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四玲 寧波大學法學院
周吟春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法院
“資本多數決原則”,是指股東的表決權與其所持有的股份成正比,所持股份的多少代表表決權的多少,多數股份股東形成的決議視為公司的意思,并且對少數股東產生拘束力。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絕對化的資本多數決原則,在實質上卻是損害了股東地位的平等。
現代公司是以股東共同出資為基礎構成的資合企業,股東地位理應平等。股東平等原則是指在公司中各股東一起所持有的股份比例或擁有的出資額享有平等的權利,負擔同等的義務。公司法中的股東平等是一種在資本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或者說是一種按比例的平等,它以每一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或股份的比例作為衡量標準。“一股一表決權”制度就集中體現了這種比例上的平等。但平等不意味無區別的同等對待,建立在資本基礎上的現代公司的民主,股東所享有的權利應當與其出資額相關,股東因為出資額的不同而對公司事務享有不同的權利恰是股東平等原則的體現。
資本多數決以“一股一權”為基礎,表面上看其體現了股東的平等和表決的民主,然而這種形式上看起來符合股東平等的制度卻在實際運作中產生了異化。大股東為謀求私利,利用資本多數決吸收少數資本持有人的意思,控制公司運作,放大股份平等下表決權的差異,導致股東地位失衡。在這種形式平等的掩飾下,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小股東們的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無法救濟,造成股東地位的實質不平等,違背了股東平等的原則。
首先,理性自利本質下的必然結果。經濟學的分析架構是建立在人的理性自利的特質上的,在這種理性自利特質的支配下,人們會選擇最有效率、最有利于己的行為方式,以降低行為的成本。資本多數決是為了降低公司決策形成成本而產生的制度,以持有資本的多少來決定表決權的多少能夠最有效率的形成最終決策方案。然而,也正是由于理性自利,資本多數決也產生了負面效果,即大股東利用其優勢地位來主導公司決策的形成過程,過濾對自己不利的提案,支持有利于己的決議的生成,這就可能導致了小股東利益甚至是公司利益的受損。
其次,資本多數決可能加大公司管理成本。“寇斯定理”假定在交易成本為零,則不論法律規范如何界定財產權之內容及范圍,資源的運用都會達到最最有效率的境界。但是現實公司中經營的交易成本不可能為零,資本多數決有時會加大交易成本。在資本多數決下,小股東無法通過選舉產生自己利益的代表,而法律上又無法得到救濟時,其會產生消極情緒,對公司股東會議上形成的決議消極怠工,使公司的正常運作不能順利進行,最終形成公司僵局,導致公司自身利益及公司債權人利益無法保障,降低了公司運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
最后,資本多數決可能會導致股東間的資訊不對稱。理論上公司股東的經濟實力是相當的,對公司決議的形成的作用力也是相當的。然而,現實中的股東往往是經濟實力相差很大的不同投資者,在法律地位上平等地股東對于公司所投入的資本即股份額是不一樣的。股份額較大的股東,必然會享有較大的表決權,從而能夠現實地控制公司事務管理,公司的利益信息被大股東掌控,小股東對公司事務及利益信息的獲取受到了相對的限制,必然會造成二者地位的懸殊,小股東利益受損。
資本多數決是不容否認的原則,但由于其存在的弊端使小股東的利益受損,因此要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股東地位平等是公司法的理論基礎,對形式平等的資本多數決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從而實現股東實質平等,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效益,實現財富極大化。
我國《公司法》第106條規定了累積投票制度,即股東大會選舉兩名以上的董事時,股東所持有的每一股份擁有與當選董事總人數相等的投票權,股東既可以把所有的投票權集中選舉一人,或分散選舉數人,按得票數的多少決定董事人選的表決制度。
然而,累積投票制也產生了爭議,形成了支持者和反對者。支持者主要是從兩個角度來論證累積投票制的合理性。一方面從大股東權利限制的角度看,累積投票制是從董事會內部對董事直接進行監督,有效調節了僅靠股東大會和監事會從外部對董事進行監督的乏力,更有效防范董事濫用權力侵犯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從小股東利益保護的角度看,小股東通過實行累積投票制度,有可能將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士選入董事會,表達其利益需求,從而降低小股東的投資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廣大小股東的投資積極性,保護其投資熱情。
