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紅 陳曄 張樂
健康產業不僅能夠滿足人們身心健康的需求,同時能夠帶來人口紅利效應,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將來為金華經濟發展提供支柱性的力量
目前,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而在我國,健康產業僅占GDP的4%左右,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健康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金華健康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仍不夠成熟,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迫切需要探尋建立完善成熟的健康產業路徑。
健康產業是指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產業的統稱,主要包括與健康相關產品的制造業和與健康相關的服務業。與健康相關的制造業涉及行業領域有醫藥、醫療器械、保健食品、體育健身用品等;與健康相關的服務業則主要包括醫療衛生、體育健身、休閑養生以及老年養護等。健康產業主要具備三大特點:一是服務于健康需求;二是附加值高,基本上都存在著物質資源消耗低、健康附加值高的特點;三是可持續發展性,健康產業的發展與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生物技術及信息技術等眾多學科及高新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存在著巨大的創新潛力。發展健康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健康產業是一個橫跨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大產業,并且擁有著較長的產業鏈。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不僅能夠為三次產業拓展新的增長潛力、新的發展思路,同時還有助于充分發揮健康產業的前、后向關聯效應,促進產業鏈上相關產業的聯動協同發展,提高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

圖/金川
——發展健康產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有效途徑之一。以人為本的前提條件是人的健康,人的健康無法得到保障,個人的幸福生活無從談起,和諧社會的構建更是難以為繼。而健康產業是與人們的身心健康緊密聯系的產業,所提供的相關產品著眼于服務人們健康水平的提升,為個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發展健康產業亦是改善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未來勞動力趨于不足的背景下,“老年人必須參與發展”的觀點逐漸成為國際共識。衛生組織認定“健康的老年人是社會發展的資源”。發展健康產業不僅有助于延長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延長人們的社會勞動參與時限,從而緩解城市目前的養老金壓力等諸多社會問題,實現變老齡化壓力為動力的轉變,發揮開源節流的積極作用。
醫藥制品業。目前金華市共有藥品生產企業31家,包括康恩貝、尖峰和康裕三家上市公司,總資產169億元,從業人員21000余人。并形成了以金華市本級為中心,以蘭溪、東陽、義烏為軸線,集藥品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包括現代中藥、特色原料藥、新型制劑、生物制藥和現代醫藥物流在內的五大板塊。
醫療器械業。金華市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84家,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共4家,包括浙江科惠(生產骨科植入鋼板)、義烏紅雨(創可貼等)、巴奧米特(美國獨資企業,生產骨科植入鋼板)、武義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紗布等衛生材料)。84家企業分布在十六七個領域,其中生產創可貼、退熱貼、紗布、繃帶等低值易耗衛生耗材類33家,占39%;生產病理切片機等醫用化驗基礎類小設備16家,占19%;生產義齒等口腔科材料9家,占11%。
休閑養生業。金華市擁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7個、省級旅游度假區4個,形成了山水生態、宗教朝圣、古婺文化、影視文化、商貿購物、溫泉養生等六大系列的旅游產品體系。金華市本級先后被評為全國十佳宜游城市、全國旅游業發展最具潛力城市等。金華市的養生文化源遠流長,養生資源也極為豐富。其中武義溫泉節暨國際養生博覽會已連續開辦三屆,溫泉日出水量達1萬噸以上,有著“浙江第一,華東一流”之美譽。此外,九峰山景區新勘探出浙江省第一口自溢式溫泉井,日出水量1200噸以上,水溫42-45℃,水質清澈透明,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九峰山生態溫泉養生城,建成后將領銜浙中地區新的養生休閑方式。
人才資源匱乏,創新力不足。受金華市周邊的杭州、寧波在省內的核心地位影響以及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在吸引健康產業發展所需的外來人才資源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同時,由于地區內的高等院校如浙江師范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以及義烏工商學院等或缺乏與健康產業相關的專業,或培養的相關科研管理人才較少,使得區域內的人才資源產出不足。在內、外高質量相關人才資源均匱乏的情況下,健康產業尤其是醫療器械業的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總體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進而導致所提供的健康產品難以應變人們快速變化的需求。
優勢領域偏少,競爭力薄弱。目前,金華市健康產業的發展主要是以醫藥制品、醫療器械以及休閑養生三大產業作為支撐,其中又以醫藥制品業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而醫療器械及休閑養生產業相對醫藥制品業而言在全省的競爭優勢并不顯著。而全市健康產業無法僅依靠一個醫藥產業的優勢發展而達到較高的競爭力水平,過于單一的優勢產業領域對于整個健康產業的發展的助推力是極為有限的,同時由于產業內部結構簡單,不利于應對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領軍企業分散,集聚性不強。以醫藥制品業為例,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金華市本級為中心,蘭溪、東陽、義烏為軸線,集藥品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的產業鏈,因此產業鏈內各環節的相關領軍企業分別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區內。盡管如此,產業空間格局在省域尺度而言已達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性,但是從地區內部來看,這樣的集聚仍然無法充分發揮集聚經濟效應,主要由于受行政區分割的影響,使得企業之間的聯結力不強、資源要素的流動能力相對薄弱、公共基礎設施的共享利用不足等,因此需要地區內各市共同協商規劃和建設醫藥產業集聚區來強化集聚效應。
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作為與當前人們最為重視的健康需求緊密相關的健康產業的發展必將成為帶動金華經濟發展的又一新亮點。健康產業不僅能夠滿足人們身心健康的需求,同時能夠帶來人口紅利效應,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將來為金華經濟發展提供支柱性的力量。因此,要及早進行健康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全面推動金華市健康產業發展,實現內生增長。
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優化人才引進政策。近年來,金華市為助推“趕超發展,浙中崛起”,在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方面擬定了不少人才引進的實施辦法。下一步在健康產業人才培養方面,應積極鼓勵高等院校通過引進師資、優化教育軟硬件設施、與市外具專業優勢的高等院校搭建合作交流平臺等方面來加強與健康產業相關專業如生物、化學、旅游類等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而在健康產業人才引進方面,主要可通過在修訂原人才服務保障辦法、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等基礎上,對健康產業的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在補助、用房等福利保障政策方面給予一定傾斜。
加強政府、企業及高校三者間的創新合作。創新是產業發展保持活力的動力源,而政府是制度創新的主體,高校是知識創新的主體,企業則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其中,企業是所有主體中的核心。因此,保持和提升健康產業發展的活力關鍵在于政府、高校及企業間的有機融合。政府應充分發揮制度創新主體地位,通過不斷引導社會資本向健康產業領域流動、改善軟環境(如金融、稅收、貿易政策等方面)以及硬環境(主要為基礎設施)等手段,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高校則需充分發揮知識創新主體作用,積極地為企業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供知識動力。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推動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加大對醫藥制品業及醫療器械業的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擴大科技研發投入資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做優做新健康產業產品,拓寬產品市場領域,進而獲取更高的健康產品市場份額。同時,通過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和集聚作用,吸引其余中小企業主動加強與龍頭企業的合作與聯系,促進健康產業的集聚發展,進而形成新一批具較高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實現金華健康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加快推進健康產業集聚園區的規劃建設。提高對健康產業發展的關注度,將健康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進行部署。目前,應結合金華健康產業發展基礎及其升級需求,按生態優先、共享復合的理念,加快對健康產業集聚園區的空間布局規劃,形成綜合醫療區、生態療養區、健康促進區等三大主題功能區。同時做好園區的宣傳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政府的科學規劃與引導,相互協調、合理配置資源,才能更好地實現整合,培育形成有利于健康產業發展、鼓勵創新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