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唯奇
(珠海市衛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20)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文化科學水平、勞動技能、身體素質和陶冶學生情操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其中,思想道德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具有定向和動力作用,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感,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要在專業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要將德育課、班會課和第二課堂與學生的專業緊密聯系,使智力教育與德育有機結合,做到“全面德育、全員德育、全程德育”,以更好地發揮學校德育的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說:“教學中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滲透,那么,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可見,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這一歷史使命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主體無疑是各級各類學校。《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方法及途徑。學校必須依靠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學一線的教師,在做好專業教育的同時做好思想品德教育,他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
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德育素質”主要是通過課堂來獲得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性德育是最豐富的道德教育,因為課堂教學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集中傳遞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多種多樣的精神文明內容。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德育伴隨著學生求學歷程的始終,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長期以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專業教學工作分成兩套人馬、兩個系統的現象一直存在,加上主觀認識上的誤區,很多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德育與其無關。這導致了學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人員的工作很難開展,并且效果不理想。必須明確,加強德育工作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職責,教師是否在專業教學中把德育貫穿和滲透進去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僅加強了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而且配合了學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人員的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實效。
一些教師對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教學過程中缺乏滲透德育的意識,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甚至錯誤地認為思想品德教育與己無關。為此,我們有責任對所從事的教學實踐重新進行審視,努力尋找教學中的盲點,避免專業課教學中對滲透性德育不夠重視的誤區,要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把全面開展課堂德育工作的目標落到實處。
教師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鉆研教材的過程中發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淡薄,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學科不同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差別都很大。審視專業課教師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并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程度,從總體來看尚未達到我們的要求。
很多學校在評價教學效果時,只是單純追求專業知識評價結果。特別是在對教師的業績考核和職稱評聘中,對專業和學術水平強調較多,并作為硬指標提出量化要求,而對育人工作的要求僅僅是原則性的,顯得軟弱無力,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這方面要求,即使有這方面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也基本不予考慮。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主要是對教師道德品質方面的規范。所有教師都應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既當傳授知識的“學術之師”,更要做善于育人的“為人之師”,要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體現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實現并升華自身的人生價值。
我們培養的學生如果空有滿腹經綸,缺少道德,何談教育的成功?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適度地進行德育。比如“佛山死嬰存活事件”發生后,我們將其引入專業課教學中,通過討論和學習該事例,幫助學生詳細了解事件,引導學生圍繞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等問題,結合自己未來職業特點展開討論。學生普遍認識到職業道德低下的行為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明確了職業道德在社會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師要是非分明,對學生中的不良現象,除了批評,更要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在學習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都要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講求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服務大眾,奉獻社會,自覺成為一名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成為社會的合格建設者。
專業教學是培養、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質、文化修養和個性特長的教育形式。在專業課上,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品質和合作精神,使他們樹立強烈的職業道德觀念。比如在正常人體學教學活動中,除了讓學生依其直觀感受產生人體結構的印象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對人的尊嚴和人的社會性進行深入挖掘,在挖掘過程中,提示要點,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有些學生看到人體標本,常感到好奇、好玩、可怕。通過人體尊嚴教育和專業態度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人體標本提供者的偉大,醫務工作者職業的崇高,將熱愛專業的情感與職業道德、職業奉獻精神相結合,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專業學習活動的同時得到道德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德育和智育兩方面水平的提高。
中職學校在德育課程的安排上,盡量結合專業特點,同時要求德育教師在講授時聯系學生的專業,避免德育課空洞乏味,使學生意識到加強思想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提高自己科學文化水平的同時,加強思想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素養,從而在社會發展中找準自己的坐標,確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發展觀。
要讓學生體會到德育課的意義,體會到思想品德代表人的素質,能夠反映人的生活本領。一個完善的人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學生只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并將其付諸實踐,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我校將班會課列為正式課程,有計劃、有教案,計算課時工作量。班會課內容要與學生專業有機結合,如開展職業道德、擇業觀、護理禮儀等教育。
學生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質,首先要求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這是衛生事業對學生首要的要求。樹立理想信念,人生發展就有了正確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樹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共同理想。要求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學校要為每位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的機會,能夠提供讓每位學生發揮自己特長的舞臺。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質,是一項有效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途徑。
我校的課外活動很豐富,如組織國情小論文演講、專題講座、國情新聞發布和評論、影視觀看、出黑板報等活動,還可以把優秀小論文送廣播站、學生報社,進行國情宣傳。學校的學生社團也很多,包括英語、球類、演講、舞蹈、歌詠、健身、護理技能等方面的學生社團,通過開展各種與語文、英語、德育、護理、心理等學科相關的活動,促使學生在能力素質與德育素質方面共同發展。
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既要靠教師的指導,也要靠學生自身的學習,課外活動和第二課堂是重要的德育陣地。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順利成長的必要條件,是事業成功的內在保障。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要靠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實踐中的自覺磨煉。
我校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現在心理咨詢室已經發展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該中心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為學生管理部門提供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心理講座和大型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心理輔導員和監察員等,根據專業結合職業道德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既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質。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使學生不僅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質。每位教師都應結合本專業特點,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思想品德、文明素養、心理健康、創新意識、法制意識、行為規范等方面因勢利導進行德育滲透,做到“德育全滲透”、“潤物細無聲”,實現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