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萍,李 上,牟愛玲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新時期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護理教育不僅要符合護士專業培養的需要,還要適應護理事業發展的需要,堅持全面育人,為此,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師資隊伍已刻不容緩[1]。在衛生職業教育提供的各類賽事平臺上,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護理教師的職業素養,增強了護理教師的執教能力。要積極鼓勵引導教師借助各類競賽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在競賽中迅速成長,整體推進護理師資隊伍的建設。
從2006年開展“天堰杯護士風采大賽”以來,我省衛生職業教育幾乎每年都會有不同形式的賽事為一線教師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為提升我校在全省衛生職業教育系統中的實力,使我校青年教師以大賽為載體快速成長、提高專業技能,我校先后制訂并不斷完善了各類賽事的保障激勵制度,充分強調以賽事培養人才、提升專業形象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或參與指導各類技能競賽,并加大對參賽教師、指導教師、優秀團隊的宣傳獎勵力度。我校對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參賽教師、指導教師除物質獎勵外,在評優評先、收入分配、職稱評定、年終考核中也給予政策傾斜,從而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賽的積極性。
我校是以護理專業為示范專業的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一直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專業發展的源頭活水,為加快教師發展成長,營造學知識、促業務、比技能、練本領的良好氛圍[2],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培養辦法,先后選派以護理專業為中心的各專業中、青年骨干教師到武漢、南京、山東、北京、蘭州等地的著名院校進修學習,并聘請西北師范大學、蘭州大學、甘肅省衛生學校等上級或兄弟院校的專家、學者,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進行講學報告、現場指導,并形成長效機制,為我校教師的成長進步做有效指導,為教師參與各項賽事蓄積了能量。
在近幾年以技能大賽為主的各類賽事中,我校為實現“賽出成績”的目標,逐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學?;A能力建設,先后從天堰公司及各大知名企業購進配套的實訓儀器、器材、耗材,解決了以往設備陳舊落后、殘缺破損、數量不足等問題,并力求實訓設備與大賽要求一致。如近幾年購買的“全功能靜脈輸液臂”、“全功能急救模型”等設備,為參賽教師、學生訓練提供了仿真體驗;2009年購買的優秀教學課件,為教師制作高質量參賽課件提供了有效參考。這些舉措都為參賽教師取得良好訓練效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水平提供了物質保障。
為確保良好的競賽效果,讓教師在競賽中成長,使教育教學質量整體得到提高,校領導強調對各類賽事要“高度重視、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狠抓落實、賽出成績”,學校以文件的形式保障賽事制度的順利貫徹執行,賽前制訂有效的參賽方案和辦法,精心部署選拔、集訓、參賽等各個環節工作[3],逐步完善了校內競賽和選拔制度,加強對技能大賽的組織和管理。通過校內競爭、層層選拔的方式,推薦優秀選手參加比賽,并且對參賽選手制訂分階段集訓計劃,在訓練期間,校領導及聘請的校內外專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查、指導訓練工作,看望、慰問指導教師和參賽選手,給參賽教師以極大的精神鼓舞,對參賽教師進行模擬考核、賽前競賽,不斷提高參賽教師的技術實力及心理素質。精心、細致、周到、周密籌劃安排[3],為參賽工作的順利進行、取得良好成績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技能是職業技術類院校教師必備的基本功。護理專業是我校各專業中的主干示范專業,在護理專業學科教師中,青年教師占90%,是本專業教學和實訓的骨干力量,通過積極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和指導各類技能競賽,給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平臺[2],在競賽中通過全員培訓、層層選拔,營造出了青年教師鉆研業務,提高技術水平“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促使青年教師在參賽訓練過程中認真備課、鉆研教材,進一步加強了技能操作學習,嚴格規范了操作進程。并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老教師也積極發揮自身的“傳、幫、帶”作用,互相切磋、互相學習,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1]。通過競賽不斷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夯實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我校實訓基地的實訓器材殘損破舊,數量嚴重不足,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真正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臨床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的教學目標[3]。我校從2006年參加全省舉辦的各類大賽以來,為滿足競賽與教學需求,先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了大批實訓設備,使辦學條件有了顯著提高。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切實加強了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也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水平、培養“實踐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奠定了物質基礎。
各類技能競賽是對職業教育教學成果改革、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綜合檢驗。在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這個教學交流平臺上,通過大賽帶動教學、評價教學,在檢驗各學校教學成果的同時,引導各職業院校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實訓方式的改革、課程模式的更新[3],尤其是大賽中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論、新技術的應用,成為了教學改革的風向標,為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如在2010年舉辦的“人衛社杯”護理技能大賽中,有關人文關懷的考核使我校教師積極進行課改,不斷改良實訓教學模式,除注重護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外,更注重對護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評判性思維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技能訓練和臨床實際工作中,通過各種教學改革措施,利用校內護理實訓基地,模擬各種臨床護理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認識工作任務和培養職業能力,提高了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不斷提高。
通過學校的辛勤培養、精心組織,我校教師參賽成績逐年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及聲譽也躋身于同行業前列。競賽也給參賽教師帶來了個人成長的機遇,使參賽教師增加了對外學習交流的機會,開闊了眼界,鍛煉了能力,提高了水平,也提升了我校教師在兄弟院校中的綜合競爭力。
競賽活動中人人參與、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機制[2],形成了護理教師互幫互學、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增強了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增加了他們的職業自豪感,極大地提高了護理教師及護理專業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她)們切實感受到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新局勢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大好機遇[3],促進了青年教師在技能競賽中迅速成長,堅定了護理教師培養高素質護生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使他們在教育教學的征程中不斷進取。
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護理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對護生正確地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我國護理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護理水平的差距,在“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新局勢下,在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搭建的教學交流平臺上,“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通過教師積極參與或指導大賽,全面掌握高素質人才培養需求及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鼓勵教師在競賽中迅速成長,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師資隊伍。
[1]張銀玲.關于加強護理師資隊伍素質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1999(10):23.
[2]劉克旺.以職業技能競賽引領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10):32.
[3]盧力群.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扎實推進技能大賽深入開展[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9(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