本健全,但是各個職能部門之間職責交叉、職能重復、客觀上產生了管理漏洞,農產品農獸藥殘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這一問題的最好體現,從大頭娃娃、雀巢碘超標、峽山毒姜事件,我們會發現這條產業鏈有許多職能部門在分段監督和管理著這一完整的產業鏈,看似各司其職,實則相互扯皮,多頭分段監管存在著監管的盲點,存在著管理的不到位,存在著標準的缺失和滯后以及背后的利益博弈。
食品安全已經引起越來越高的社會關注,我國制訂了“十二五”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并提出十二五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機遇期,制定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為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新機遇。全國人大于2006年11月1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奠定了食品農產品安全工作的法律基礎。2007年7月26日,溫家寶總理簽署了國務院第503號令《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并隨即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使食品農產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使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方法更加科學。
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是開展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礎和工作依據。為全面加強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為農產品標準化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國家、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完善了食品農產品的標準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如: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產品質量法》、《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添加劑管理條例》、《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其中《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食品衛生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重點保證消費者權益,加大了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的懲罰力度,起到應有的威懾作用。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環節多、風險高、綜合性強,必須以健全的安全監管標準體系為保障。政府在食品安全標準清理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可食用農產品、加工食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修訂,解決標準老化的問題,基本建成以國家標準為主體,基礎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和管理標準相協調,實現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基本接軌。在初級農產品領域,質檢部門按照國際要求制定下發了出口蔬菜種植基地備案要求和備案養殖場管理辦法;在農產品加工環節制定下發了《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管理規定》、《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等相關規定;農業部門制定修訂了相應的標準,建立了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對農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加強了市場監管和質量控制。
當前食品質量安全工作已發展到新的階段,面臨的形勢復雜多樣,出口產品因質量安全問題被國外通報的情況頻頻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出口食品的國際聲譽,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國內外標準和管理要求不一致,國內整體食品農產品質量水平欠缺,質量安全監督體系不健全,全程監管還不可能完成,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工作思路勢在必行。國內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對我國食品農產品的出口產生了負面影響,大大降低了國際市場對我國食品農產品生產環境和質量安全管理認同度。
隨著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國外的各項技術性壁壘措施變化迅速、標準要求嚴格前所未有,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歐盟新食品衛生法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拿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來說,涉及到了所有農業化學品的管理工作,限量標準覆蓋了全部的農業化學品,標準之嚴、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尤其是農獸藥殘留超標項目最為突出。要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必須轉變觀念,示范區項目從主動提高自身管理素質和質量安全水平入手,按照國際標準實現對農產品的源頭管理,系統、科學、有效地控制種養殖環節的風險,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出口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能夠從根本上達到克服國外技術壁壘的要求。
當前,我國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時期,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道路已迫在眉睫,出口農產品示范區建設是順應農業發展趨勢,創新工作思路,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探索。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區項目體系建設以實施農業標準化為著力點,堅持源頭治理,重點抓好產地環境標準農田灌溉水質、農藥和肥料等投入品的安全控制和合理使用,借鑒良好出口加工企業的成熟管理經驗,成立食品安全示范區綜合管理機構,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合作,互相補充,充分利用各部門的資源優勢,統一協調使用區域內的檢測機構,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和長效的工作機制。
出口農產品示范區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先行嘗試和具體實踐,是改造傳統農業、推動出口農業的必然階段,可以實現與國外先進的標準接軌,借鑒國外農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是現代出口農業建設進程的必然階段。
[1]楊鷺花,吳曉豐.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9)
[2]中戶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良好農業規范(GB/T20014.1~20014.11-200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3]馬雷,張洪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效能分析.中國糧油學報,2006(1)
[4]楊鷺花.美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對我國的啟示.中國食物與營養,2007(9)
[5]高清萍.出口植物源性食品源頭管理及監管體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青島:青島海洋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