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蒙,張戰利
(新鄉醫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十一五”以來,我國醫學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同時在時代飛速前進,經濟迅猛發展的大形勢下,醫學高等教育也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目前,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面臨著與計劃經濟體制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而醫學高等院校作為辦學實體也正在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挑戰。從近年來醫學院校發展情況來看,創新型教育管理是適應時代需要、成就醫學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經之路[2],因此我們要大力推進創新型管理,探討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共同推動醫學高等學校的穩步發展。
醫學的實踐性和復雜性,要求醫學教育不僅要重視教學理論的豐富和完善,更要注重對醫學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3]。結合目前國內各醫學高等院校的發展現狀,總體來講,其醫學理論和技能的教學模式仍不成熟,存在諸多不足,如教學方式不合理,實踐技能要求低;整體教育模式與國外相比不夠合理,理論與實踐對接困難;教學目標不明晰,教學內容不全面;缺乏考核標準,教學評價不規范;教學課時相對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呆板等[4]。
教學工作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教學管理的重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否合理、科學、完善都將直接關系到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因此,必須在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將其當作重點來抓[5]。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量國際國內相關教學管理標準陸續頒布,醫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特別是培養醫學生的臨床能力、獲取知識(信息)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均成為醫學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重點[6]。各醫學院校圍繞國際國內醫學教育標準進行本科教學改革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背景下檢驗現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發現存在以下不足:評價模式單一;評價指標固定、靈活性差;過于注重評價的量化效果,缺乏質性分析;缺乏對評價信息的監控、分析和反饋,孤立性強[7]等。
教學管理隊伍是教學管理的主體,其整體素質對于高等院校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帶動整個高校質量層次的提高。而對于醫學院校,部分高校存在重教學、重科研,忽視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從而導致教學管理隊伍不穩,人員數量不足;人員學歷層次較低,經驗閱歷較少,知識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8]。
醫學院校學生與同等層次院校學生相比,其知識要求量大、臨床技能要求水平高等,因此,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而教學管理隊伍體制不完備將嚴重阻礙了醫學高等院校的發展完善。
隨著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高校錄取分數控制線也隨之逐步降低,新生水平參差不齊,整體質量呈下降趨勢。而對于醫學院校學生來說,其課業負擔較重,學習年限較長,受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實踐技能要求高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學生因為基礎差,學習困難,學習目的不明確,專業思想淡薄,自我要求低,無視紀律約束。這種低水平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期間投機取巧的心理嚴重,從而使高校考試舞弊現象難以杜絕,繼而影響到學風建設,最終導致大學畢業生整體水平不高,高等教育質量下降。
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化,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醫學院校的管理也迫切需要改變傳統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創新型管理模式。創新型管理模式要求以思想創新為指導,以制度創新為保證,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營造一個有學術氛圍、自由寬松的環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9]。
結合上述國內教學管理現狀分析,現提出如下建議。
高等教育要創新,首先要創新思想觀念,思想創新是教學創新的先導。長期以來,在我國高等學校中,學生都是作為受教育者被放在受支配和管理的地位上,對教師和課程幾乎沒有選擇權。隨著國際上“教育是一種服務”的觀念逐漸被國人所認同,各高校也在逐步采取雙學位,加大選修課的比例,同時允許學生跨校選修課程,推行高校間互認學分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0]。最重要的是,此種管理模式使學生對自身的創新理念得到了深入認識,注重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將理論與實踐、創新融為一體,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
教師也應該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索用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來指導教學,這是關系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因材施教,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著重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掘每位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創造力,激發他們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在注重學生知識積累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其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重點培養,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三位一體。
同時,高等學校的管理人員也需要從教育管理方式中轉變舊的思維方式,合理配置利用教育資源,建立科學規范的現代化管理體系。
制度是管理的保障,高等學校管理要創新就需要對管理制度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方面,教學管理制度應該以教師和學生為核心,尊重教師及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教師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得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教學管理制度應有利于發揮師生的創造性,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師生對學術、知識和獲取成就感的強烈欲望[11]。
具體措施如下:學習西方先進的醫學教育管理模式,借鑒兄弟院校的創新經驗,改革教育模式,強化實踐培養,適當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通過強化教學激勵制度,創造學生“學”與教師“教”的自由制度下的教學氛圍;加強學校管理者隊伍的建設,優化隊伍結構,強化創新意識,建立合理的評估機制及獎罰制度,促進創新理念的深入等。從教學管理的主體、對象、客觀環境因素等入手,以制度對創新進行保障、促進,將理念與行動并行推進制度的創新[12]。
教學管理創新應以人為本,組建創新團隊,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然而,國際、國內各院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創新推進活動應靈活進行。我國傳統的醫學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很難有所改變,創新也只能逐步推進,如臨床專業教育模式與國外相比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具體改進仍需很長時間的大力推動。而對于國內來講,各院校發展現狀不同,創新應結合自身情況,有序、穩步地進行。
創新型大學是一個集理念創新、知識創新、體制創新和人文思想創新于一體的完整體系[13]。而在影響這一體系效能的諸多因素中,管理創新是醫學高校實現創新發展的根本保障,其創新型教學管理模式的建立對于醫學院校的整體運營和建設有著長期影響,對于高校教育的成果和績效也有深遠影響。我們應通過改變思維模式、創新管理內核、優化組織結構、改革管理模式、轉變管理職能、理順工作關系、創新工作方法等途徑保證醫學院校教學管理事業的快速發展[14]。
[1]李敏.淺談醫學高校創新型教育[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07,22(4):474-475.
[2]夏登杰.創新型大學與高校管理體制創新[J].江海學刊,2009,3(6):223-227.
[3]高加榮.我國醫學臨床技能教學現狀及其策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9,8(29):49-50.
[4]張紅衛,滕金生.對大學教學管理創新的幾點認識[J].教育與職業,2008,4(8):37-38.
[5]徐向藝.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的范疇、原則與體系[J].高等理科教學,2004,7(1):40-45.
[6]李香華.構建科學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0,5(2):47-48.
[7]陳蓓.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綜述[J].江蘇教學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2):44-46.
[8]李敏.淺談醫學院校創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品牌意識及人性化管理內核[J].江蘇衛生保健,2011,13(2):22-23.
[9]夏東民.中加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比較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2(2):113-117.
[10]許杰,于建福.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前沿動態和熱點綜述[J].中國高等教育,2007,13(14):36-38.
[11]劉紹勤,劉其城,廖敏艷.論高等學校的管理創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3):166-170.
[12]陳澤龍.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部環境建設[J].煤炭高等教育,2008,3(5):23-24.
[13]楊學新,劉艷玲.高校教學管理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3(6):15-17.
[14]曾衛明.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J].科技與管理,2008,5(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