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術燕
(梧州學院,廣西梧州543002)
方言區高校語言類課程聽力訓練教學實踐探析
吳術燕
(梧州學院,廣西梧州543002)
“現代漢語”、“普通話訓練”、“語言學概論”這三門課程聯系密切,該文結合這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對方言區高校語言類課程中聽力訓練的教學實踐進行探討,以提高聽力訓練的教學水平。
方言區高校;聽力訓練;教學實踐
高校本科語言類課程主要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普通話訓練”、“漢語修辭學”等等,本文主要以“現代漢語”、“普通話訓練”、“語言學概論”這三門課程為依托對方言區高校本科語言類課程聽力訓練的教學實踐進行探討。按照本科學生在不同年級階段的不同認知特點和課程的難易度,這三門課程的開設順序一般是“現代漢語”、“普通話訓練”、“語言學概論”,按照這個順序依次探討這三門語言類課程中聽力訓練的教學實踐,以提高聽力訓練的教學水平。
“現代漢語”課程中包含語音基礎知識的教學,對于方言區的同學而言,在發音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感知方面有一定的困難,聽力訓練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要素。
(一)聽力訓練在現代漢語課程中的重要性
“現代漢語”是中文系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基礎課,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教學時間是一學年,也就是大一上、下兩個學期?!氨菊n程的教學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和法規為依據,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系統地講授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語文教學工作和現代漢語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礎?!盵1]現代漢語課程主要包括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內容,與聽力密切相關的主要是上學期語音部分的學習,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要重新系統性地學習聲母、韻母、音節、聲調以及漢語拼音方案等,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都覺得是回到了童年時代,但對于來自方言區、母語為方言或次方言的同學來說,又覺得發標準音非常難,尤其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語言資源異常豐富,有的家庭中的成員甚至會說幾種土話,這么復雜的語言環境,也增加了來自這種語言環境的同學學習普通話語音的難度,然而,作為大學一年級的同學,早已過了語言關鍵期,在聽力方面早就建立了對母語的高度敏感性,這也就意味著對普通話語音系統就不會那么敏感,聽力訓練對于這些同學的語音學習而言就更加重要。
(二)“現代漢語”課程中的聽力訓練實踐
在這一學習階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把聽力訓練的重點放在訓練學生聽發音部位上,讓學生熟悉每個聲母和韻母的發音過程,邊聽邊揣摩。下面舉例談談實踐中的訓練。
1.平翹舌音的訓練實踐
有的同學發不出“zh、ch、sh”這三個音,認為這三個音是把舌頭卷起來,有的同學在沒有接觸系統的語言知識之前,在生活中把這三個音稱為“卷舌音”,我們知道,這三個音在發音時,要舌尖上翹,對準硬腭前部,發準這三個音必須要把握好“舌尖”和“上翹”這兩個關鍵,要能夠從聽覺上感知到發音部位是能夠發準這三個音的前提和基礎。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聽準這三個音。有的學習者容易把這三個翹舌音同三個平舌音z、c、s相混淆,從聽覺上感知舌尖的位置是區分這兩組音的基礎條件。在訓練過程中,我們采取“傳、幫、帶”的方法,讓發音準確的學習者與發音有偏誤的學習者組成互助組,訓練發音準確的學習者聽語音偏誤,訓練發音有偏誤的學習者聽正確發音,兩者的聽力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
2.鼻音與邊音的訓練實踐
有的同學不能區分鼻音n和邊音l,在訓練中也要特別強調這兩個音發音部位和發音過程的差異,而首先要做到的是從聽覺感知上區分這兩個音的發音,n是鼻音,發音時,要注意打開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并從鼻腔通過,而l是邊音,氣流也振動聲帶,并從舌頭的兩邊或者一邊通過。
“普通話訓練”是高校選修課程,傳統教學往往看重發音訓練,但聽力訓練也不應忽視。下面我們來討論普通話訓練課程中聽力訓練的重要性及聽力訓練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聽力訓練在“普通話訓練”課程中的重要作用
“普通話是以漢語文授課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用語;是以漢語傳送的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和漢語電影、電視劇、話劇必須使用的規范用語;是我國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干部在工作中必須使用的公務用語;是不同方言區以及國內不同民族之間人們的交際用語?!盵2]普通話是國家推廣的通用語,是我們漢民族的共同語,方言區高校開設“普通話訓練”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話訓練”課程一般為中文系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限定選修課,這一課程的開設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提高普通話水平,這門課程一般在“現代漢語”課程之后開設,通過“現代漢語”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語音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在這一教學階段,我們把“聽差異”作為聽力訓練的重點。
(二)“普通話訓練”課程的聽力訓練實踐
“聽差異”就是要訓練學生聽母語方言的語音系統和普通話語音系統的主要特征,尤其是針對母語方言語音系統和普通話語音系統的韻律差異進行集中訓練,內容包括“聽輕重”、“聽長短”、“聽節奏”等。
1.詞語的輕重音的訓練實踐
輕聲的存在是普通話語音系統的一個特點,“就詞重音來說,從總體看,廣西方言和普通話的韻律差異非常明顯,以雙音節詞為例,廣西方言習慣于把重音放到第二個音節,這就和普通話中的輕聲詞形成明顯的差異”[3]。因此,一定要在方言和普通話詞語發音的比較中,訓練學生在聽覺上能夠區別輕重音。在廣西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第二題是朗讀詞語,一般會出現幾個輕聲詞,首先,應試者要能夠識別出這些輕聲詞,然后,還要準確地讀出這些輕聲詞,對于輕重的分辨,我們主要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和訓練,一是對于同一組詞用標準普通話和帶方音的普通話分別朗讀,訓練學生從聽覺上感知輕重的不同,一是在普通話系統中找出一些既可以讀作輕聲也可以不讀作輕聲的詞,引導學生從聽覺上區分輕重,如“地道”、“東西”等。
