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琴
教育督導制度是包括教育督導機構設置、督導人員選用、督導職能、督導方式等在內的一套制度體系。健全的教育督導制度對加強國家教育行政管理、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教育督導機制比較完善的美國來說,由于其地方高度分權制度的存在,它的教育督導制度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和多樣性,其完備的教育督導制度是美國教育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我國因社會性質和國情的制約,教育督導制度并不十分健全,這嚴重影響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更好的完善我國的教育督導制度,我們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借鑒、汲取美國教育督導制度的成功之處,規避其缺點,取長補短,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美國是一個高度分權的聯邦制國家,這一點同樣體現在其教育制度上。這種地方分權的教育制度決定了它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督導制度和督導機構。而是由聯邦、州、區三級督導機構組成,這三個級別的督導機構之間相互獨立,各級別督學履行各自職責,各個級別之間并不相互介入、相互干涉。聯邦級教育督導機構為聯邦政府,它屬于第一級督導機構,主要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項目,并為這些教育項目劃撥所需資金,調配活動經費等來進行督導工作。聯邦督導機構僅僅只是起到總領全國教育督導工作的作用,主要的督導工作大多被劃歸到州督導機構和學區督導機構中,由他們來承擔教育督導工作。州級教育督導的機構為教育廳,其負責人是廳長,廳長下面有一支督學隊伍,這些督學對各自所負責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師資鑒定、就業輔導與教育經費等部門進行對口督導,并定期將各部門督導情況上報到廳長處,以便對整個州的督導工作進行匯總和指導。學區(縣、市)級教育督導機構由于其學區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縣級學區的教育督導機構主要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擔,該部門主要由一名教育督導長和一定數量的督學組成。市級學區的教育督導機構主要由市中心教育督導辦公室承擔,該辦公室由一名督導長和在其領導下的助理督導長、指導員、督學、方案專家、評價員、咨詢員組成一支督導隊伍。隨著教育督導機構的發展,有些學區的教育督導工作已深入學校,他們的教育督導機構則由學校董事會構成。
美國的教育督導制度非常強調督導性和輔導性,因此,其教育督導的職能主要包括監督職能和輔導職能。監督職能是指下級教育部門在執行上級教育部門制定的各項教育政策、活動、法規的過程中各級督導人員對其執行程度的考察與監督。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對上級所下達的教育法規和政策不明了的部門或機構,督導人員有責任對其進行講解,并對類似企圖不正當使用教育設施或是非法挪用教育經費的人員及部門予以上報上級教育機關并追究其法律責任,通過以上做法達到教育督導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國的教育督導常常被稱為教育輔導,這也側面反映出教育督導的輔導職能。輔導職能是指各級督導人員協助其所屬級別的教育督導部門進行教育管理并幫助下屬學校設計教學安排、培訓教師、制定培養方案,引導教師制定教學計劃、設計課程、改進教學方式、選擇教材及參考資料、增進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各級督導人員的輔導內容不盡相同,州一級的教育督導人員主要是負責輔導各學區對州教育廳所制定的各項教育法規與政策的理解和實施,并幫助各學區解決其在實施法規與政策過程中所遇到的教育問題。學區一級的教育督導人員的督導職責主要是負責輔導學校對其規章制度的理解和實施,并幫助學校教師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及問題。
由于地方分權制度的存在,使得美國在教育督導人員的就職標準上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個州對于教育督導人員的任用標準不盡相同。大體說來,美國的教育督導人員由教育行政人員兼職和專職教育督導組成。兼職教育督導人員主要有地方學校的學監、副學監和校長等擔任;同時,州級、學區級教育督導機構則配有專職教育督導人員。各州級教育督導機構均有規定,要求其供職的專職教育督導人員必須持有國家所承認的高校學士或學士以上學位,并在大學期間修習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督導、教育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等教育督導方面的課程,具有兩到十年的教育督導工作經驗和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經驗等。部分州還要求專職督導人員要具備相關資質證書,并且具有三年以上中學任教的經歷[1]。專職教育督導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負責查看各個地方學校,并在巡查過程中協助學校制定教學安排、培養目標,引導教師設計課程、改進教學、增進師生感情,幫助教師解決其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等。各州、學區一般通過推薦、委任、招聘及考試等方式選拔專兼職教育督導人員。
美國各州的教育督導方式主要有行政性督導、服務性督導以及兩者的綜合。行政督導專家小組一般都是由教育督導方面的專家組成,或者由教育機構官員、社會人士、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等組成。行政性督導以了解下級教育機關的教育情況為目的,到某學區或地方學校進行參觀其教育工作、教學情況等,在督訪的過程中,被訪學區及地方學校的教育工作人員有義務和責任為教育督導專家就其學區或學校的基本情況作簡要的介紹,以便專家工作組督導工作的順利進行,或者選派優秀教職人員直接進入專家工作小組,進而協助督導工作的開展。服務性督導主要是專職督導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其所管轄的學校進行查訪,隨機抽取班級進行隨堂聽課,并針對教師所講的這堂課的內容安排等方面進行點評,與教師就其在教學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給予幫助及建議,組織全校教師召開教學管理會議以及各種學術研討會等。除此之外,督導人員為了了解學生和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方面的看法以及教師教學管理的建議會與其進行經常性地溝通,由上可見,服務性督導是一項大量且經常性的督查工作。此外,將行政性輔導、服務性輔導結合起來,也是教育輔導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學區的教師評估辦法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目的在于幫助新教師和能力較差的教師盡快的勝任工作,幫助其他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工作。此外還有總結督導工作,為制定新的督導工作計劃做好準備。[2]總之,美國的教育督導方式多種多樣,非常靈活,各大教育督導機構會根據自身教育現狀、地區教育發展導向、上級教育政策等因素來選擇適合自身的教育督導方式,以期達到教育督導的目的。
