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潘璠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隨著城市文化的發展,能否承辦高規格的國際體育賽事已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重要標志。正因如此,當下許多城市把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作為提高本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最重要手段。我們大家不可否認體育在對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和提升城市文化方面有著其獨特的意義。體育文化建設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國際體育大賽與城市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良性互動更好更快地推進了舉辦地城市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的發展[1]。
近10年來,廣州已成功舉辦了“湯尤杯”羽毛球賽、世界乒乓球競標賽、世界跳水大獎賽和網球公開賽等多項大型國際體育大賽,這些高規格體育大賽的舉辦成為廣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大賽的舉辦讓廣州國際化品牌的提升積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蘊。
隨著實踐的不斷深人,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國際體育大賽對展示城市形象、體現城市精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增進國際交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國際體育大賽確實提升了廣州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廣州成為舉辦各大賽事的焦點城市。文章旨在探析廣州城市文化對舉辦國際體育的大賽的影響以及國際體育大賽的舉辦對城市文化的推動作用。
文章以廣州國際體育大賽和廣州城市文化為研究對象。
在中國期刊網上查找相關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和分析。為文章提供理論依據。
對相關專業方面的專家進行訪談,進一步了解體育大賽與城市文化的發展關系。
對國際體育大賽和城市文化的關系進行邏輯分析,了解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根據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對體育賽事理解,在國際體育大賽的這個概念的界定上,有不同的劃分標準及分類體系。通常根據體賽來源不同的標準,一般情況下將國際體育大賽分為綜合性、商業性和世界單項三種性質的體育大賽。
近年來,廣州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點,舉辦了眾多世界最高等級的體育賽事,在賽事結構和運作方式上已逐步形成了廣州特點。2002~2010年廣州成功舉辦了近20多項國際體育大賽。(見表1)
學術界雖對城市文化的定義多種多樣,但一般都歸分為廣義或狹義。關于對理解廣義和狹義的城市文化定義,普遍認為廣義的城市文化涵蓋整個城市人類的所有生產和生活方式,是城市非物質實體和物質實體之間各個要素相互作用的總和。狹義的城市文化僅指指導城市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精神意識形態,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語言文學、藝術等精神理念和精神產品(楊章賢等,2002)[2]。
本文主要通過城市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層面來研究廣州國際體育大賽與廣州城市文化發展的關系。
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體育大賽不僅能夠帶動舉辦城市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并且在對推動城市發展中也蘊藏著巨大的推動功能和作用[1]。現在各大城市都在競相申請國際大賽的舉辦權,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各個單項的最高賽事。不同的賽事對城市有著不同的要求,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這個城市不管要舉辦什么賽事都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強大的經濟實力,健全的基礎設施、完備的體育設施、可靠的安全保障、舉辦過大賽的經驗以及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蘊等。
廣州近10年來也承辦很多國際賽事,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廣州申辦大賽時也不是盲目的,而是從廣州城市的定位出發,符合廣州城市文化的特點。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區、作為一大通商口岸本身就具備海納百川,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而廣州市民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有著對抗少,技術細膩和要求鍛煉效果好的體育運動。因此,在眾多體育項目中,隔網對抗性的項目在廣州舉辦的比較多,特別是羽毛球運動,深受市民的喜愛,廣州也成功獲得2013年“蘇迪曼杯”和2014年“湯尤杯”的舉辦權。
廣州人的細膩和精益求精的文化特點也可以和乒乓球的靈巧、毽球的靈活相聯系起來,還有廣州本地特色龍舟比賽,更能體現廣州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因此廣州在近年來,成功舉辦了第四十九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賽、2009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賽、大眾汽車2010國際乒乓球精英賽、2005“廣州四建杯”第四屆世界毽球錦標賽、2010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等大型賽事。
每個地方的城市文化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處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在變遷的過程中遵循著客觀發展的規律,體育文化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隨著這一動態變化而不斷發展。主辦國際體育大賽必須以促進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形態,并吸納世界各國先進體育文化為己所有,形成自我特色的體育文化。城市文化與體育文化、西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一定程度上引起城市文化的發展。
以秉承“以水為橋、以舟會友”為宗旨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龍舟賽事之一。這項具有嶺南區域特色文化的體育活動,為廣州建“全國一流、國際矚目的體育強市”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積極推進作用。