2.方言與普通話總體韻律特征差異的訓練實踐
廣西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第三題是朗讀題,應試人要朗讀短文一篇,“測查應試人用普通話朗讀書面作品的水平,在測查聲母、韻母、聲調讀音標準程度的同時,還測查語流音變、語調以及流暢程度”[4]。按照這樣的測試要求,應試人要結合具體的短文內容以正確的情感和語調來朗讀,也就是要把握好普通話的韻律特征,輕重和長短聯系密切,輕重和長短影響節奏,節奏影響語調和情感,這些交織在一起的因素,在教學中也難以分解,但一定要有所側重,要分開來訓練。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對于句重音的把握,句重音包括強調重音、對比重音、問答重音、普通重音等[5],我們知道在語篇朗讀中,輕重、長短、節奏的變化都不是絕對的,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的標準,這與不同類型的句重音所產生的不同輕重的變化是密切相關的。學習者能夠在朗讀中比較,在聽覺上區別,這是是掌握詞語、句子和語篇韻律特征的基礎和關鍵。
“語言學概論”課程不只是基礎理論課程,也需要有聽力訓練方面的教學內容和實踐,下面我們來詳細討論。
(一)聽力訓練在“語言學概論”課程中的必要性
“語言學概論”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是以闡明、傳授語言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語言規律的基礎理論課程,但也是具有應用性的課程。“語言學既有作為基礎學科的魅力和學術價值,同時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是一門既有悠久的歷史又具有科學前沿性的充滿活力的科學?!盵6]6“語言學概論”課程的基礎性與“現代漢語”課程的基礎性略有不同,在語言學概論課程中我們把聽力訓練重點放在“辨音位”上,可以說這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聽力訓練?!耙粑焕碚摗笔恰罢Z言學概論”課程中“語音”這一章的重要教學內容,音位是具體語言中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語音單位[6]67,是從語言的社會屬性劃分出來的語音單位。不同的語言具有不同的音位系統,對于具體語言的音位系統的分析離不開聽覺上的感知,如語音相似原則是歸納音位的重要原則之一,而判定語音是否相似要依靠聽覺感知。
(二)“語言學概論”課程中的聽力訓練實踐
“辨音位”既是這一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將來進行語言調查工作的重要基礎,進行這一訓練也要特別注意比較法的運用,歌德有一句名言,“不懂外國語的人對本國語也是無知的”,語言是有共性的,把握好共性,也能夠對差異性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要引導學生比較普通話的音位系統和母語方言的音位系統或者是某一門外國語的音位系統,這樣也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舉例來說明。音位包括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音質音位是從音質的角度劃分出來的,而調位、時位、重位屬于非音質音位,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重音叫重位,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音高變化叫調位,非音質音位在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中有不同的體現,就漢語和英語對比來看,重音在英語中有區別語音形式進而區別意義的作用,而聲調在漢語中具有區別語音形式進而區別意義的作用,重音和音高變化的判斷都是不能夠離開聽覺訓練的,通過不同語言的對比更能有效地在聽覺上突出差異的感知,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聽覺感知能力。另外,在教學實踐中,可以以地區為劃分依據,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討論小組,即同一地區操同一方言的為一組,進行語言調查實踐的模擬,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現代漢語”、“普通話訓練”、“語言學概論”這三門課程具有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因為任課教師不是同一個人而把這三門課程割裂開來,尤其是對于來自方言區的學生,幫助他們進行循序漸進的聽力訓練非常重要,根據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首先訓練他們能夠從聽覺上分辨出是哪個發音部位發出的音,再進一步訓練他們從聽覺上分辨發音方法和韻律差異,最后引導他們能夠以前兩者為基礎辨析歸納音位,層層深入,在建立系統的聽力訓練體系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的系統性。此外,聽力訓練不僅是要聽準確標準普通話的發音,也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母語方言或外語,要在對比中訓練,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對語言類課程的學習興趣。“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同學說,發音原理枯燥、難學。這是一種誤解。如果你把掌握發音原理與深入研究一種語言或學好一種外語的需要結合起來,你就不會有任何枯燥的感覺?!盵6]41聽力訓練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單一的訓練而不同實踐相結合,學生難免覺得單調,只有跟學生的具體學習動機或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上冊[M].增訂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
[2]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
[3]吳術燕.韻律認知角度下普通話學習的難點分析—以廣西區普通話教學實踐為例[J].小說評論,2012(5):194.
[4]卞成林.普通話培訓與測試[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176.
[5]馮勝利.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86.
[6]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G642.4
A
1673-8535(2013)02-0097-04
吳術燕(1981-),女,遼寧朝陽人,梧州學院中文系講師,碩士,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責任編輯:高堅)
2013-01-26
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2011JGB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