美國教育督導制度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以及絕對的自由性,這正是我們本土教育督導體系所缺少的。鑒于中美兩國的社會性質、國家管理體制、文化背景、基本國情、國民受教育的程度、教育發展的情況以及教育督導成熟程度的不同,我們不能照搬照抄美國的教育督導制度,但是我們可以從美國教育督導體制中得到一些啟發,用于完善我國教育督導制度,從而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育督導體系。
目前,我國教育部所制定的有關教育督導方面的法制法規主要有《教育督導暫行規定》和《關于中小學督導評估工作的指導綱要》,這些法制法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教育督導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但是對于教育督導上的一些細節問題以及教育督導工作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并未給出明確的解決處理方案或原則,導致這些法制法規的實用性不強,不能滿足教育督導的實際工作需要,阻礙了我國教育督導工作的發展。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個教育部門迫切需要教育督導工作的協助來評定教育工作的執行情況,以期通過教育督導來改進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因此,順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加強教育督導法制法規的建立和完善,盡快制定出關于教育督導工作方面詳盡的法制法規。在制定這些法制法規時,要著重考慮到其實用性、細節性以及其對實際問題的應答處理能力,同時也要考慮到未來教育事業對教育督導制度的要求,要同時體現出我國教育督導法制法規的原則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教育督導法制法規同時要對其地位、機構、職能、人員、方式以及其所要執行的任務做出清晰明了的規定,為我國教育督導事業的進行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和執行標準。
由于地方高度分權制度的影響,美國的教育任務主要是由各州下達到各個地方,即教育是各州教育廳所擔負的職責,同時也是州所派給下屬各級地方學區和地方學校的教育分工,即美國教育督導的任務是由各州、各學區和學校共同分擔的。美國的教育督導體制屬于監管與輔導并存的管理體制,這種管理方式使得其整體教育督導的管理層分工明確,上層主要主管整體規劃總領的工作,下層管理機構的督導功能由于其重要繁雜、分工細、工作比重大,所以其督政與督學結合的就越明顯。就我國現行教育督導制度的主旨來看,與美國相似,傾向于督政與督學相結合的教育督導體制。但從我國現行的《教育督導暫行規定》來看,我國教育督導制度的走向并不是所期望的那樣——督政與督學相結合,而是對督政的關注遠遠大于督學。雖然為了確保教育部門所下達的各項教育任務得到有效實施,我們在教育督導方面必須堅持以督政為主,但是為了保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我們對督學的投入力度必須加強。督學和督政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我們對教育督導工作的探索要努力將督政和督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我國教育督導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由于地方分權和多樣化的特點,美國的教育督導機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多樣性。美國聯邦政府對教育不負管理責任,州政府是主要負責機構,但是各州的教育督導機構又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另外,美國有許多獨立性的全國性教育督導組織,他們是脫離政府管轄的中介機構。各級督導機構的職能各不相同,彼此相互獨立,它們之間并不相互干涉,即使是高一級的教育督導機構也不能干涉其下級教育督導機構的督導工作。而我國的教育督導機構一般是隸屬于各級人民政府,部分縣區級督導機構隸屬于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機構的性質是行政機構。這種由舉辦者自我組織、自我評價的模式在實際工作產生了諸多問題,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種種質疑。為此,我國在教育督導工作方面應借鑒美國教育督導機構的管理方式,設置專門的教育督導機構,明確劃分各級督導機構的分工,同時各級教育督導機構應明確其各自所承擔的工作職能。當然,在借鑒的同時也應該考慮中美國情的不同,在借鑒的基礎上對其督導機制進行改進,即成立用于協助我國不同級別教育督導機構傳遞教育信息的教育督導溝通組織,該組織主要起到上下溝通的作用,它是獨立于各級教育督導機構之外的組織,它的存在保證了各級教育督導機構行使權力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我國教育督導機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得上級教育督導機構能夠及時了解基層教育督導工作的現狀,增強國家實行教育宏觀調控的能力,使教育督導工作實現中央調控、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督導工作方式。為此,我國要建立教育督導所屬專管機構,實現教育管理與教育督導部門的分離,使教育督導機構在機構設置、人員選用、工作范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獨立。
教育督導人員肩負著對國家教育事業監督和輔導的重要職責,因此,對于教育督導人員的選任要有嚴格的要求。美國對教育督導人員的基本素質十分重視,各級教育督導機構對督導人員的就職條件都有很嚴格的明文規定,包括要有相當的學歷和資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管理經驗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具備各個領域專家的資格,還要進行凸顯專業性督導工作的培訓等。而我國目前在督導人員的選拔方面標準不夠明確,人員的整體學歷、資歷要求低,尤其是對于督導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要求不夠。此外,在人員的配置任用上,行政人員所占比例過多,精通教育理論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較少;專兼職的比例也較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在人員選拔方面努力把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納入到教育督導隊伍中,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選拔任用。同時,應定期對督導人員進行教育督導知識培訓,以期達到提高教育督導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現任的教育督導人員要定期接受工作績效考評與監督,對考評不合格的督導人員予以任免。通過以上種種做法來提高我國教育督導人員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保證我國教育督導工作能夠公正、客觀地順利進行。
[1]陳世瑤.中美教育督導制度的比較研究[J].教育觀察,2012,(7).
[2]顧明遠.外國教育督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42-157.