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建林
應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加快服務業創新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促轉型、以生活性服務業促消費,全力推進湖州經濟的轉型升級
當前,湖州正處于全面提升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時期,處于由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轉變的關鍵時期。我們應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加快服務業創新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促轉型、以生活性服務業促消費,全力推進湖州經濟的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服務業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今后一個時期,服務業能否創新提升和快速發展,將決定產業轉型的成敗。從國際經濟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制造業和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從國內發展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之一。從湖州實際看,“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是提升湖州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之舉,“工業強市”應在“強”字上做文章,要以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服務業是提升綜合競爭實力的有效途徑。今后一個時期,聚力發展強實力始終是湖州市的主旋律。強實力,最核心的是興產業。而服務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一步發揮優勢、創新發展,為興產業、強實力多做貢獻。近年來,湖州市以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為載體,著力推進“四大”建設呈現了良好發展態勢。去年,湖州市服務業對GDP 的貢獻率達37.8%,拉動GDP 增長3.7 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45.6%,拉動投資增長9.4 個百分點;完成全部稅收94.4億元,對全市稅收貢獻率達42.3%。
創新發展服務業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內在要求。服務業既連接生產與消費,又直接提供精神文化產品和公共服務,還具有容納就業多、消耗資源少等優勢。2012 年,湖州市服務業吸納就業64.16 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的34.7%。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服務型消費熱點不斷涌現,人民生活需求由物質型、生存型向文化型、發展型轉變。這就要求我們適應消費需求變化的新形勢,拓展服務業發展領域,提供更多的服務產品;要求大力發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要求不斷增強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加快發展公益性事業。
在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一是推進服務業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改造傳統商貿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現代商貿業發展。強化專業市場的特色優勢,加快商品市場信息化改造,推動專業市場廣泛運用新型交易業態和流通模式,支持專業市場建設好網上交易市場,積極拓展會展、旅游等新功能,使專業市場逐步成為全國性資源甚至國際性資源配置中心。積極培育發展網絡經濟、會展經濟、樓宇經濟、工業旅游、文化旅游、商務旅游等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鼓勵工業企業盤活閑置的廠房、設施等現有資源,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文化創意企業落戶,重點培育研發設計、建筑設計、咨詢策劃、文化傳媒等文化創意產業。二是推進服務品牌創新。鼓勵服務企業注冊商標,加強品牌建設,爭創知名品牌、馳名商標和服務名牌,積極推進服務業領域標準化,在現代物流、旅游、交通運輸和社區服務等領域開展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積極爭取開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三是推進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市場準入制度,支持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引導服務業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鼓勵通過兼并聯合形成大型服務業企業集團。積極推動市屬國有服務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戰略性重組,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服務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加大壟斷行業改革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許經營制度,特別是鼓勵和支持社會法人、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公用事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各級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社會滿意度。
在集聚發展上下功夫,加快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服務業集聚區,重點建設科技創業園、文化創意園、物流園區、總部基地及服務外包基地等集聚區和新型專業市場。依托市、縣區兩級體系,全力構建湖州市域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的“一核三片”總體空間布局架構。服務業集聚區要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功能定位和建設規模,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要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區要素資源吸附能力、產業支撐能力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要加強招商選資工作,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央企和跨國公司總部,提高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水平。要按照“儲備一批、規劃一批、建設一批”的要求,加快服務業重點項目庫建設,加大對外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力爭使服務業成為投資新熱點。堅持高起點篩選、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優先支持對制造業有重大提升作用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帶動中小服務企業全面發展。
在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一二產業協調互動。2012 年,湖州市工業增加值已逼近800億元,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為300余億元,僅占工業增加值的2/5。按照國際經驗,每1 元制造業增加值需要1 元以上生產性服務業提供配套的要求,2012年全市制造業有3/5 的服務需要到市外尋求配套。要圍繞做大做強工業和推動兩化融合發展,突出為工業重點產業、行業配套,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技術研發、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拉長制造業產業鏈,推動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圍繞打造“區域物流中心”目標,進一步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加快建設湖州綜合物流園和德清、長興、安吉、南潯四個物流中心,加快實現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提升。二是大力發展金融業。完善地方金融體系,穩步發展農村金融業,加強金融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加快推進債券融資及企業上市融資,不斷提高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三是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積極推進“三網”融合,發展增值和互聯網業務,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加快發展動漫游戲、數字影視等行業,提升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四是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鼓勵發展專業化的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科技培訓、技術推廣和節能減排等服務業。五是規范發展中介服務業。加大優秀企業和機構的培育和引進力度,推動會計審計、法律咨詢、工程咨詢、管理咨詢、信用評估、認證認可等中介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同時,要推動服務業與農業全面對接。鼓勵支持現代科技、金融、信息、保險等服務業進入農業領域,全程參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

加強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重視現代服務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發設計、科學管理人才,培養一批熟悉國際規則的市場營銷、金融商務人才,培訓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堅持“引育”雙管齊下,加快打造一支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加強人才引進,依托“南太湖精英計劃”等引才工程,構建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針對性引進一批服務業高端人才。加快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市內高等院校、職業學校以及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多渠道、多層次培育一批服務業緊缺實用型人才。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引導新增就業向服務業轉移,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進入服務業領域就業創業。
加大服務業政策支持力度。積極創新扶持政策,靈活運用投資、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政策杠桿,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切實抓好國家對服務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研究探索地方稅收優惠傾斜的辦法。加強服務業用地保障,合理調整城市用地結構,逐步增加服務業用地比例,對鼓勵發展的服務業建設項目在供地上給予優先安排。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服務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快開發適應服務業需要的金融產品。研究出臺稅費、就業、價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逐步實行與工業用水、用氣等同價并軌。
創造服務業發展良好環境。優化創業環境,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結合推進民營經濟、小微企業發展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契機,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服務行業。優化市場環境,逐步完善服務市場秩序,發揮服務業行業協會作用,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監管制度,保護自主創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優化信用環境,引導城鄉居民對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靈活多樣的信用消費方式,規范發展租賃服務,拓寬消費領域。優化輿論環境,加強發展服務業的典型宣傳和政策宣傳,營造有利于服務業創新發展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