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剛,龔 薇,何鳳田
(第三軍醫大學,重慶 400038)
八年制醫學教育是為適應國家醫學創新和國際競爭對高水平醫學人才的需求,培養少而精、國際化的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實施的學制改革,是醫學教育中的“精英教育”。目前,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仍處在探索階段,我校作為全國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承擔著為軍隊培養高級軍事醫學專門人才的重任。面對生源素質高、基礎知識相對扎實、學習能力很強的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碩博連讀的學生,如何發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實現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目標,是每位任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為此,基礎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在八年制醫學生生物化學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PBL[1]結合雙語教學模式,進行實踐和探索。現就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教學對象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面對的主體,根據我校專業層次和生源情況,對所有專業層次均開設PBL結合雙語教學有一定難度。作為精英式醫學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單位,我校每年招收少量的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學生,這些學生生源質量高、基礎牢固、英語水平較高、學習能力強,且在開設生物化學課程前,學習了兩年基礎課程,具備適應雙語教學的能力。因此,在開展PBL結合雙語教學時,我們率先在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進行。
教學離不開教材,選擇適當的教材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必須選擇好英語原版教材和參考教材[2]。若無英語教材,師生就無法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生物化學雙語教學也就不能得到實質性的開展。但是,對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要堅持適用原則,選用的教材既要符合本專業的教學大綱要求,又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針對師生實際情況,我們選擇了賈弘禔和馮作化主編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二版)作為課堂教材,另以《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英文版為主要參考教材。我們采取以中文教材為主,英文教材為輔的方式,兩種教材相互補充,能有效促進師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并領略到對專業內容原汁原味的英語表述,對學生在PBL結合雙語教學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專業詞匯儲備不足提供了解決方案。
生物化學PBL結合雙語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基本上采用英文,比例可達80%以上,對難以理解的部分內容,用中文制作幻燈片并緊接著以英文幻燈片展示,以方便學生課后復習時對照理解。為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的理解,在英文幻燈片中,配合精心挑選的圖片、Flash動畫、視頻等,使授課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將復雜的生物化學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學生對專業英語知識的理解及消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引導啟發作用。將學習與有意義的情景問題掛鉤,以問題為動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投入問題中,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是PBL教學法的核心[3]。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中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在每章開始前以英文幻燈片給出本章的內容提要,然后對涉及的主要知識點以設問的方式提出,激發學生求知欲,進而展開學習。例如,在“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這章,我們給出問題:(1)What is translation?(2)How about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system?(3)Do you know the protein synthesis process in prokaryote and eukaryote?(4)How is protein delivered?這些問題包括了本章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另外,也可以將學習本章后能夠回答的醫學常識以問題形式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例如,在第一章“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中,我們提出問題:(1)Why do w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ins?(2)What will happen if any key amino-acid residue is changed?(3)How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讓學生在學習本章后能回答或解決這些問題。
而具體到每堂課的教學,在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小班中,我們以課前提出問題—學生預習并試答問題—分組討論—教師總結的思路設計教學流程,以此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適應PBL教學法。在新章節內容學習前,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將教材內容劃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等層次,指出重點與難點。然后如上述,提出相關生物化學問題或給出臨床病例,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明確學習目標,避免盲目性。在課堂上,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將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理論問題及臨床問題進行解釋或回答,另一組學生做好記錄,對前一組所講解的內容進行提問或補充,甚至提出新的觀點。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并對其中爭論的焦點、疑點進行解答。但是該方法并不是對所有章節所有內容都適用,要根據各章知識結構特點有選擇性地采用。例如,在“糖代謝”這章,在學生學習了“糖酵解”后,對后面要學習的“糖的有氧氧化和糖異生”,給出問題:(1)How glucose ismetaboliz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2)How about the gluconeogenic pathway?(3)Can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 and contact between glycolysis and aerobic oxidation?(4)What i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lycolysis and gluconeogesis?然后,根據上述PBL結合雙語教學的設計思路開展教學。
對課堂教學中雙語教學法的應用,我們采取的原則是由易到難,由少到多,中、英文結合。對于淺顯易懂的章節增加英語講授的比例,而對于生物化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先用英語簡單介紹重要概念,再以漢語詳細講解,靈活交替使用兩種語言。課后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留置英文作業并要求用英文作答,讓學生強化并掌握英文的專業名詞。總之,雙語教學的開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英語和漢語的使用比例,要充分考慮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課程學時等,一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醫學拔尖創新人才[4,5]。我們在生物化學中采用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也不能脫離此目的和要求。
課程結束后,以理論筆試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兩種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估,其中理論筆試占總成績的80%,實驗操作考試占總成績的20%。在筆試中,客觀題大部分采用英文試題,占試卷總成績的35%~45%,學生作答時中英文均可用,鼓勵用英文作答。最后,對2010級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理論筆試成績進行分析,理論筆試成績為64.0~96.5分,平均成績為74.6分,65%的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表明總體教學效果理想。期末考試結束后,針對PBL結合雙語教學效果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1)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的運用是否會影響你對專業知識的學習?(2)教學中英語比例是否合適?若不合適,你認為比例多少合適?(3)對PBL結合雙語教學效果是否滿意?調查結果表明,80%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不影響其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反而有所幫助;教學中英文使用比例合適,對復雜內容少用英文或需用中文闡釋;90%的學生認為在八年制醫學生中開展PBL結合雙語教學十分必要,甚至建議在高年級學生專業知識豐富后,在其他相關學科也采用全英文授課。
教學作為一個雙向互動的活動過程,教與學積極有效地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更需要師生加強交流,共同努力,多方探討,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6]。在八年制醫學生生物化學教學中,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的應用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懷著尋找答案的熱情,主動學習專業英語和生物化學知識,通過收集、查閱相關英文資料,能較快掌握課程知識點和核心內容,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對教師而言,通過應用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促進了自身對生物化學各知識點在英文表述中的理解,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并擴大了知識面,加強了生物化學課程與其他醫學課程間的聯系,通過與學生的討論及互動,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教師從學生的討論中得到啟發,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寓教于樂,寓學于樂[7]。雖然我們在八年制醫學生生物化學PBL結合雙語教學中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但對五年制本科或更低層次的醫學生而言,由于其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儲備不足,且課堂人數遠超八年制學生人數,要實施PBL結合雙語教學可能有一定難度,會有學生表現出不適應,認為課外花費時間較多,更愿意在傳統的教學中聽教師系統講解。因此,為適應我校醫學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的要求,教師應緊密結合生物化學課程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對PBL結合雙語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臨床研究。
[1]王賢純,陳平,王迎,等.生物化學雙語教材建設的探討[J].高師理科學刊,2012,32(1):101-103.
[2]陳萍,臧偉進.西方現代教學理念與策略之剖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3):22-24.
[3]楊雪,孫杰,吳春雨,等.基于PBL教學模式的問題設計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212-214.
[4]危敏,馬文麗,李凌,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2):212-214.
[5]武金霞,周艷芬,孫磊.生物化學雙語教學實踐[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0,27(6):87-89.
[6]祝鴻程,劉浩,王迎偉,等.基礎醫學課程PBL教學應用的新思路[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1,31(12):1410-1412.
[7]余文靜,肖斌,邵軍,等.PBL教學法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5):2391-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