反對者則主要從累積投票制的濫用上進行論證。他們認為:累積投票權意味著把特定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選入董事會,會造成董事會內部形成不同的利益體,產生董事會內部的不和諧,給公司經營造成消極、不確定的影響。累積投票權在實踐中經常會為那些企圖謀取狹隘的個人私利的人所濫用,作為他們爭奪控制權工具,給董事會的職能行使造成阻礙,公司利益損害嚴重。
筆者認為,不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其理由都具有可采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負面效應,累積投票制也不例外,法律也只是解決沖突的工具之一,依然采取累積投票制來對資本多數決進行一定地限制,是比較其利弊后,在理性支配下的理性選擇的結果,具有正當性。從法經濟學上看,實行累積投票制可在一定程度上規制雙方利益沖突,處理因資本多數決產生的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法律通過規定累積投票制以增添誘因,提高小股東投資的積極性,協調股東間利益,促使公司更加有效率的運行,增加公司財富極大化。同時,累積投票制也在一定意義上發揮了董事會內部的平衡制約作用,實現管理的民主化,提高小股東利益實現的可能性,節約了事后救濟的社會成本。
在我國,賦予股東訴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賦予股東訴權有利于切實維護股東權益,有利于強化公司的治理結構。當大股東通過優勢地位濫用股東權利而侵害中小股東或者公司利益時,中小股東可以通過行使直接訴訟或者派生訴訟來切實維護自己的股權。同時,對于防止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濫用權力,敦促其履行忠實勤勉義務,股東訴訟制度是一種現實的威懾。
股東的訴訟制度主要有直接訴訟和派生訴訟。直接訴訟是指當公司的大股東、董事等的行為直接侵害少數股東的權益時,少數股東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的損害賠償之訴;派生訴訟是指大股東或董事侵犯公司利益而影響到少數股東的權益時,股東為了公司的利益而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所提起的訴訟。派生訴訟與直接訴訟在很多情況下是交叉的,即某一行為可能既侵害了公司的權益,又侵害了少數股股東的權益,因而針對一項控制股東或董事的行為,既可以提起派生訴訟,也可以提起直接訴訟。總之,派生訴訟和直接訴訟在為少數股股東提供司法保護的同時,更使得法院能夠通過訴訟的形式對控制公司的多數股股東和董事的不當行為做出適當的處理,以糾正濫用資本多數決所造成的弊害。
需要強調的是,公司法的設置既要保持多數股東的活力和積極性,以鞏固資本多數決原則的基礎地位,又要限制多數股東的權利濫用,以防止其對少數股東利益的侵害。現代社會的正義是蘊含著效率的正義,實現正義要兼顧社會資源的消耗。法律等典章制度的實施,除了公平正義價值的實現,還要注重成本效益的考量。同時,制度的取舍要經過比較利弊,或者尋找替代方案,理性選擇最優的制度,以實現社會財富極大化。
[1]宋智慧.論資本多數決中的“多數”和“范圍”[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2]劉輔華,李敏.論資本多數決原則—對股東大會決議規則的反思[J].法學雜志,2008年第1期.
[3]趙旭東主編.《商法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4]宋智慧.股東平等原則與資本多數決的矯治[J].河北法學,第29卷第6期.
[5]胡文君,劉曉春.克服資本多數決適用中缺陷的法律對策—新<公司法>立法不足及完善[J].當代經理人,2006年第2期.
[6]熊秉元.《我是體育老師》[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7]王文宇.《民商法理論經濟分析》[J].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8]王繼軍.股份有限公司累積投票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1998年第6期.
[9]蔡元慶,龔建鳳.資本多數決原則與中小股東利益的協調[J].當代法學,2003年第1期.
[10]王軍武.我國股份有限公司累積投票制度法律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11]劉俊海.論股東累積投票權[J].環球法律評論,2003年春季號.
[12]范健主編.《商法》(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4版.
[13]高永深.論民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J].河北法學,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