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廟
《世界如此危機》
高連奎著上海三聯書店
2013年4月版38.80元

中國從來不缺高談闊論、嘩眾取寵的專家學者,真正少的是能夠傾聽民間疾苦、為民眾奔走呼號的知識分子,而這樣的知識分子似乎只有墨家才有。
談到中國傳統文化,今人最陌生的莫過于墨家,可在中國歷史上,這又是唯一替勞苦大眾說話的學派。
墨家的“兼愛”就是人與人寬容、平等,強者不欺辱弱小,富人不欺辱窮人,從而實現“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的和諧社會。而墨家的“非攻”,則可引申為利益集團之間在財富的再分配過程中不“強凌弱、眾暴寡”。非攻以兼愛為基礎,體現出對弱者的人文關懷;兼愛以非攻為手段,體現出深廣的和平主義。這些中華文化中最珍貴的思想火花,正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最缺少的情懷。
或許我們可以看一看這本書。作者高連奎,著名經濟學家,其思想、觀點在中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本書為我們解答了以下疑惑:德國為何國富民強?北歐人民為什么幸福?美國如何建成“偉大社會”?世界為何陷入長期性危機?中國應對的方法又在哪里?作者同時還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對經濟危機種種錯誤陳舊、利近害遠的歸因,總結出與福利有關的七大謊言。他說,中國的未來在于“新福利社會”,是繼自由主義和福利主義之后的第三種模式。
作者一方面想重新喚起中國經濟學家的經濟學精神,另一方面也試圖解決現實問題:現在的人類社會雖然存在“福利超載”,但“去福利化”絕對解決不了福利超載的問題,反而會成為經濟危機的根源。福利超載是現代化發展的結果,倒退不是人類的出路,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只能用更加現代化的方法去解決。這就像大危機需要大變革,只有放棄舊思維,才能找到新出路。
其實,現在的經濟學家正越來越多地承擔著墨家的責任。“經濟”二字表面上講就是經世濟民、經邦濟世,是一門高尚的學問。在西方經濟學中,悲天憫人也是經濟學家的基本精神。所以,時代越來越需要墨家精神。講究“非攻”與“兼愛”,建立低生存成本社會,相信這才是人類發展的趨勢與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