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吉林工商學院教務處
2008年國家4萬億方案出臺后,許多溫州民企大量貸款進行大規模投資。2010年銀根的緊縮,使得一些企業措手不及。尤其是一些項目周期長的房地產和光伏產業。且2010年以來,由于國家房地產的調控,在外的溫州房地產企業也把融資渠道轉向了民間借貸,占用了大量的溫州本地資金,更加劇了錢荒。2011年8月前后,危機蔓延到整個溫州市,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和擔保公司在銀行、高利貸的雙重擠壓下資金鏈斷裂,最終引發了一場地區性的金融危機。
2011年4月份,溫州當地出現個別企業老板“跑路”事件,隨后數量遞增,到了8月份,形勢越演越烈,9月,溫州眼鏡業龍頭企業、信泰集團老板胡福林的跑路,最終引爆了企業信用、民間借貸與銀行信貸三重危機。另一方面,從事民間借貸的擔保公司也頻頻出現老板跑路的現象。危機爆發前,87%的溫州家庭涉及民間借貸,甚至有不少人用房子抵押放貸【3】。擔保公司的錢基本都是從民間借款來的,一般是普通家庭把錢交給中間人,中間人再把錢交給公司。一個擔保公司老板跑路后,成百上千個普通家庭的借款就血本無歸。在這條鏈條當中,銀行的角色也不光彩,出于種種原因"騙還貸",是導致企業資金危機的原因之一。
錢荒加劇,違約增加,民間借貸機構只得提高"利率"對沖風險。而"炒錢"的財富效應又吸引了更多民間資金介入。央行溫州中心支行公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民間借貸極其活躍,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溫州民間借貸規模高達1100億元。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公布的問卷調查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選擇“民間借貸”的儲戶占到24.5%,首次超越“房地產投資”躍居首位。不僅如此,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以主業為名借貸,實際卻大搞副業。比如企業注冊資本500萬,年銷售額2000萬,卻從銀行貸款8000萬,民間借貸1個億。剛開始幾個小老板跑路后,負面效應還不明顯。但王曉東、胡福林等案子曝光后,大家開始恐慌,甚至上家利息都不要了也要逼債。
溫州借貸利率普遍偏高,實體經濟面盈利水平普遍向下走,伴隨著今年財富指數體現的經濟不景氣。實體經濟收益率往下而融資成本持續往上,兩者出現交叉是不可持續的。所以隨著貨幣政策或信貸成眠持續偏緊,若沒有后續補充,必然惡化實體經濟向下資金成本向上的態勢。自2010年10月份以來,由于通貨膨脹持續上升以及宏觀總量調控政策的實施,整個經濟體系的資金成本快速上升。從2011年一段時間的指標來看,資金利率水平已經上升到歷史罕見的高位,比如2011年9月短期票據貼現利率就一度達到了12%、13%,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候的水平。資金的緊張在資產市場上也有廣泛的表現。2011年股票市場總體估值一直在下降,接近歷史低點,特別是2011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下跌出乎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的預料;債券市場在2011年9月中旬以前也一直疲弱;房地產市場也開始表現出壓力;理財產品市場利率上升很快,信托融資利率多在10%以上。
2011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同比少925.2億元。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了20%至30%,高的甚至達到60%。這組數據帶來后果是,浙江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首當其沖受到了影響,一些在銀行難以貸到款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不得不轉而求助民間借貸。在溫州,“還后續貸”是一種常用的資金騰挪方式,即銀行貸款到期,企業先利用民間借貸還款,待償還貸后后數日,企業可以獲得銀行續貸,新貸款用于償還民間借貸。
整個民間的資金較充裕,過去的幾年里,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使民間積淀了大量資金,而這些大量的資金卻只有一少部分流向了企業的實體投入,剩余的大部分被投入到回報率高的投資領域。2004年起,手握重金的溫州客大舉購買美國洛杉磯、紐約長島的別墅,甚至參與加州商業地產建設,獲得特殊移民優惠。2009年起,近5萬浙商投資迪拜人均擁有一套住宅,不料趕上金融危機,迪拜樓市一落千丈,浙商資產蒸發近20億。溫州國內炒房團自2001年在上海小試后,爭相在北京、福州、深圳、成都、重慶、南京、長沙、海南、合肥等地炒房,逐利的天性,讓早期創業的一批溫州人離開利潤日薄的傳統制造業,開始追逐高利潤、高回報的房地產、金融投資。但無奈如今信貸緊縮、民間借貸利率上升,在面臨企業處于資金困境時,短期內無法回籠資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坍塌。
2011年后,隨著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結束,貸款規模開始緊縮,此前的過度融資造成在續貸時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2011年9月29日,溫州市金融辦官員在通報當前金融運行情況時坦承,銀行的部分流向上存在監管缺失,使一部分信貸資金沒有直接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通過中介機構流入民間借貸市場。不斷從緊的房地產政策,導致房價下跌,在上海、杭州等地房地產投資的溫州商人鎩羽而歸,這讓投資房地產的資金難以脫身。民間借貸的灰色性質,又導致了監管上的盲點。
[1]陳曉紅等.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與信用擔保[M].第1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溫州民間借貸問題初探[J].人大經濟論壇.微觀經濟學版
[3]王亮.溫州民企“不務正業”推到多米諾骨牌[J].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