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輝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棗莊辦事處
農村金融作為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情況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家對于農村區域經濟發展重視程度的增加,各種惠及三農的政策不斷推行,這些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均需要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農村金融體系建設,通過穩定的、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對農村經濟發展形成強有力的保障,并最終實現農村區域金融以及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
發展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對于惠及三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配合國家支持農業發展的基本策略。通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可以拓寬農業經濟發展的業務范圍以及資金來源。進一步的完善農村經濟結構,通過這種方式來配合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可以通過利用金融服務體系的資金以及服務,積極引導金融服務體系向投資金額較大、周期較長的農業基礎建設項目提供貸款,分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風險促進農村經濟基礎工作的發展。
3.作為國家相關政策的執行機構。國家的很多政策機構,例如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的實施,主要內容便是向廣大農戶發放國家政策補助資金,這些政策的實施,必須依靠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強化農村機構覆蓋水平,可以有效的確保這些政策得到貫徹落實。
1.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設置不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資金供應不足。金融服務機構設置較少,農村經濟發展資金供應緊張是當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首要問題。當前,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服務網點較少,農村金融服務主體斷層的現象十分明顯,導致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其次,由于國家對于農村經濟扶持力度較強,因此部分金融服務體系由于農村貸款業務收益率較低,因而收縮了農村貸款融資業務,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量不足,農村經濟發展的貸款融資渠道也更加狹窄。
2.民間借貸管理不完善增加了農村金融的風險。當前農村區域內的民間借貸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但是國家在民間借貸管理上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體系,導致民間借貸組織體系以及管理制度的缺陷難以得到彌補。因此,雖然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由于資金不足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掣肘,但同時也增加了農村區域金融風險,對于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十分不利。
3.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制約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由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土地資源的依賴性較強,因此在這些資源的限制下,農村經濟發展出現了后勁不足的現象。其次,農村經濟的產業結構雖然處于優化升級之中,但是仍然存在著粗放經營管理的特點,導致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再者,由于農業科技一直屬于我國科技建設的薄弱環節,各種新型科技應用推廣力度不足,因而在技術知識經濟時代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這些問題都導致了農村經濟的基礎較差,經濟發展的風險較高,因而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出于風險考慮,各項建設未能全面開展,導致金融服務制約經濟發展,經濟薄弱影響金融建設惡性循環的出現。
1.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農村經濟資金供應渠道。當前我國處于工業經濟支持農業發展的階段,因此這就要求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特點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逐步形成以農村信用社等為主導的金融服務體系,并輔之以商業金融機構、地方金融機構以及民間金融機構的建設,形成具有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通過這種方式,拓寬農村經濟發展的融資渠道,保證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資金供應渠道以及供應方式的多樣化,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供給。
2.重視民間融資借貸的管理,作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補充。由于民間融資借貸上沒有完善的管理法規以及管理辦法,因此導致民間借貸缺乏政策性的引導。因此,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應該重視對民間融資借貸行為的規范、引導與控制,并充分發揮民間借貸信息成本低、利率彈性高的特點,通過法律手段以及政策措施嚴格空中民間借貸的風險,實現法制化、規范化的民間融資借貸服務體系,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3.增設農村融資擔保機構,降低農村金融服務奉獻。針對農村經濟基礎差,農村金融服務風險搞的問題,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采取多渠道融資建立完善擔保機構的方式,來降低金融服務體系的風險。按照利益與風險共擔的原則,設置金融擔保機構,進而借助于金融擔保機構,消除金融服務體系的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資金使用風險的考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金融擔保機構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該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借貸簡化審批程序,加快資金的發放速度,并盡可能的降低貸款的收費標準,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擴大貸款總額的方式實現金融服務體系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4.營造良好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環境。只有金融服務體系具備較好的發展環境,才能確保金融服務體系在農村區域實現金融服務體系的良好發展。因此,農村區域的地方政府或者是管理部門應該在普及金融的風險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社會信用教育,提高農民的金融意識。此外,應該注重完善農村企業以及農民的信用體系建設,為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打造良好的基礎。同時,應該加大力度開展農村金融維權管理,制止金融債務逃避行為。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優化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環境,為農村經濟與金融服務體系的協調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金融體系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必須重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相關部門應該采取完善農村金融機構設置、強化農村金融財稅支持以及完善農村資金供給渠道等一系列方式,開展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優化管理,最終通過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
王家傳,梁希震,張樂柱.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重構問題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