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軍,薛亞軍,魏育濤,胡思遠,侯 量,羅 波,朱佳龍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8)
在醫學臨床教學中,心胸外科是一門專科性強,難度極大的二級臨床學科,涉及組織胚胎學、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診斷學等多門基礎學科知識。在心胸外科臨床帶教中,多數醫學院校采取“床邊帶教”模式,這種模式以帶教教師從理論及臨床角度講解某一疾病為主,不利于激發實習生學習積極性。近兩年,我院心胸外科教研室開始運用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使教學質量有較大提升,現將近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是一種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圍繞臨床問題進行討論的學習形式[1]。PBL教學模式將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灌輸式的應試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的、以合作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育形式,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目的性。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同時學生必須具有對學習任務的責任感。“基于真實情景的問題”是PBL教學模式的核心,這一方面來自于臨床帶教教師針對某一疾病基本概念、發病特點、臨床表現、診斷要點所提出的具體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在整個臨床學習、實踐過程,以及之后的臨床工作中發現的和出現的問題[2,3]。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自學,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討論假設,總結5個階段培養學生以病例為中心內容的發散思維和橫向思維、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并逐步具備一名合格醫生的素質[4]。
多媒體教學是指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過程。多媒體技術能夠充分運用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要說明的問題一目了然,利于學生接受[5]。心胸外科本身的學科特點使多媒體教學成為必然。多媒體資料不僅包括心胸外科臨床上常用的心電圖、胸部平片、冠狀動脈造影、B超、CT、M R I等靜態數據資料,還包括心胸外科基本臨床操作的動態影像資料,如胸腔閉式引流術、X線鋇餐造影、支氣管鏡檢查、食管鏡檢查、縱隔鏡檢查以及一些常見病如氣胸、食管憩室、食管癌、肺癌、縱膈腫瘤等典型圖像。鑒于心胸外科一些疾病發病急,病情兇險,需及時處理,學生臨床見習時較難見到這類病例,我們將平時積累的典型病例的圖片、動畫、手術視頻及疾病實例錄像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疾病的發展及處理,加深對疾病的理解和記憶。
PBL教學是在帶教教師的參與引導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圍繞某一具體病例的臨床特點、病理生理和疾病診治等問題進行討論的學習過程。根據心胸外科見習教學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以帶教教師提出臨床問題為主,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由學生解答問題,教師運用多媒體對問題進行總結,并舉一反三對臨床類似病例進行分析,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采用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進行心胸外科見習教學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6]。
心胸外科見習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和掌握心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帶教教師提前做好見習準備工作,依據教學大綱要求精選典型病例,熟知患者的病情、陽性體征、陽性檢查結果以及治療經過等情況,并制作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和病例資料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有限的見習時間內收獲更多的知識。
根據學習目標,選擇典型病例,帶領學生接觸患者,以一人為主,其他學生輔助,詳盡地收集病史和查體,之后立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重點是通過主要癥狀的描述發現問題,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在設計問題時,力求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基礎,提出的問題應與學生的醫學知識水平相適應。例如,吞咽困難是食管癌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也是臨床上很多咽及食管疾病的癥狀。學生在接觸患者后往往滿足于食管癌的臨床診斷,而忽略了進一步詢問和排除其他常見疾病如食管良性腫瘤、賁門失弛緩癥、食管憩室等的可能性。因此設定的問題為:(1)該患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2)該患者的診斷和診斷依據是什么?需要和哪些疾病進行鑒別?(3)為明確病因,還需要做哪些檢查,追問哪些病史?(4)該患者目前最佳治療措施有哪些?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并不直接解答,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設定,強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活躍學生思維。
在學生對設定的問題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后,帶教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要求每名學生都要發言,詳盡闡述對該患者的看法。如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出疑似診斷,進一步的輔助檢查,不同疾病在這些檢查中各自的特點,目前該患者的最佳治療措施等。在討論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病情進行分析、綜合和推理,主動求知,使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和掌握知識。
討論結束后教師歸納總結。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總結理論課內容,再次強調教學重點,然后針對一些共性問題和爭議較大的問題,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詳盡分析。對患者的臨床特點、鑒別診斷、治療等逐一解答,總結歸納該類疾病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同時,針對每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指出其優點和不足,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如針對吞咽困難這一癥狀,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來表現各種疾病的臨床特點、影像學特征以及食道鏡下典型表現,使學生對以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的疾病有直觀深刻的認識。最后,可以播放手術錄像,使學生對疾病的治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增加學習熱情。
PBL教學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既能使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心胸外科專業人才。
[1]楊冰,葉元.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婦產科教學的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6(8):792-793.
[2]閆振文,朱鳳英,彭英,等.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在神經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58-59.
[3]田溪泉.多媒體技術與PBL教學模式在泌尿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1(1):65-67.
[4]金建敏,崔晶,孫永昌,等.PBL結合L B L在呼吸內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0):1238-1240.
[5]姜立萍,楊光燃,錢冬梅,等.PBL結合多媒體在腎內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J].醫學教育探索,2010(10):1355-1358.
[6]秦立國,畢英謙.胸外科課間PBL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構建[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