自2002年廣州作為中國第一個舉辦“湯尤杯”羽毛球賽的城市以來,近10年廣州城市大大小小已經舉辦過超過百場羽毛球比賽,其中包括國內和國外的,羽毛球也在廣州迅速發展起來。據單項運動統計,廣州市羽毛球人口已經遠超印尼的雅加達和韓國漢城,在羽毛球場館、羽毛球人口數及消費人口數三個方面上均位列首位[3]。廣州市民把羽毛球運動當成是健身活動的最佳選擇,培育了廣州羽毛球人口。隨著羽毛球文化在廣州城市的不斷壯大和發展,成為人們精神生活和廣州城市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時,廣州在具備了一定的羽毛球群眾基礎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成功引進了羽毛球的高級別比賽——“湯尤杯”和“蘇迪曼杯”。

表1 2002~2011 年在廣州舉行的國際體育大賽一覽表
舉辦國際體育大賽對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不僅有助于本市經濟收入的發展,同時也對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統計,亞運會期間給廣州帶來的旅游效益就將近20億,而帶動相干產業的間接效益將高達80~100億元[4]。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已成為現代大都市經濟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舉辦國際體育大賽能夠顯著優化城市產業結構,極大地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直接拉動了經濟的迅猛增長,而且還帶動了產業的調整和升級,最受益的是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餐飲業、社會服務業、會展等。調查結果顯示亞運會為廣州旅游帶來了近20億的直接效益,廣州的星級酒店漲價60%以上[4]。
一般大型體育賽事的籌辦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期間要建設體育場館、改進交通等基礎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會為城市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
據統計2008年奧運會將給北京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在建筑業、房地產業、電子信息業、旅游業、信息服務業等行業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為緩解外來人口日益嚴重的就業壓力,加速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一次大型的國際賽事都要有相關的場館配備設施,直接用于場館的建設和維修的投資一般都比較大。各個舉辦國或舉辦城市在獲得某項國際體育大賽的舉辦權后,都會花費巨額的物力和財力,并投入大量的人力,修建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體育場館和基礎設施,以確保此項賽事的順利進行。
根據“廣州申亞報告”所做的預算,僅對亞運場館部分的資金投入約13.75億美元,并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一個占地120公頃的亞運村[5]。
為保證大型體育比賽的舉辦,高度發達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設施成為賽事能否合理舉辦的關鍵。因為比賽期間有很多工作人員、運動員、教練員、裁判等人員來往穿行,所以良好的交通設施是保證比賽準時進行的前提條件。所以,在前期的投入上會花費很多的資金在交通設施上。
根據調查研究,廣州市自2009年初至2010年11月,為了舉辦亞運會對本市進行了大規模的交通改造。在城區交通路網方面,共投資343億元。建成一個總里程達8800多公里,以廣州為中心、接連珠三角“四環十八射”的現代中心城市公路網絡,還有一個以8條地鐵、565條公交線貫通全市的城市公交網絡。這些城市交通網絡覆蓋所有場館。這些新建和正在建設的城區交通路網,有效地保證了亞運會的舉辦,并對廣州城市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6]。
體育旅游現已逐漸成為是一種時尚的、特殊的旅游方式。而能否吸引大量游客、增加當地經濟收入、提高當地知名度,對舉辦城市能否舉辦成功的國際體育大賽,提出了巨大的考驗和要求。與此同時國際體育大賽的成功舉辦也會給舉辦地的旅游業帶來無限商機,對促進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據統計2010年1月至9月的境外游客共(不含港、澳、臺)160.2萬人次,接待亞洲游客為89.7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686億元,同比增長率均達到20%以上。直接為廣州帶來20億元經濟收入,而間接地為相關產業的帶來高達80~100億元的經濟收入[4]。
據統計,目前廣州共有酒店2700多家,其中達到星級酒店標準已達263家。從2005~2010年這五年的亞運準備期間,廣州市的五星級酒店從僅有的5家,達到現在掛牌的五星級18家,另外還有2家單位正在進行五星級評審,增長率達到400%。亞組委官方在已營業的18家五星級酒店中,指定接待的酒店高達一半以上[4]。而且很多酒店的價格在亞運會期間都比平時有所大幅度漲價。(見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三星級酒店比平日價格均出現了60%以上的漲幅,其中四星級酒店上漲均到達90%左右,而五星級酒店價格上漲則超過100%。

表2 亞運會比賽期間各星級酒店平均價格比較表
廣州以其特有的地方文化特點影響著廣州承辦國際體育大賽戰略的選擇,廣州選擇承辦國際體育大賽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從廣州城市的定位出發,符合廣州城市文化的特點。廣州城市文化的發展直接帶動和促進體育賽事文化的發展。事物的作用是相互的,國際體育大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城市文化的迅速發展,以物質文化為例,它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了廣州各地體育場(館)設施的完善與齊備、進一步改善了廣州的城市交通設施,推動了運輸業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和加快了酒店餐飲業的建設步伐等等,國際體育大賽的成功舉辦給一個城市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不僅促進經濟,還帶動精神和制度的進步。
[1]鐘天朗,王榮樸,張林,等.上海國際體育大賽與城市文化發展互動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6):19-23.
[2]劉合林.城市文化空間解讀與利用——構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3]曾亦斌,李開穎,曾海青,等.廣州市大眾羽毛球運動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26(4):29-31.
[4]酒店從業[EB/OL].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407263.html?flag=1.
[5]王武生,李利.2010年亞運會對廣州城市發展的影響[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26(1):17-19.
[6]黃小敏,黃安民.2010年廣州亞運會對廣州市旅游基礎設施的影響研究[J].2011,32(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