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毅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 3 0 0 3 1)
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心理的探索與研究
梁 毅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 3 0 0 3 1)
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大學生求職期望與現實矛盾突出,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更難,導致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突出,出現了焦慮、挫折、自卑等心理。該文通過分析體育專業畢業生產生不良心理問題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提出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措施,找出相應的心理調適方法,以幫助大學生克服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困擾,為體育專業大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就業理論指導。
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對策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各教育主管部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在我國高校擴招的背景下,雖然受到教育的機會增多,但伴隨而來的是就業機會的相對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體育院校的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面對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自我調節能力較差的大學生由于對就業現狀心理準備不充分,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就業心理問題,影響了順利就業。了解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對順利就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1]。
1.1.1 焦慮心理
焦慮是大學生最常出現的心理問題。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限的崗位供應、激烈的就業競爭和不確定的選擇,直接導致大學生產生焦慮的心理。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大多是在還沒有確定工作崗位的情況下,擔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或是害怕自己找不到工作、無法勝任工作和適應工作環境等,由此產生的一種焦躁不安的心理情緒。這種焦慮心理在大學生群體中常見,在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學生身上表現會更加突出。這種焦慮情緒,會使大學生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使他們心理緊張、煩躁不安、自控能力降低。尤其是在畢業前夕,很多畢業生會由于過度焦慮,在擇業時緊張煩躁,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種焦慮的心理會引起異常的生理反應,嚴重時還會導致問題行為的發生[2]。
1.1.2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缺乏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評價過低的表現。部分體育專業的學生過低地評估自己,總是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自信心和勇氣,不敢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不敢參與競爭,認為自己的專業不好,就業面窄,就業率低。而有的學生在屢次遭受挫折后,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開始降低自己的擇業標準,使自己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自卑的心理使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產生悲觀失望的心態,阻礙了聰明才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發揮。過度的自卑,甚至會使大學生精神不振,產生厭世的心態,最終走向極端。
1.1.3 抑郁心理
許多體育專業學生在求職中因為就業面窄,不為用人單位接受,難以就業,屢屢受挫,而導致情緒低落、精神不振,整日都處于抑郁寡歡、意志消沉的精神狀況,在擇業不利、就業困難的陰影中無法自拔,影響了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開展,同時也容易錯失就業機會,影響了正常的擇業。也有部分成績較優秀的學生,由于抱有較高的擇業心態,期望值過高,認為自己能夠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甚至與周圍同學盲目地攀比[3],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更受打擊,降低就業的信心,產生抑郁的心理。
1.1.4 依賴心理
擇業中產生的依賴心理表現為:不積極地為就業做好準備,不愿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只想依靠父母、老師或是其他關系,認為有關系就一定能有一份好工作。所以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可以不用去找工作,單單憑借父母良好的社會關系,就能得到一份好工作。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就業形勢會好轉,遲早會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期望于借助外部力量幫助自己順利就業。
這種依賴心理是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現,凡事總想著去依靠別人,不知道自己去爭取,缺乏獨立意識和責任意識。在這樣的依賴心理下,即使有就業機會,有好的工作,也會向家長、老師尋求決策幫助,不敢自己做選擇,最后往往導致擇業時機的貽誤。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
1.1.5 自負心理
自負心理是指大學生在擇業中好高騖遠,缺乏客觀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評估過高,對工作期望值過高,不能正確認識到社會就業現狀和自己的理想是有差距的。受這種心理支配的大學生,由于在擇業過程中盲目自信,往往會給用人單位留下 “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部分體育專業學生對就業期望值過高,希望能夠一畢業就進入待遇好的用人單位,總是去追求高薪酬的工作,忽視自己的專業能力,反而錯過了許多其他的好機會。在這種自負心理下,許多畢業生在求職期間投出上千份簡歷,得到的回函卻很少,不僅打擊了他們擇業的信心,還會錯失很多好的就業機會[4]。
1.2.1 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觀原因
現今的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偏向于功利化,存在 “拜金主義”的思想,許多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考慮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對職業興趣和職業技能的提升與自身的發展前景等因素的考慮,因而在擇業中往往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而且由于很多大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受到家庭的溺愛較多,社會經驗缺乏,對社會存在的適應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缺乏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只想得到穩定的高薪酬的單位而不敢自己去創業。由于體育專業的特點和畢業生自身等原因,部分體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素養與用人單位要求相差甚遠,缺乏足夠的就業能力。而少數學生在校期間曾因為違紀受到過學校的處分,擔心自己不能順利地就業,心理壓力大,更加擔心自己無法順利畢業。
1.2.2 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就業難的問題變得日益突出。而高校的擴招政策使得大學生的競爭壓力增大,就業就更加困難。有的高校體育專業在專業設置上和師資配置上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往往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要,結構性失業現象明顯。且在教學過程中,各高校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而缺乏對學生面對壓力時的心理疏導和就業的指導。其次,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個好的工作,而面對如今就業難的現狀,急迫的就業要求也會給體育專業的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盡管就業形勢嚴峻,但是大學生找個工作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只是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只有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直面就業壓力,大學生才會產生積極的心態,努力去爭取就業,做出正確的選擇。要預防和減少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消極的心理問題,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還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學校和學生的接觸較多,是最了解學生的各項學習和心理狀況的,所以,學校的引導作用在預防和減少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2.1.1 開展就業心理咨詢,疏導不良心理
學校應該開展相關的就業心理咨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估自己,避免由于自負或自卑的心態而產生挫折和焦慮的心理情緒。同時,在引導學生客觀地自我評價的前提下,還要指導學生正確地把握擇業期望值,對擇業的要求期望不宜過高或過低,使畢業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有發展前景的職業。還要引導畢業生積極參與就業競爭,不因體育專業就業面窄而放棄獲得就業的機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去競爭,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讓他們學會調節情緒,敢于面對挫折,積極向上,排除各種消極的心理情緒,樹立信心[5]。
2.1.2 加強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
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指導學生在入學后就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修正規劃,準確地對自己進行職業定位。還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和國家政策,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的教育,教會學生就業方法。在日常的專業知識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還要幫助學生培養較強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適應社會,能夠順利就業,實現職業理想。
2.1.3 轉變就業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創業
現在大學生擇業呈現多元化,在體育專業就業困難的情況下,選擇自主創業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所以,在改革專業設置中,學校可以多增加一些自主創業的教育,強化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創業觀念,為學生創造自主創業的環境和機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教育。
政府應完善市場機制,加強就業市場和就業法規的建設,創造良好的就業競爭氛圍,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而家長在子女就業時也應尊重子女的意愿,可以給予相應的意見指導,但不能將個人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6]。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而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導致體育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焦慮、自卑等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雖然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在短期內無法根本消除,但必將隨著高校就業教育的不斷改革而逐步得到改善,社會的進步、創業趨勢的不斷深化與職業分工的細化勢必給體育專業畢業生帶來更多職業種類的選擇和就業機會。
[1]段慧麗.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心理分析與對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0-35.
[2]馬永明.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探索,2008(5):66-68.
[3]俞旭.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09(7):120-123.
[4]曹莉.我國高師體育專業學生就業教育的探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1(6):56-57.
[5]李中山.關于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的調查分析[J].華章,2010(10):24-26.
[6]何強,張曉林,楊一.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實證研究——以重慶市高校為例[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58-61.
G647.38
A
1673-8535(2013)06-0101-04
2 0 1 3-1 0-1 2
梁毅(1 9 8 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