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綠色物流對促進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分析
趙敏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發展綠色物流是經濟社會可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山東省發展綠色物流既有優勢,又有劣勢。為發展綠色物流,一是積極促進企業綠色物流系統運作模式發展;二是推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促成產業耦合,實現清潔生產;三是轉變觀念,發展基于供貨商管理庫存的JIT生產;四是整合物流資源,形成規模經濟。
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戰略;供貨商管理庫存
任何經濟發展都必須建立在維護地球環境的基礎上,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物流業是山東省的支柱產業,其產值已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7.3%,發展綠色物流對促進山東省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山東省發展綠色物流的優勢
一是地理優勢。山東省由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構成。半島地區與遼東半島、韓國、日本相望,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占全國海岸線的六分之一,位列全國第二。內陸地區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貿易往來頻繁。山東地處黃河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是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結合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全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是經濟發達。近年來,山東省GDP增長速度均在10%左右,2011年產值達到45429.2億元。山東省礦產、農產品、漁業、能源等資源豐富,即奠定了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帶動了物流業的發展,為綠色物流的開展提供了契機。2011年,山東省貨物周轉量為12684.3億噸公里,貨物吞吐量占全國各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3.1%,僅次于上海,居全國第二位。
三是設施完善。截止到2011年底,山東省的運輸線路總長度為237390.3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3319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50公里,位居全國第四位。全年鐵路、公路、水運共完成客運量24.38億人次;完成貨運量31.5億噸,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9.6億噸,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給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二)山東省發展綠色物流的劣勢
一是物流成本較大。我國物流業在減少全社會物流成本上所取得進展仍十分緩慢,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雖有下降,但仍接近18%,這與發達國家10%左右的比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二是第三產業增加值較低。2011年,山東省農林牧漁總產值為7409.75億元,工業總產值為99504.98億元,而山東省第三產業占GDP比率卻只有38.3%,在全國主要省份中排第十二位,這充分說明了山東省第三產業發展的不足。
三是物流技術落后。大部分物流企業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上,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貨物跟蹤、庫存查詢等物流信息服務功能較弱。盡管部分企業引入了GPS、GIS、EDI等先進的物流技術,但數量較少,有效利用率不高,物流系統的機械化程度,以及物流材料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三)山東省發展綠色物流的機會
一是整體經濟環境良好。近年來,我國的物流量基本保持20%的增長速度。許多企業將生產綠色產品作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推行清潔生產,實施綠色物流。
二是國際主流趨勢。物流業的粗放發展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在國際市場上,綠色物流順應了時代潮流,是全球一體化的需要。山東省發展發展綠色物流有利于與世界接軌并占得市場先機。
三是當地政策支持。山東省政府在《關于貫徹落實國辦發〔2011〕38號文件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綠色物流。
根據山東省綠色物流的SWOT分析戰略矩陣,可以得出4種內外匹配的交叉匯編戰略:增長型戰略(SO)、多元經營戰略(ST)、扭轉型戰略(WO)、防御型戰略(WT)。

表1:山東省綠色物流的SWOT分析戰略矩陣圖
目前比較適合山東省綠色物流發展的戰略是扭轉型戰略(WO),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是積極促進企業綠色物流系統運作模式發展。構建與環境共生的綠色物流體系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實現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促進山東省綠色物流的發展必須全方位構建綠色物流科學體系(如下圖所示)。

圖1:企業綠色物流系統運作模式
二是推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促成產業耦合,實現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園建設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對園區的節能減排意義重大,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的一項重要舉措。
三是轉變觀念,發展基于VMI(供貨商管理庫存)的JIT生產。JIT管理方法在日本運用的非常有效,但是,它并不適合地域廣闊的山東市場,我們無法在需要產品的時候立刻使其到位,這就使得供貨商管理庫存變得尤為重要。在實施VMI管理的時候要遵循合作原則、使雙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則、框架協議目標一致性原則、持續改進原則,從而使貨物流通過程能更好、更快的銜接,有更充裕的時間考慮綠色運輸、綠色倉儲以及合理管理實現逆向物流,最終使雙方實現“雙贏”。
四是整合物流資源,形成規模經濟。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中國眾多的散、小、弱、差民營快遞企業不堪重負。國務院于2008年2月25日審議并通過的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業”。山東省眾多小物流企業需要通過重組,形成規模經濟,提高競爭力,以增強整個山東省物流業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還要轉變消費者觀念,選擇綠色產品,提倡綠色消費,從實際行動中支持綠色物流發展。不斷提高企業意識,探索新的物流生態技術,將綠色營銷與綠色物流進行整合,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政府應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新體系,完善環境保護法律規范,財政政策向綠色化產業傾斜。
[1]朱偉,唐珍,王淑云.山東省物流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3).
[2]劉娜.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的SWOT分析及戰略選[J].商業研究,2009,(2).
[3]朱維芳.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化,2007,(7).
[4]劉永清,向國成.基于綠色逆向物流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5,(7).
[5]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陳小悅譯.競爭戰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6]陳宇.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綠色物流管理研究[J].消費導刊,2009,(9).
[7]陳建華.我國企業綠色物流發展對策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0.
(責任編輯:趙揚)
F503
A
1008—6153(2013)02—0096—02
2013-02-08
趙敏(1985-),女,山東商河人,管理學碩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